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寫作文,有沒有技巧?很多老師說“有”,魯迅和老舍卻說,寫文章,哪有什么技巧。我湊熱鬧,說:“寫作文,有技巧,又無技巧。”
我說的“有”,有的是“文字技巧”;我說的“無”,無的是“文心技巧”。語文老師說的技巧,屬于“文字技巧”,魯迅、老舍說的技巧,屬于“文心技巧”。
文字有技巧。沒有懸念的故事,可有技巧就能處理成有“懸念”的文字,請看片斷:
“是啊,”保羅點點頭說,“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圣誕禮物?!?/p>
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男孩卻說:“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哥哥?!?/p>
男孩說話自然是連續(xù)的,不停頓的:“哇,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哥哥”,作者有意阻斷,處理成“我希望……”,省略號后插入“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形成“懸念”和“對比”,這是“文字技巧”。
什么是“文心技巧”?“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又是什么關系呢?
二
行走,方向重要。作文教學的“方向”在哪里?南還是北,東還是西?如果不清楚,隨時有可能步“南轅北轍”里那個可笑的魏國人的后塵。
語文課標上講了,“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不懂這,學生不會知道寫作的方向在哪里,他們的寫作只是“作業(yè)”,而不是“作文”。有幾個學生懂得課標上的話?沒幾個,“沒幾個”的“幾個”也往往是無意中撞入門的。
這不是學生的錯。很多老師都把這句寫在課標上的話,看成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以至到后來,連語文教師都忘了,寫作除了作業(yè),除了考試,還能是什么。寫作教學淪喪在方向的迷失里,盲目地走啊走,寫啊寫,走了很久,寫了很久,走得很累,寫得很累。目的地呢,沒有影兒。
“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10秒鐘就能背出的話,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方向對了,走得不快不要緊,一步一步往下走,總有走到目的地的一天。方向錯了,一輩子也走不到你要去的地方。
要“與人交流”,就得把作文發(fā)表出來;不發(fā)表,沒有閱讀的平臺,做不到“與人交流”。有人抬杠,寫作文也有不發(fā)表、不“與人交流”的,例如日記寫完了,鎖起來不給人看。
這種情況的確“有”。
人,用嘴巴說話,為了“與人交流”;也有不為“交流”的,如“自言自語”。一個人“自言自語”3分鐘、10分鐘,沒關系,可如果“自言自語”了3個小時,甚至3天,那只能到某醫(yī)院去了。
作文,有“自言自語”、不給人看的,然而,一天到晚“自言自語”的,一定有“病”。寫作文,“用筆說話”,說了話,總不跟人交流,怎么說都不正常。
寫作和發(fā)表的關系,不是婚姻關系就是血緣關系。無視“發(fā)表”的寫作、寫作教學,是斷了血緣、破壞了婚姻的殘缺的寫作、寫作教學。
國家領導人思考著他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科學家思考著他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十來歲的小孩子也在思考著他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在思考著在他看來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學生把自己當下最重要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記錄下來,卻被當作無謂的“練習”、“作業(yè)”,這種傷害一經成立,作文的嚴肅性、神圣性和幸福感也就從學生心靈深處一點一滴地分離,抽去,剝落。
在我看來,發(fā)表最能成就作文的嚴肅性、神圣性和幸福感。
三
很多孩子的“博文”,很有文采,很有靈氣,但和課堂上的作文一比較,判若兩人。我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博文”寫作是“發(fā)表”寫作,有讀者,有反饋。
尚愛蘭女士回顧自己的女兒——蔣方舟的寫作成長之路時,說: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聲音是有價值的,他的寫作就一定會有重大的突破。”“一個合格的作文指導老師,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學生如何寫作文上,他至少應當分出一半力量來研究一下,如何‘發(fā)表’這些作文?!?/p>
10多年來,每周我都出版“班級作文周報”,至今已經出了近600期。我“自己辦報”,發(fā)表學生的作文,不到一學期,身邊的老師說:“管老師,你班上學生寫的作文很不一樣?!?/p>
為何“不一樣”?學生的“發(fā)表意識”被喚醒了,隨之“讀者意識”也蘇醒了。有了“讀者意識”,作文不說假話了,不然“讀者”會跟你過不去。
每個作者都希望自己“發(fā)表”的東西盡可能“完美”,在“發(fā)表意識”下,作者的“作品意識”也強了。
“發(fā)表意識”“讀者意識”“真話意識”“作品意識”,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文心技巧”,“四大意識”里牽一發(fā)動全身的是“發(fā)表意識”。
一個人的“文心技巧”豐滿了,所有的“文字技巧”也就活了;沒有“文心技巧”,只有“文字技巧”,寫作失去了情感的滋潤只剩下技巧的堆砌;技巧再純熟,也只能是個文字上的匠人。
寫作文,是從“文字技巧”入手,還是從“文心技巧”入手?——當然是“文心技巧”。套用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的說法,“語文學習,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我說:“作文學習,三分‘文字技巧’,七分‘文心技巧’?!?/p>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