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子心切,拆散一對好伙伴
一個夏日的傍晚,河南省商丘市某縣中的歷史老師李慧賢心急如焚:外出上英語培訓課的兒子遲遲沒回家,手機也一直關機。問遍了兒子的所有同學,仍沒有任何消息。李慧賢和老公立即到派出所報警。兩天后,警方在縣郊的河邊發(fā)現(xiàn)一具男尸,經(jīng)李慧賢夫妻辨認,死者正是失蹤的兒子盧志國!
警方很快將犯罪嫌疑人——盧志國的同班同學陳群抓獲歸案。警方的審訊結果讓人瞠目結舌:陳群殺死盧志國,居然是為了報復班主任李慧賢!
時間還要追溯到2009年。盧志國升入高一,成了媽媽班上的學生。盧志國的同桌叫陳群,愛好漫畫,而盧志國也很喜歡漫畫,很快,兩人成了鐵哥們。
在一次家長會后,李慧賢進一步了解到陳群的家庭情況:父親陳林漢是一個賭徒,在陳群10歲時,與妻子離婚。陳林漢不但不給撫養(yǎng)費,每逢賭輸了,還要向前妻借錢。原本性格開朗的陳群,變得越來越內向,上課常走神,功課也一直很吃力……李慧賢想,不能讓兒子和陳群繼續(xù)做好朋友,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子絕不能被陳群帶壞了!
當天,李慧賢就把陳群的家庭情況告訴了兒子,叮囑他離陳群遠點。“陳群父親是賭徒,但陳群是好人?!北R志國聽了媽媽的話,有些不以為然。“你聽媽媽的。找個機會,把你的座位調一下,不要跟他同桌了?!崩罨圪t皺起眉頭。
方法不當,埋下禍根
李慧賢不僅要兒子遠離陳群,還在班會課上說起一個故事:一對離婚的夫妻,兒子上高中,父親是個賭鬼,而母親性格軟弱,每次父親賭輸了就來向母子要錢,兒子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沒有學會堅強,非但在學習上不求上進,反而學會了虛榮,刻意對同學撒謊,捏造家庭很幸福的假象……我說這個故事,就是想讓大家從小要學會自強自立,培養(yǎng)誠實的品格……
李慧賢說這番話的同時,一直用眼睛盯著陳群,而陳群因為羞愧把頭埋得很低很低,這讓班上大多數(shù)同學都猜到了老師“故事”中的孩子就是陳群。陳群感到無地自容,也對班主任產(chǎn)生了恨意!
矛盾繼續(xù)升級,隔壁班的一個男生找到陳群,有些惡作劇地問他:你爸爸賭贏了,會不會給你錢花?如果賭輸了,會不會打你?陳群愣了兩秒,然后一個拳頭就揮向了這個男生的鼻子……校方給予陳群記大過處分。
此后,班上的同學開始孤立陳群,只有少數(shù)的幾個同學,包括盧志國,仍一如既往地和他交往。
“手機風波”,誤會升級
一天下午,學生孫浩然向李慧賢報告說,自己的手機放在教室里不見了。李慧賢特地開了個班會,讓“撿到”手機的同學私下里把手機交上來,說到這里,她把目光轉到了陳群身上,班上許多同學也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陳群憤怒之極,“嗖”地站起來,大聲說:“你們不要用這種眼光看我,我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說著,他的眼圈紅了。
陳群痛苦不堪,無邊的屈辱像大山一樣壓在這個少年身上!晚上,他發(fā)短信給盧志國:難道就因為我曾經(jīng)隱瞞了父親是個賭徒,現(xiàn)在就得背這么多的黑鍋?我對天發(fā)誓,我真沒有偷手機!盧志國相信陳群,并把手機短信轉發(fā)給了媽媽,希望媽媽不要冤枉陳群。
然而,李慧賢并沒有理解兒子的良苦用心。第二天,她把陳群的短信在班上讀了出來,并輕描淡寫地說:如果你沒有做賊,就不要心虛;如果你拿了,請早一點還給人家。雖然李慧賢沒有指名道姓,但陳群知道是在說自己!那一瞬間,他握緊了拳頭。
放學后,陳群氣憤地質問盧志國,為何要把短信轉給他媽媽?為何出賣他?“我出賣你?那你呢,你說你父母都在機關工作,你才是個騙子!”盧志國被陳群突如其來的興師問罪惹火了,兩人吵了起來,不歡而散。
事后不久,陳群主動打電話給盧志國,向他道歉,還說,下午有個漫畫展在縣圖書館展出,想邀請盧志國一起去。盧志國感到很開心,立即答應。其實這時,陳群已約好了初中時的好友黃家軍、鄭黎做他復仇的幫手。
盧志國如約來到了城郊一所待建的工地旁,他剛一進門,陳群就“砰”地一聲關上門,抄起一個大木棍,不由分說毆打盧志國。猝不及防的盧志國一下子被打倒在地,他想大聲叫喊,但很快被陳群的兩個同伙堵上了嘴巴……越想越恨的陳群,最后用黑皮線將盧志國勒死。之后,用借來的三輪車,將裝在大編織袋里的盧志國尸體,拋于河中。
河南省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做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陳群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且罪行極其嚴重,本應依法嚴懲,鑒于其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判處無期徒刑。2011年10月20日,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原判。
律師點評:
趙輝(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律師)
李慧賢既是母親,也是教師,這兩個角色集于一身時,護子心切的母愛焦慮使她忽略了對學生要一視同仁關愛的師德素養(yǎng)。她沒有意識到,學校教育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方面,擔負著重要責任;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言行,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力。而李慧賢在知道陳群的家庭環(huán)境不好后,作為老師,非但沒有給予關愛、保護學生的隱私,反而羞辱諷刺,在課堂上含沙射影,這些都為日后的悲劇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與像陳群那樣的學生結交為朋友,家長該作何選擇?
首先,我們不能僅僅以家庭環(huán)境、學習成績好壞作為孩子選擇朋友的標準,應當樹立正確的擇友標準:以人品為第一。本案中,陳群并不符合好學生的傳統(tǒng)標準,家庭環(huán)境不好,學習成績差。陳群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也有健康的興趣愛好,比如漫畫;即便撒謊稱自己的父母在機關工作,也是出于自我保護,是自卑心理的另一種表現(xiàn)。案發(fā)前,并沒有事實表明他的人品有問題。
其次,作為母親,李慧賢也應當俯下身來傾聽兒子的聲音,不能武斷地把陳群歸為壞孩子,粗暴地干涉兩個孩子交往。
本案發(fā)生的根源是李慧賢認為陳群會帶壞自己的孩子,這體現(xiàn)出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交友方面存在的困惑甚至誤區(qū)。要知道,孩子也生活在社會中,從上學的那一天起,他們社會交往的范圍開始擴展,開始發(fā)展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而且同伴關系是學生時代重要的社會關系。與什么樣的人交往,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況且,很多孩子確實是因為結交了不良朋友而走上歧路的。那么,家長如何幫助未成年人結交“益友”呢?
1、家長應當告訴孩子不能結交那些有不良行為的朋友,例如經(jīng)常曠課逃學、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等,對于這樣的孩子應盡量遠離。
2、告訴孩子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而不是物質往來、請客送禮等。未成年人還沒有收入來源,各自家庭的經(jīng)濟基礎不同,很容易使這種友誼“變味”。
3、在朋友的選擇上,志同道合固然重要,但前提是他的品質是高尚的,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的,本性是善良的。很多青少年,通過網(wǎng)絡、手機等方式結識了一些所謂的朋友,這些人中不乏社會閑散人員,身上有很多惡習。青少年涉世不深,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對于孩子交友,妥善引導是永遠重于簡單干涉的。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