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享受這種聲音?!瘪R青驊雙手合十,望向窗外。外面賽道上,卡丁車的引擎轟鳴聲,輪胎與地面的摩擦聲,混合在一起,尖銳,超過100分貝,震耳欲聾,由遠及近,像一堵即將坍塌的墻迎面砸來。
這處名為南匯的卡丁車場,位于上海東南郊,車場旁的廣告牌上寫著:“中國車手的搖籃 ”。11月6日之后,它會從“中國車手的搖籃”,變?yōu)椤癋1車手的搖籃”。這一天,F1車隊HRT(西斯潘尼)將在上海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上海青年馬青驊將代表車隊,征戰(zhàn)明年的F1正賽。
實際上,直到今年1月份,馬青驊的父親馬強云依然覺得兒子距離F1十分遙遠:“圈里的共識是,五年之內不會有中國車手?!?/p>
“馬青驊開創(chuàng)了歷史,他成為了真正的中國F1第一人,”《F1速報》監(jiān)制葉飛向《中國周刊》記者評價說,“之前有這么一句話,F1需要中國,中國未必需要F1?,F在,后半句的否定表述,要因為馬青驊而逐漸改變。”
靠著舉國體制,中國人在奧運會上拿了上百塊金牌,可為F1輸送一個車手,這是第一次。
“我不想提前結束”
馬青驊童年時的玩具全部是汽車。
這和父親馬強云的職業(yè)有關。馬強云曾是一家國營公司的司機。這讓1987年出生的馬青驊,比同齡孩子更早地接觸到汽車。
在路上,馬強云教兒子認車,下次再見到,馬青驊總能脫口而出車的名字。
每次快到家走最后一條馬路時,馬青驊就坐在父親的腿上,手握方向盤,負責換擋,父親則負責踩離合、踩油門。父子二人不說話,配合得卻很好。
5歲時,馬青驊和大姨一家去蘇州玩?;貋砗?,大姨對馬青驊媽媽說,你這個孩子膽子小,連橋都不敢過。
馬強云要鍛煉兒子的膽量。有一天,馬強云問妻子,現在外面都在說開卡丁車,到底什么是卡丁車?
卡丁車意為微型運動車,具有易于駕駛、安全而又刺激的特點,卡丁車運動于1940年在東歐開始出現。大部分世界著名的F1車手,都是由卡丁車開始,步入車壇。因此,卡丁車被喻為“F1的搖籃?!?/p>
當時的馬強云不知道這些。實際上,從1993年起,中國的媒體才開始報道F1的新聞。
家人找到一家卡丁車館,價錢是6分鐘38塊錢。馬強云鼓勵兒子開一圈,馬青驊不干。媽媽哄他,說,我和你一起開,比比誰開得好。馬青驊同意了。結果媽媽撞上了墻,馬青驊開得很好。
以后,每到周末,父母還在睡覺,馬青驊就跑過去,湊到馬強云臉上,說,爸爸,去開卡丁車吧。
馬青驊的賽車之路,差點在7歲就戛然而止。
當時,家人帶著他到虹口區(qū)曲陽的一個室外的卡丁車場開車。
一個全副武裝、身穿賽車服、帶著頭盔的小孩子,開著的卡丁車一下子失控了,空中打著轉,摔倒地上,躺在那里,兩分多鐘沒有起來。
反應過來的馬強云,沖著場地里開得正歡的馬青驊大喊,讓他立即停車。馬青驊沒停車。
“我不想提前結束,”多年以后,馬青驊回憶當年的驚魂一幕,說,“我覺得自己能夠控制它?!?/p>
馬強云決定不再讓兒子去開卡丁車??神R青驊已經迷上了賽車。他央求媽媽帶他去開。媽媽答應了他,原因倒不是賽車本身——曲陽卡丁車場的很多會員都是外國人,他們都鼓勵讓孩子自己動手戴頭盔,換磨片。“這個氛圍很好,應該讓孩子獨立?!?/p>
1997年,南京舉行全國性卡丁車比賽,第一次出去比賽的馬青驊,拿了冠軍。2000年,馬青驊獲得了全國青少年卡丁車錦標賽年度亞軍。
馬強云開始覺得兒子可以在賽車這條路上有所作為。司機出身的他告訴兒子:你要懂車,就得動車,要和技師交流,把車的構造搞清楚。
當時馬強云開著一家進口車維修廠,這是一門稀缺又紅火的生意。支撐馬青驊練車的費用,幾乎全部出自維修廠。馬青驊成為了修理廠的???,他自己動手組裝及修理卡丁車。這貫穿于馬青驊整個的車手生涯。
從8歲到12歲,幾乎每個周末,馬青驊都要在父母的陪伴下,經過來回四個多小時的路程,趕去南匯卡丁車場訓練。12歲,馬青驊獲得了全國卡丁車青少年組冠軍。
“潛意識中,12歲的我,已經把賽車看做成一種職業(yè)了。”馬青驊說。
“不是少爺開車”
“我們家沒有印鈔機?!痹?003年、2004年,媽媽總是對馬青驊這么說。
每個星期五,馬強云把馬青驊從學校接回來,當天晚上從上海飛去珠海練車,到了周日晚再飛回去。來往次數太多,連空姐都熟識了父子倆。
1500港幣一節(jié),一節(jié)半小時,馬青驊一天練8節(jié)。當時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是1.2:1,算下來一天的練車費用接近15000塊人民幣。去珠海練一趟車,不算來回機票食宿,就要花掉3萬人民幣。
這還不包括額外的撞車費用。珠海賽道最后一個彎的極速是148碼,為了訓練效果就一定要開到極速,可開到極速就一定要撞。馬青驊在這個彎撞過兩次,賠了50萬。
撞完后,馬青驊對媽媽說,你要準備幾十萬啊。媽媽說,我不是印鈔機啊。
有時,馬強云指著口袋,說,錢不多了,今天少跑兩圈吧。父子二人相視一笑,馬青驊照跑不誤。
馬強云說,那個階段,汽車修理廠的生意,一個月能夠滾動幾萬塊還是可以的,可再多的錢就沒有了。他說,2004年之前,家里為了支持馬青驊練車大約花了五六百萬。
“這也是別人都買房子,我不買房子的原因,一不小心,一座房子就沒有了,”馬青驊媽媽強調自己的家庭不是人們猜測的富豪家庭,“我們不是少爺開車?!?/p>
她認識的一個朋友,正陪著14歲的兒子在英國練賽車,朋友為兒子準備了3000萬人民幣。
“沒錢是不行的,”馬青驊說,“可我家里不是家財萬貫,我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歌手通過唱歌吃飯,畫家通過畫畫吃飯,不能要當職業(yè)車手,還大把花家里的錢?!?/p>
2004年,馬青驊以選拔賽第一名的成績入選賽車國家隊。按照國際汽聯的規(guī)定,只有滿18周歲才能上場比賽,17歲的馬青驊只有坐冷板凳。
可事情并不是年齡這么簡單。
馬青驊可以上場比賽,可需要車隊給他付比別人多得多的保險費用。很多次,他被通知做好準備上場,可總是在臨上場時,被告知車隊又換人了。
每一站回來后,馬青驊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到南匯卡丁車場,瘋狂地開車?!斑@是最好的發(fā)泄途徑?!?/p>
2011年,馬青驊代表北京現代縱橫車隊參加中國房車錦標賽(CTCC),在全年總共8站的比賽中獲得4次分站冠軍,以總積分116分高居榜首,輕取年度總冠軍。
父親馬強云花了很長時間,才說服兒子參加房車賽。實際上,對于一個跑過方程式和F3000的車手來說,馬青驊去跑房車賽,“降了很多格。”
馬青驊承認,之前排斥參加房車賽,是因為覺得對自己的車手之路沒有太多幫助,最終選擇參加,一方面是看到了房車比賽在中國的迅猛發(fā)展,一方面是當時沒有高級別的賽事可跑。
其實,差不多就在同時,有經紀公司找到馬青驊,邀請他去美國參加一些表演性賽事,并開出了很高的報酬。
馬青驊拒絕了:“那不是F1,不是我追求的生活?!?/p>
“像女孩子看到漂亮衣服”
“酷勁十足?!?/p>
2006年7月,一趟由上海開往北京的晚間火車臥鋪車廂里,趙嘉楨第一次見到馬青驊,并得知兩人原來是校友。他們一行六人趕去參加一個車隊的測試。
當時,馬青驊留著“特別長的頭發(fā)”。同行的一個人以不容置疑的語氣對趙嘉楨說,馬青驊看上去是“華英雄那樣的人?!?/p>
“華英雄”是一部根據漫畫改編的香港電影中的主角。這個由鄭伊健飾演的角色,有著一酷到底的帥氣和深藏不露的武功。
10月中旬,馬青驊和趙嘉楨兩人成為隊友。他們去參加在北京亦莊舉行的街道賽。有一次,馬青驊去接趙嘉楨。趙嘉楨記得,馬青驊穿了一件黑色衣服,腰板筆直,走起路來,“兩個肩膀似乎充了氣,像練健身的人一樣,酷?!?/p>
“他一天說不超過十句話。”趙嘉楨說。
2007年1月份,馬青驊隨車隊去新西蘭比賽。他是備用車手,主力車手是當時風頭正勁的董荷斌。
在趙嘉楨的記憶力,董荷斌剛跑完歐洲一個比賽,拿了名次,整個人“很有范兒”,“一看到鏡頭,整個人煥發(fā)一樣?!?/p>
馬青驊一如既往地沉默著。他很少說話,不戴一般車手鐘愛的大耳機,不聽音樂,做得最多的事情是聽。董荷斌開車回來,有一個和工程師的例行交流,馬青驊就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到了2月份,車隊去南非,參加一站街道賽。南非的天氣正熱,沒有賽事時,大多數人在維修間里吹空調,享受著不多的悠閑時光。馬青驊卻圍著車隊工程師,不停地問問題,像換了一個人。問完后,他搬一個輪胎,一個人到外面坐著。
“我想得到更高級、更專業(yè)的資訊,越多越好?!瘪R青驊說。
當時,為車隊做技術支持的是來自比利時的團隊,他們曾經幫助阿隆索跑過F3000。后來,阿隆索成為F1賽場上的巨星,奪得兩屆F1年度總冠軍。
馬青驊像機械師一樣研究賽車的構造。維修間里,他右膝著地,右手按在地面上,左腿小腿與地面幾乎形成30度角,背部弓著,脖子擰著,頭向上歪,整個人看上去像是一把拉開了的弓。
20分鐘或者更多的時間,馬青驊以這樣的姿勢,對著一個變速箱的總成,或是一個離合器。有時,看完之后,他會跑去找機械師,討教剛才新的發(fā)現,
“他談汽車,就非常興奮,”麥克做了一個瞪大眼睛的動作,“就像女孩子看到漂亮衣服。”
馬青驊搞不清自己的星座——按照他的年紀,這令人意外。他扭頭問身邊的人,“圣誕節(jié)那天出生,是什么星座?”“摩羯座?!彼c頭,“那就是摩羯?!钡弥︳赡械奶攸c是悶聲不響制訂計劃與目標,然后一步步實現后,他若有所思:“哦,跟我差不多!”
馬青驊打趣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爺爺起的,結果因為名字里有兩個‘馬’,現在‘馬力’特別大。”身邊人再次笑起來。
除了賽車,馬青驊最喜歡的是斯諾克。他與丁俊暉是好朋友,經常向丁俊暉討教如何訓練,如何提高球技。
“一個我們看似很簡單的球,其實背后要練無數次,”馬青驊說兩人會在彼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打斯諾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練斯諾克是一件無趣的事情,賽車也是如此,沒有人關心你背后練了多少,只在乎場上你跑得多快?!?/p>
“根本沒有準備中國國旗”
“我和韓寒沒有任何可比性?!?/p>
這是馬青驊近來在一個上海本地媒體對話報道里的回答。他面對的問題是:“現在有人把你跟韓寒作比較,說你倆是中國最出名的兩位賽車手?!?/p>
這句話最終成為文章標題,并引發(fā)部分網友的熱議。有人說,馬青驊有些狂妄自大,也有人說愿意從專業(yè)性看待這句話,認為兩人處在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
馬青驊和韓寒曾經是對手。2010年中國房車錦標賽,馬青驊效力北京現代車隊,韓寒則是上海大眾333車隊。在呼和浩特站中,馬青驊曾擊敗韓寒,而在第六站北京街道賽中,韓寒獲得亞軍,馬青驊則是季軍。
對于和韓寒的比較,馬青驊思考了大約三秒鐘,似乎在尋找一種最為妥帖的回答。
“我和他的覆蓋面可能不在一個層次上,對于這個問題,我所給出的任何回答,肯定會有人否認,因為韓寒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如果他是一個純粹的運動員,或者是純粹的作家的話,”馬青驊面帶微笑,“我尊敬韓寒,特別是他面對公共話題時的姿態(tài)和深刻的思想。”
相對于韓寒,馬青驊顯然更愿意談論自己的兩個上海老鄉(xiāng):姚明,劉翔。
“姚明進行了非常刻苦的訓練,他把握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美國市場給他一個機會,他的團隊給他的運作,他之前的努力,讓他得到了應得的結果?!?/p>
“田徑項目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重復重復再重復,劉翔把自己的職業(yè)作為一種信念,堅持到現在,很不容易。沒有被金錢和名利所誘惑?!?/p>
實際上,在姚明退役和劉翔摔倒之后,馬青驊有望成為這座中國最現代化城市的新的國際偶像。對于這個25歲的上海青年,上海的媒體開始不約而同地使用一個詞:“彌足珍貴?!?/p>
2008年7月,馬青驊參加了西班牙F3錦標賽,他是唯一一個中國選手。首戰(zhàn)比賽在瓦倫西亞跑道,馬青驊跑到了第三名。沒人能想到他能跑進前三,主辦方跑來跟他道歉,他們壓根兒沒準備中國國旗,升旗儀式被迫取消。
馬青驊不會想到,這個意外讓他被一個人記住。四年后,這個人成為他進入F1世界的關鍵人物。
“中國要有一個F1車手”
今年2月的一天,一個陌生的越洋電話,打到了馬青驊上海的家里。
馬強云和妻子不在家,家里的阿姨接了電話。阿姨沒有完全聽明白對方要講什么,只記住了兩點:四月份有比賽,很著急;讓馬青驊去參加。
陌生電話再次打到家里。馬強云接到了電話,對方名叫金勇,自稱是西班牙中國青年商會會長,要為西班牙F1車隊HRT挑選一名中國車手,看上了馬青驊,邀請馬青驊去西班牙試車。
雙方約定在上海談。見面前,馬強云做了一番調查,確認了金勇的身份。
第一次見面約在徐家匯附近的一家酒店里。金勇、馬強云、馬青驊,三個人交談的時間并不長,可金勇的激情讓馬強云印象深刻。
“中國這么強大了,可是沒有一個中國F1車手,不可理喻。”金勇說,春節(jié)時,西班牙青年商會搞了一個聯誼會,邀請了HRT車隊老板。后來,HRT老板專門找到金勇,說,你去幫我們找一位中國車手。
這并非對方的心血來潮。
作為F1擴軍計劃下誕生的新軍,HRT車隊在2010年首次參賽,接連兩個賽季沒有一個積分進賬。在這種情況下,HRT車隊想要尋求另一條道路上的突破——商業(yè)。
并不是只有HRT車隊這么想。2005年,歐盟出臺了一紙禁令,規(guī)定所有歐盟會員國及地區(qū)的F1賽場上不能出現任何煙草廣告,這讓整個F1失去了最大的金主。
“這個世界上第一燒錢運動,需要尋找新的動力,中國市場成為一個新的誘惑?!薄禙1速報》監(jiān)制葉飛分析說。創(chuàng)刊于2004年的《F1速報》,是至今國內報道F1的最權威媒體。
HRT車隊和F1需要一位“中國版”的漢密爾頓——世界上首位黑人F1車手,在賽場和商場上讓所在車隊和F1聯盟獲得巨大成功。
對于這個邀約,馬強云一直持謹慎態(tài)度。2003年,一個英國車隊的老板找到馬強云,邀請馬青驊去英國試車。馬強云問,為什么找馬青驊?對方的回答很直接,“中國是一個市場,如果單純從車手水平考慮,可以去巴西,一抓一大把?!?/p>
馬青驊保持著足夠的清醒:“F1有一套很復雜的體系,一定是經過無數的篩選,才會讓車手坐進座艙。第一判斷永遠是技術?!?/p>
直到金勇揭破一個謎底,父子才徹底放心。HRT原本要從四個亞洲車手中選擇,除馬青驊外,還有程叢夫、董荷斌和一個香港車手。面對四個車手的資料,HRT車隊領隊佩雷茲·薩拉指著馬青驊的照片說,“這個中國人,我認識,我們需要他?!?/p>
這讓金勇感到疑惑,佩雷茲·薩拉解釋說,在瓦倫西亞,馬跑得很好,可他們沒有為他準備國旗。
去西班牙試車之前,父子二人進行了一番談話。馬強云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平常心就好?!瘪R青驊感到“興奮而又平靜”,他告訴父親:“我的機會來了?!?/p>
不再是“狼來了”
兩圈不到,在車隊沒有任何指示的情況下,馬青驊突然把車子開回來了。
“心揪著?!瘪R強云在旁邊看著。這是在西班牙第一天測試發(fā)生的一幕。
馬青驊摘下頭盔,表情平靜。他與車隊工程師進行了一番溝通后,工程師讓工作人員把賽車的所用輪胎換掉。馬青驊告訴父親:“沒事兒,原來的輪胎沒有抓地力。”
第二天,跑到第二個彎時,馬青驊突然掉頭了。馬強云的心又揪了起來,“這小子,不爭氣。”馬青驊的表情依然平靜,“變速箱卡死了?!?/p>
后來,馬強云了解到,沒有抓地力的輪胎和卡死的變速箱,都是測試的組成部分。
3天場地測試結果出來,馬青驊的數據與專業(yè)F1車手的數據一致。
全部測試在6天內完成。一結束,車隊就要求馬青驊趕去馬德里簽合同。
2月份接觸,3月份測試,測試完馬上簽合同,4月5日,HRT車隊官網宣布馬青驊正式加入其年輕車手發(fā)展計劃。在其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車隊將簽約馬青驊視為“西班牙和中國的合作”。
當天,馬青驊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今天終于實現了我的夢想?!?/p>
5月摩納哥站,馬青驊第一次參加車手會議。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和所有的F1車手坐在同一個房間里?!澳欠N感覺就好像在電影里面一樣,那時候就忍不住想拿手機拍個照,感覺很美妙。”
馬青驊并不是第一個與F1如此之近的中國人。之前的董荷斌參加F1車隊試車,穿著隊服出席新聞發(fā)布會。程叢夫甚至也成為F1邁凱輪車隊年輕車手培養(yǎng)計劃中的一員。
“這只是表面工夫,”葉飛認為董荷斌距離真正的F1很遠,“他沒有參加正賽,沒有成為F1周末的一部分,試車的分量甚至可以說很輕?!?/p>
練習賽、排位賽、正賽,這是真正的F1的三大組成部分。全世界參加正賽和排位賽的一共有24個人,可以參加練習賽的不超過50人。
歷史性時刻在9月7日到來。
這一天,馬青驊作為HTR車隊車手,參加了F1意大利站大獎賽練習賽,因此成為第一個在大獎賽中駕駛F1賽車的中國人。
比賽結束進站時,負責現場指揮的HTR車隊技師用無線電對講系統對他說:“馬,你表現很棒,祝賀你?!痹诿稍惖?,馬青驊單圈最短用時為1分31秒239,比單圈最快“車王”舒馬赫差了5秒817。
蒙扎一站,讓馬青驊對自己更有信心:“在比賽中沒有失誤,順利地實現了車隊的部署。放開跑,我想至少還能提高3秒鐘。”
實際上,在駛上蒙扎賽道之前,馬青驊已經完成了483.062公里的測試,沒有遇到任何問題,并獲得了F1主管團隊國際汽聯頒發(fā)的超級駕照,只有擁有超級駕照的人才能參加F1正賽。之前,從未有中國人獲得超級駕照。
真正的高潮在兩天后到來。
9月9日,凌晨一點多,馬強云接到了金勇打來的電話?!榜R青驊已經和車隊開過會了,確定馬青驊明年可以上正賽?!?/p>
接完電話,馬強云坐在黑暗里,“美好的事兒,想了多一點?!?/p>
他想起2004年F1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上海。通過關系,他和馬青驊兩人來到了某支車隊的匹房。指著散發(fā)著獨特金屬光芒的賽車,他問兒子,這個車怎么樣?
“早晚有一天,我會開上這個車?!?7歲的馬青驊盯著賽車,一字一句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