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
勢力范圍:直隸一帶
個性特點:為人直爽,好酒貪杯。
所做大事:支持袁世凱稱帝,靠賄選而被選舉成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但他很快被馮玉祥囚禁,直到1926年4月才被釋放,逃往天津。
以往評價:腐敗,搜刮大量民脂民膏修建別墅,妻妾成群。發(fā)起賄選,破壞民主,臭名昭著。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雖然留下賄選總統(tǒng)的惡名,但他也有著底線—不當漢奸。日本侵略者想把曹錕拖下水,但曹錕立誓寧肯喝稀粥也不給日本人辦事。
閻錫山
勢力范圍:山西一帶
個性特點:奉行“中庸之道”,八面玲瓏,左右逢源。
所做大事:辛亥革命其間,閻錫山在太原發(fā)起起義,成立軍政府。參加北伐,促使北洋軍閥垮臺。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又組織了自強救國同志會。
以往評價:投袁(袁世凱)擁段(段祺瑞),背叛革命黨。不去實踐民主思想,在山西大搞專制統(tǒng)治,熱衷于新軍閥混戰(zhàn)。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出身社會底層,有民為國本的意識。山西自治搞得有聲有色。
蔡鍔
勢力范圍:云南一帶
個性特點:城府深,冷靜。做事深思熟慮、雷厲風行。
所做大事:武昌起義后,率領新軍攻占昆明,云南獨立。袁世凱稱帝,蔡鍔由北京潛回云南,與唐繼堯等人組織護國軍,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
以往評價:為官清廉、生活簡樸,領導的云南辛亥起義和護國戰(zhàn)爭對資產階級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蔡鍔是迫于形勢,并抱著為梁啟超的進步黨爭天下的打算參加護國戰(zhàn)爭的,堅持的始終是改良派的立場。
李宗仁
勢力范圍:廣西一帶
個性特點:為人傳統(tǒng),溫柔敦厚,外寬內深,堅毅沉穩(wěn)。
所做大事:統(tǒng)一廣西,參加北伐。支持馮玉祥、閻錫山反蔣。晚年歸國。
以往評價:李宗仁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忠實代表,有強烈的反共意識。有愛國精神。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重視教育,知人善用。愛國思想貫穿著他思想的始終。
吳佩孚
勢力范圍:直隸一帶
個性特點:孤標傲世,對國忠心,對于己有恩之人投桃報李。
所做大事:五四運動中支持學生運動,反對在巴黎和會上簽字。鎮(zhèn)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制造了“二七慘案”。
以往評價:鎮(zhèn)壓工人運動,破壞革命,滿手血腥。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操守廉潔,深明大義,拒絕日本人的資助。不斂財,不納妾,失意后也不進租界,有品行節(jié)操。
張作霖
勢力范圍:東三省
個性特點:性格圓滑,治家嚴謹,善于投機取巧。
所做大事:武昌起義中鎮(zhèn)壓革命黨人,支持袁世凱稱帝。后在皇姑屯被炸身亡。
以往評價:是個殘害百姓、絞殺革命的大軍閥。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多次打擊蒙古獨立勢力,保證了中國領土完整。多次拒絕日本人和俄國人的煽動,拒絕東北獨立。同時,重視教育,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惠及新中國。
張學良
勢力范圍:東三省
個性特點:不諳權謀之道,魯莽干勁有余,沉穩(wěn)不足。
所做大事:東北易幟,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促使中國從形式上走向統(tǒng)一。發(fā)動西安事變。
以往評價: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早日勝利、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偉大的愛國者。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本性好玩,一生愛女人。西安事變光明磊落,但亦有幾分江湖式的莽撞義氣,把事情想得過于簡單化。
馮玉祥
勢力范圍:河南、察哈爾、綏遠一帶。
個性特點:刻苦耐勞,對人情世故看得非常透徹,氣量偏狹,弄權術而缺誠意。
所做大事:一生倒戈三次,第一次倒戈參與灤州起義,反對清王朝。第二次倒戈發(fā)動北京政變,反對直系軍閥統(tǒng)治。第三次倒戈發(fā)動反蔣戰(zhàn)爭。
以往評價:馮玉祥戎馬一生,治軍嚴,善練兵。愛國愛民,支持民主共和。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多重人格,野心很大,是個梟雄。善于以革命為名干無信義之事,魄力不夠,利害心重,缺乏遠大見識。
段祺瑞
勢力范圍:安徽、江蘇、浙江、福建一帶
個性特點:嚴肅刻板,不茍言笑,生活樸素。
所做大事:“三造共和”:1.辛亥革命中,段祺瑞聯(lián)合各軍,電促清廷退位。2.反對袁世凱行帝制。3.張勛復辟,段起兵討伐張勛。
以往評價:是北洋軍閥的代表人物,是鎮(zhèn)壓學生運動的劊子手。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三造共和,一生清廉,終身茹素,不嫖不賭。很有氣節(jié),人格頗佳。
張勛
勢力范圍:長江下游安徽、江蘇一帶。
個性特點:魯莽急躁,對傳統(tǒng)頑固遵守,家鄉(xiāng)觀念極強。
所做大事:辛亥革命后,公然抗拒南京臨時政府的剪辮令,自己與部下一律留長辮,擁護袁世凱稱帝,又策劃清室復辟。
以往評價:其復辟幾乎置民國于覆滅,是民主共和不可饒恕的罪人。
學界對他的新看法:張勛有過許多義舉,曾建立會館資助江西學生和貧困人士,常提拔江西才子。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草菅人命的丑惡比比皆是,張勛對有“皇恩”支持下可享受生活安定抱著眷戀與懷舊的心態(tài),是社會轉型期民眾中間普遍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