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可”成了“滿地坑”
出國前,我從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是,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政府部門工作效率很高。移居加拿大后,才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
加拿大東部的蒙特利爾市,是該國第二大城市,曾經(jīng)成功舉辦過奧運會。早年第一批廣東華工到蒙特利爾時,給它起了個很好聽的中國名字“滿地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滿地可演變成另一個綽號“滿地坑”。如果你開車在蒙特利爾市內(nèi)轉上兩天,就會感嘆,這個新綽號名副其實:柏油馬路上到處是裂縫,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一個個不深不淺的坑,稍不留神,一路顛簸下來,就得去修車行修平衡桿。
你也許要問,為什么不把馬路修一下呢?可實際情況是,這里一年四季都在修路,馬路上隨處可見醒目的橙色修路禁行指示牌和路障,有些路障密密麻麻地排到距修路現(xiàn)場幾百米之外。工程不可謂不大,修路工人不可謂不多,市政撥款年年創(chuàng)下新高,可路面仍然是坑坑洼洼。
對于外國游客來說,這是個謎,可常年生活在蒙特利爾的人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了:因為修路工人基本不干活。他們每天高興時會干一兩個小時活,不高興時,只干十幾分鐘活,卻拿著每小時高達25加元的薪水。當?shù)匾患覉蠹埥?jīng)過長期暗訪后做了如下報道:如果你想知道市政稅為什么這么高,那你最好看看修路工人每天都在干什么。他們每天吃午餐用掉兩個小時,他們看到坑洞而不去修補,工作時間卻在睡覺、逛商店,甚至在街上悠閑地游蕩,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把時間打發(fā)掉,然后搭乘工程車輛下班回家……
該報攝影記者專門冒著嚴寒跟蹤市政養(yǎng)護隊的三名撒鹽工人,報道了他們一天的工作:三人一早乘撒鹽車來到一家一元店,買了一些廚房用品后,到市博物館前撒了10分鐘鹽,然后回到撒鹽車養(yǎng)護庫房。兩個半小時后,撒鹽車從養(yǎng)護庫房出來,來到一家食品超市,三人又買了一大包食品,放到車上。最后,撒鹽車把三人送到家門口,司機則開車回家,把車停在了路邊,一天的工作就此結束。
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很普遍,每年被記者們實地拍攝到的就有數(shù)百例,可市政府對消極怠工人員的處罰卻僅僅是扣除一天工資。
沒有工作也要創(chuàng)造工作
與市政工人和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懶惰相反,坐在政府辦公室里的官員們卻分外忙碌。有時,他們甚至為了有活干,而精心“創(chuàng)造”出一些工作。
我剛來加拿大時,就遇到過一件怪事。當時聽華人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如果家庭年收入低于38000加元,可以申請每月80加元的住房補貼。我按照對方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一棟不起眼的小樓,在一樓等候廳里取了個號,排了一小時隊,終于輪到了我。走進辦公室,一個滿臉笑容的白人女官員請我坐下,和我攀談起來。她問我身邊的女兒幾歲了,然后從盒子里抓了一把糖果遞給我女兒,她還覺得“招待不周”,又起身從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大疊兒童畫冊,抱到我女兒面前。這一切都做完了,10分鐘快過去了,她才開始問我:“有什么可以幫忙的嗎?”我說了此行的目的,她拿出一個大本子,詳細地給我講解了申請的條件和流程,然后說:“首先,你必須填一張表格。”我向她索要表格,她雙手一攤,無奈地說:“想要獲得表格,必須電話預約,接待預約工作另有他人負責?!?/p>
無奈,我只能回到家里,打了六次電話,才打通并預約成功,拿到了四張表格。我在等候廳里填完表格后,取了一個號,等了10分鐘把表格交給了那名女官員。她看了一眼,抱歉地說:“我們只接受郵局寄來的表格。”我只好到附近的郵局,花87加分買了郵票和信封將表格寄了出去。
過了些日子,我和一位加拿大朋友談起這事,并表達了對當?shù)毓賳T“沒事找事”行為的不解,朋友笑著解釋:“政府官員必須這樣干,否則他們太閑的話,議會就會要求裁減經(jīng)費。而每一次電話預約,官員們都有通話記錄,每次來往通信,官員們也會當作工作量,在年終統(tǒng)一報給經(jīng)費委員會?!敝链?,我才恍然大悟。
2011年,我買了新房搬完家后,再也沒收到過當?shù)卣耐硕悺_^了幾個月,我給稅務局打電話詢問,對方告訴我只有我丈夫才有權詢問。我向對方解釋我丈夫英語不好,打電話問不清。對方回答:“讓你丈夫寫一個授權書,授權給你,一個月后,你就有權詢問了?!钡攘艘粋€星期,對方寄來了授權書的表格。我讓丈夫寫好授權書,我倆簽上名寄了出去。一個月后,我再打電話詢問,對方問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是:“你們家庭2010年的退稅額是多少?”我一時找不到數(shù)據(jù),對方說:“對不起,我們不能接受你的詢問?!蔽覛獾么舐暫葐枺骸半y道我無權得到我應得的退稅?”對方態(tài)度非常好:“你有權得到退稅,但你必須寫信詢問?!?/p>
我這回徹底服了,繞了兩個月彎子,一些加拿大官員無非就是想讓你多寫信給他們,而每一封信,都將為他們創(chuàng)造工作量助一臂之力。
不急不忙的救火隊
剛到加拿大時,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消防車鳴著汽笛,呼嘯著從街上馳過,本以為這里火災特別多,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使我明白,這些消防車大多是在作秀。
搬家前,我們一家租住在公寓大樓里,這棟樓里百分之九十的住戶都是華人。除夕那天夜里12點剛過,忽然樓內(nèi)的火警鈴聲大作,電梯自動關停,大家順著安全梯向樓下跑。到了樓下大廳里,大家一聊,并沒發(fā)現(xiàn)哪里失火,于是猜測是誰家做年夜飯炒菜油煙太濃,廚房里的警鈴報警了。
等了十幾分鐘,大家一致確認沒事后,正準備各自回家睡覺,忽然樓外警笛聲大作,原來,消防車到了——公寓里的報警系統(tǒng)與消防隊連接,消防隊會第一時間接到失火警報。但消防隊大樓離這里僅1000多米,過了十幾分鐘才趕到,速度也太慢了!只見一個消防員睡眼惺忪地走進大廳,一見有人要往樓上走,他立即阻止。隨后,又陸續(xù)進來幾個消防員,在一樓轉悠了一圈,再到樓外看了一圈,半個小時過去了,才宣布沒事,讓大家回家睡覺。我困得不行,進屋剛要睡下,樓下又響起了警笛聲,開窗一看,又有三輛消防車趕來救火。我很奇怪,究竟是那輛離開的消防車沒向消防總部報告,還是這三輛車明知沒事,故意要開過來?無論怎樣,這三輛消防車也增加了一次出警記錄,為明年的市政財政撥款增加了一個砝碼。
慢點就慢點,反正也沒真著火。但是,真著火了,情況會怎樣呢?說來也巧,我還真碰上過一回消防隊救火的“壯舉”。一天清晨5點多鐘,我去公寓后面的山坡上散步,忽然瞧見不遠處的一棟別墅里正冒出濃煙,一群人圍在周圍,急得亂跳。等了七八分鐘,五輛消防車呼嘯著趕來。我湊上前,想看一看加拿大消防員救火的英姿。只見車門慢慢打開,一群穿著棕色服裝的消防員一個個慢慢地走下車,我發(fā)現(xiàn)他們個個大腹便便,絲毫不像中國消防員那樣健壯的樣子。他們在車前站了一會,望著別墅里冒出的濃煙,交流了幾句后,其中兩人返身上車,取下兩只頂端帶鐵鉤的長桿,接著,他們以散步般的速度,慢慢靠近別墅,等兩個拿長桿的消防員把一樓和二樓的玻璃窗一塊塊敲碎后,消防車稍稍靠近了一些,伸出梯子,一群人又開始研究起來。這時,屋里的煙越來越濃,已經(jīng)隱約看見火光了。消防員們似乎終于做出了決定,端起水槍,向屋里射去……
我因為有事先回了家,第二天再路過那里,那棟小樓已變成了黑乎乎的一片廢墟。我想,如果消防隊員動作快一點,完全可以保住這棟小樓。后來,我與一位加拿大朋友聊起這事,他露出不屑的神情說:“消防隊的第一要務是保證消防員的安全?!蔽矣终f:“可是,那棟樓房本來可以保住的,現(xiàn)在卻變成了廢墟?!迸笥颜f:“沒關系,保險公司會賠償給房主一大筆錢,足夠他蓋起新樓房了?!蔽毅等唬y道因為房主會得到理賠,消防員就有權利縱容火勢蔓延?
這些社會弊病,像蠕蟲一樣,慢慢地侵蝕著加拿大社會的機體。多年來,興利除弊的呼聲不絕于耳,各政黨多次痛下決心,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弊病反而越來越嚴重。想想也是,不能怪歷屆政府沒有誠心改正,但誰能管得了這些人?你把怠工的人開除?相關行業(yè)工會會找你算賬,下次大選,這個工會的幾萬張票都會投給競爭對手,真可謂進亦難退亦難。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