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當口頭禪,怎么辦?
吉林長春市一家長來信咨詢:我兒子今年5歲半,無論讓他學什么或者做什么,他總是脫口而出說“我不會”。其實,據(jù)我們觀察,他并不是真的不會,而是把“我不會”當作了口頭禪。這該怎么辦?
答:孩子說“我不會”,往往是依賴性強、懶得動的原因;而在這“賴”和“懶”的背后,很重要的一條原因是他的心理年齡低于生理年齡,從而對自己即將做的事情缺乏自信,所以干脆說“我不會”,一推了之。建議如下:
1、啟發(fā)。首先從孩子過去會做的事情出發(fā),讓他知道做任何事情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關鍵是要勇于實踐,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
例如,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會自己開電視機嗎?你會自己喝牛奶嗎?”當孩子肯定地回答說“會”時,你就順水推舟說:“你看,你會的事情還是很多的。媽媽現(xiàn)在正忙,想請你去樓下幫媽媽買早點好嗎?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的!”這時候,孩子很可能會脫口而出說“好”。雖然他只是隨口說說,但當他察覺到“一言既出”時,也就不好意思再收回去了。
2、指導。你進一步指導他說:“喏,這是五塊錢。你去早點攤對阿婆說,我要買三個饅頭。阿婆就會給你,然后找你兩塊錢?!?/p>
這種具體指導,一方面能夠起到鼓舞孩子自信心的作用,瓦解他的畏難情緒;另一方面,又是最好的素質教育,讓他知道該怎么做事、做人。
3、肯定。當孩子高高興興回家時,心中一定充滿自豪感和成就感。這時要趁熱打鐵地夸獎他幾句,說“我家寶寶長大嘍,會幫媽媽做很多事了”等等。
然后可以進一步讓他說說買早點時看到、聽到的有趣的事,問問他排隊的人多不多,都說了些什么話等等,對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思考、口頭表達等都會有很大幫助。
4、威逼。有的孩子說“我不會”習慣了,死活不肯動手、動腦,這就需要父母“逼著”他去實踐。
例如,上面這個孩子如果堅決不肯去買早點,那就不妨大家一起餓肚子,決不讓孩子吃上饅頭、喝上牛奶,以此來增強孩子的親身體驗。餓上一頓沒關系的,可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和教育意義卻是深刻的。
太乖巧,影響創(chuàng)造力?
江蘇鹽城市一家長來信咨詢:我孩子3歲多,他平時比同齡人要活躍,精力非常旺盛。可自從今年上了幼兒園,回家后比過去安靜了許多。我想問,這種“乖巧”會不會阻礙他的創(chuàng)造力和其他能力的發(fā)展呢?
答:1、上幼兒園后,在老師的管教下,愛動的天性會受到約束,回家后自然而然地會比過去收斂許多。這不是什么壞事,相反是好事。因為在課堂上學習,有時需要活躍地回答和提問,但更多時候需要安靜聽講。動靜結合的訓練,能夠讓孩子知道什么叫“守紀律”。
2、心理學認為,個性等于創(chuàng)造力,但個性并不等于調皮搗蛋。所以,你孩子回到家后的“安靜”,抑制的不一定是個性,也許是調皮搗蛋。
3、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無處不在:
★ 尊重孩子的游戲選擇,選擇他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如果孩子做任何事“只有5分鐘熱度”,在他這個年齡是正常的。你可以安排孩子的單項活動時間不超過5分鐘,并且要求在這5分鐘內獲得最佳成效。
★ 允許并鼓勵孩子“異想天開”。一個人的知識可以慢慢積累,但思考問題的方式必須從小培養(yǎng),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最簡單的辦法是“反問”——當孩子問“為什么”時,你就反問他如果不是這樣又會怎么樣,這比直接告訴他答案要好得多,因為一個是被動接受知識,一個是主動思考問題。
★ 允許甚至鼓勵孩子“搞破壞”。創(chuàng)造力強的孩子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通常比較調皮,比較有“破壞力”。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要多聽聽他這樣做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地責罰他。
★ 和孩子一起做故事接力游戲。即你講一段故事,然后讓孩子接著講下去。由于這種接力需要孩子現(xiàn)編故事、構思故事情節(jié),所以特別有助于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除此以外,經常和孩子玩一玩想象游戲,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如給孩子某種常用物品,讓孩子思考,除了平常用途外,還能想出哪些用途,分別想出5種、10種來,等等。
(作者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多年,出版《從從容容做父母》等家教圖書20多部。)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