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說
黃河,對于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可是想寫黃河,還真的有點難。問了一百多個學生,沒有一個去過黃河的,所有對黃河的感受源自書本和媒體。那么,黃河充其量只能算心中的黃河。寫黃河,對學生而言,大,大到無處下筆;空,空至捶胸頓足,而且很多人寫過,難有新意。不過,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還是以練筆為主,因此,我們不妨先看看別人怎么寫,然后尋找到一個切入點。
跟光未然的《黃河頌》學一招,歌頌黃河。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和黃河一色的黃皮膚,我們身上流著黃河水。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是民族魂。黃河可歌可泣的精神有很多,外敵入侵時,光未然在黃河身上汲取了堅強偉大的力量,譜寫了《黃河頌》。而現(xiàn)代的學生,又會從中獲得哪些精神啟迪,如果用心發(fā)現(xiàn),定可成文。在許多歌詞里,都寫到了黃河,《我的中國心》中的“黃山黃河,長江長城”,《龍的傳人》中的“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大中國》中的“家里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從歌詞中梳理研究一下,若有發(fā)現(xiàn),也是不錯的一種途徑。
跟余秋雨《三峽》學一招,發(fā)現(xiàn)黃河。余秋雨說自酈道元之后,后人再難調(diào)動詞章描述《三峽》。然而他的《三峽》卻在眾多寫長江的文章中脫穎而出。原因在于他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切入點,從少年誤讀詩歌《早發(fā)白帝城》和船上聽到的京戲《白帝托孤》入手,分別寫了李白和劉備的事情,表達了三峽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番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zhàn)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如果借助他的思路,從黃河中,選擇一兩個切入點,由景物及人物,再到精神,表現(xiàn)出自己對黃河的獨特理解也是很不錯的。
跟王開嶺的《古典之殤》學一招,思考黃河。王開嶺在文中寫道,一邊是禿山童嶺、雀獸絕跡,一邊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脆音瑯瑯;一邊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邊是“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一遍遍抄寫。他說古典場景的流失,不僅意味著自然風物的流失,更意味著眾多美學信息與精神資源的流失。那么我們就借助他的思路,在古人詩文中雄偉的黃河,是否還存在,“黃河之水天上來”,還在嗎?“長河落日圓”還在嗎?等等。我曾經(jīng)提過一種寫作方式,書寫美好的消逝。如今社會,多少曾經(jīng)有過的美好,在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巨輪中漸漸遠去。那我們就一起去追尋黃河及其精神,看看她是否安好,然后表達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
跟伊沙的《車過黃河》學一招,重識黃河。伊沙的《車過黃河》是首獨特的詩歌。他所寫的黃河,和我們以前接觸到的黃河完全不同。他寫道:“我等了一天一夜/只一泡尿工夫/黃河已經(jīng)流遠?!彼x用了廁所、小便這種意象,瓦解了黃河原本的神圣,詩人想通過這首詩給我們的傳統(tǒng)審美一個顛覆,給我們漠然的文化體驗一個驚醒,給我們的真實生存一個還原。讀了之后,你如果有啟發(fā),也可把附在黃河的魂趕開,重新認識黃河,這條黃黃的河。
迢遙處的那半抹夕陽,慵懶而俏皮的微笑,一溜煙就沒了影兒。夜傍的天際披上了水月華的嫁衣,薄暮中的星辰,恍若脫俗的仙子,疲倦地竊聽著狐仙姑的讕言。那依伴著天幕的小村莊,傳來縹緲的笛音,亦真亦幻,恍若來自天籟。只是不知黃河可有這樣的美麗。
我匍匐在車窗前,火車匍匐在鐵軌上,我們以同樣的狀態(tài)、同樣的心情去同一個目的地。路在著急地向后退,車窗前的風景一點點模糊不清了,就像小時候涂鴉的畫板一樣,活力漸漸被睡意所取代,不一會便小睡起來?!帮L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高亢的男高音把我從睡夢中扯了出來,旁邊一位和藹的老爺爺正樂呵呵地播放歌曲給他的小孫子聽,還給他講起了黃河史。小孫子翻了翻白眼:“這都什么年代啦!”周圍馬上投來贊許的目光,一個姐姐還捏了下他的小鼻翼?!罢媸懿涣?”我隨手掏出了MP3,用耳機堵住了耳朵,是楊冪和劉愷威的《錯怪》。周公又來釣魚了……
不知什么時候,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黃河岸邊,滔滔黃河水拍擊著兩岸。天啊!我?guī)缀跽J不出它了,清澈見底,水底還有少許魚蝦,兩岸種滿了植被,簡直像個熱帶雨林,比車窗前的風景還要美。我看到了兩只黃鸝,蹲在柳樹枝頭說著情話;我看到一群白鷺,直沖云霄,消失在天際。幾個洗衣女子唱起了山歌,只有純凈的靈魂,才會有如此純凈的聲音。欣然贊嘆這片美麗的世外桃源。忽然樹林和女子都不見了,土地褪去了外衣,露出了皮膚和筋骨,黃河痛苦地掙扎著。我急忙去喊人,村莊似乎并不遙遠,依稀看到了幾處燈火闌珊。跑近了才聽到幾聲鞭炮,似乎沒有聽到我的訴說,一律的西裝革履,系著噴過古龍香水的領帶,偶爾漠然地瞅瞅遠處呼嘯的黃河。我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仿佛被掏空了一般。突然黑洞般的天幕中一個驚雷,我一下子坐到了地上……
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猛地坐起身來,才發(fā)現(xiàn)是一個噩夢!“哇!”那個小孫子突然叫了起來,只見他站起身來,趴在窗口往外張望,雙眸睜得大大的。我們都順著那邊看去,遠處的黃河恍若奔騰的黃龍。我左手叉腰,右手做眉檐,既不像偉人,也不像詩人,反倒有些不倫不類了,但我知道一個景仰的心是不需要任何優(yōu)美的姿態(tài)去裝點的。如果我是朝圣者,我會五體投地朝拜這片神圣的土地和河流,我將會灑下所有的淚和吻,我會將她每一次的悲憫和慟哭永遠牢記。可惜,我什么也不是,我只能用我的方式來朝拜她,將她永遠地封印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我看到了她翻滾著的浪濤,看到了她浪花飛濺的磅礴,看到了她衣衫襤褸地沖我回眸一笑。都說回眸一笑百媚生,可我只看到了慘淡和悲慟。一回首,她早已遠去。也許只是一瞬間的邂逅,卻在我的心中種下了悲憫的種子,我抹著淚發(fā)誓要保護她。
黃河早已遠去,但我熾熱的心依舊在跳動著。窗外再美麗的風景也不過如此,手中的MP3不知被扔到了哪個角落,那熟悉的浪滔聲依舊彌留在耳際。老爺爺?shù)钠其浺魴C不再那么討厭了,小拇指輕輕打著節(jié)奏,口中小聲地喃喃:“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何以攻玉]
本文寫了現(xiàn)代人對古老黃河的態(tài)度。文中那個老爺爺可視為黃河精神的傳播者,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讓小孫子感受黃河,卻遭到“我”以及一些年輕人的嗤之以鼻。黃河的精神似乎在新時代落伍了。然而當“我”真正看到了黃河,卻被其深深地震撼了,讓“我”重拾起對黃河的認可、對中國古老文化的認可。這種思考很有意義。寫法上,作者借助了一些細節(jié),而且使之具有象征義。比如老爺爺代表古老,MP3代表現(xiàn)代,《黃河頌》的詞句代表精神,等等,讓文章不會空洞說教。文章語言很不錯,其中還不著痕跡地化用了伊沙的《車過黃河》、杜甫的詩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