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公司不僅需要“豪賭”的氣魄,更需要“小賭”的情趣。
別再迷信天外飛來的偉大靈感,許多偉大的公司就是從小賭注開始騰飛的。
前風險投資家、暢銷書作家彼得#8226;西姆斯在新書《小賭注》中指出,大多數(shù)創(chuàng)新并不是天外飛來的靈感,而是在反復的嘗試與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成果。西姆斯將這種過程稱為小賭注精神的體現(xiàn)。與小賭注相對的是大賭注,無論是初創(chuàng)公司,還是已有相當規(guī)模的大公司,很多都傾向于高風險高投入但可能帶來高回報的大賭注。然而,并非所有大賭注都能締造神話。
惠普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比爾#8226;休利特就頗具小賭注精神,他曾經(jīng)指出,在開發(fā)新產(chǎn)品的時候,惠普必須在產(chǎn)品上做出100種小嘗試,其中才有6件能夠成為突破性的產(chǎn)品。1972年,惠普推出了第一款手持計算器HP-35,當時,科學用計算器這個市場根本還不存在,人們使用的還是非常便宜的計算尺,而HP-35的售價卻高達近400美元?;萜赵诋a(chǎn)品面市前請市場調研公司做了一些調研,主要調研對象是一些計算器研究先驅,認為“他們比任何人都了解計算器”,結果這群人認為“這個東西不可能賣得出去”。然而,休利特對這一結果并不認可,他在飛機上花了幾個小時與鄰座就HP-35進行交談,得到的回應是“這是一款令人驚奇的產(chǎn)品”。
休利特于是建議“為什么不做1000臺賣著試試看”?結果,在推出的第一年,HP-35就賣出了10萬臺。可以說沒有當時的HP-35,就沒有今天的惠普公司。
此外,谷歌一開始只不過是著眼于改善圖書館搜索效率的一個項目,其革命性的商業(yè)模式是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試驗和發(fā)現(xiàn)之后才水到渠成的。
皮克斯公司起初只是一家失敗的硬件公司,動畫制作只是其中一個毫不引人注目的項目小組的業(yè)務,在不厭其煩地制作了上千部小短片之后,才出現(xiàn)了《玩具總動員》這樣的標志性電影腳本。
而Twitter則是Odeo這家走投無路的播客公司在聽取了員工關于短信息的一個想法之后,小賭一把的結果。
這些在偉大公司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小賭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夠“小”——通常都是企業(yè)負擔得起而且做得到的事,簡言之,它們都是“輸?shù)闷稹钡馁€注。無論是商業(yè)、藝術還是科學領域,成功的創(chuàng)新背后都有著相當一致的模式:不是來自“偉大”點子的靈光一閃,而是來自在“小賭”中的不斷試錯、發(fā)現(xiàn)和改善。因此,聰明的公司不僅需要“豪賭”的氣魄,更需要“小賭”的情趣。
編輯 家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