捧場,此現(xiàn)象亙古綿延,中外不絕,作為不被人們所稱道的庸俗之風,可謂常刮不衰。
捧場大都呈“雙贏”結局,被捧者渾身舒服、愜意之極;捧人者別有用心、撈取實惠,捧了別人也造化自己。這便引得無數(shù)人在這門“藝術”面前競折腰。
也有不待見這門“藝術”的,他們不屑于在捧場中過活。狄更斯就說過,每當別人吹捧他的時候,他便感到渾身都不能自如。
辛亥革命史學家章開沅,對有人吹捧他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很反感,公開聲明這屬不實之詞。他說:“我歷來反對溢美,摒棄夸張,深惡以大言欺世?!闭麻_源對吹捧之詞拒不笑納,不愿“被第一”,精神可嘉。
學者朱一玄,畢生致力于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成就斐然。1987年,他的一名弟子寫了篇評介先生學術體系的文章擬發(fā)表,他認真過目后,要求將文中有溢美之嫌的表述一律刪除,同時提出必須寫不足和批評。
高爾基當年告誡小說《夏伯陽》的作者富曼諾夫不要相信廉價的吹捧,并就小說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批評。富曼諾夫高興地復信,由衷感謝高爾基,說這是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位縣委書記,一次給下面的人作學習報告,講了一下午,會議主持者最后說這個報告非常重要,讓大家一定照辦。這位書記當場予以糾正,告訴大家,不過就是一般性的交流,談不上有多重要。動輒給領導講話冠以重要之詞,或許真重要,或許有尊敬的意味,或許含吹捧的庸俗在內(nèi)。該縣委書記這樣做,顯然不是不領人家的情,而是在用實際行動拒絕應值得警惕的捧場。
然惜乎哉,這應值得警惕的捧場,于今似有越演越烈之勢。連縣處、鄉(xiāng)鎮(zhèn)級會場上,都能不時聽到對領導講話的贊頌之詞,什么某書記、某主任的講話非常重要、意義重大等等,不一而足。
這就是高爾基所說的廉價的捧場了。對此實在不可小覷。
毛主席當年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鄭重指出:“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chǎn)階級也會出來捧場?!薄翱赡苡羞@樣一些共產(chǎn)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但……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資產(chǎn)階級的捧場是被毛主席視為“糖衣炮彈”的,足見其可惡與可怕。所不同的是,今日之捧場,已經(jīng)用不著勞煩資產(chǎn)階級動手,我們內(nèi)部“自給自足”尚有余富,因為到處都不乏肉麻的吹捧,下級捧上級、小官捧大官、副手捧正手的“贊美聲聲”、“頌詞不斷”。人們對捧場“藝術”之熱衷,實在令我這個不諳世事的愚漢“欽佩”不已。
不要以為,只有資產(chǎn)階級的捧場才會令共產(chǎn)黨人暈頭轉向,來自內(nèi)部的捧場同樣會讓人找不著北,甚至更容易對“自己捧自己”式的捧場放松警惕、接受起來更為自然、會覺得更加舒服!
我們黨的事業(yè),需要各級干部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倘若干部只在相互吹捧上下功夫,在被捧中飄飄然,還怎么干好工作。所以必須下大氣力掃除這種庸俗風氣。各級干部都應勇于拒絕、抵制捧場,不吹捧別人、也不被別人吹捧,切實做到“諂諛宜惕,正直宜宣”,以此匡正風氣,更好地肩負起重任,助推黨的事業(yè)不斷前進。
責任編輯:戚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