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江·哈力克生活并不富裕,靠賣羊肉串謀生,卻因為樂善好施,被新疆人民親切地稱為“好巴郎”,被貴州人民譽為“草根慈善家”。2001年,他到貴州畢節(jié)以賣烤羊肉串謀生,以微薄的收入資助了數(shù)百名貧困學生。他十年如一日,堅持用賣羊肉串的微薄收入資助貧困學生,先后捐贈二十多萬元,資助了數(shù)百名貧困學生,并在貴州畢節(jié)學院設立了“阿里木江助學金”。2012年2月,他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并出席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感動中國”2011年度頒獎盛典。
阿里木江說,小時候家里窮,父母沒什么文化,自己也只上到高中。出來賣羊肉串時,經(jīng)常被人搶了生意,甚至還曾被壞人綁住打傷了腿。但阿里木江卻悟出一個道理:那些人是沒有文化才那樣做的。他恨自己文化少,沒文化自己過不好生活;而有的人沒文化也會讓別人過不好!因此,阿里木江覺得,不能讓想讀書的孩子上不起學,要盡力幫他們!對資助的學生,阿里木江唯一的要求就是學成后,一定回貧困地區(qū),告訴大家改變觀念,要讀書,要有文化,對自己好,對別人好,對國家好。
素材解讀
阿里木江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民族團結之歌,在平凡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偉大,以一名普通新疆少數(shù)民族青年的身份演繹了人間大愛,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樂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青年的驕傲。我們每個人心里無不充滿感動,這樣一個小人物,卻做著最高尚的事情。阿里木江是個并不富裕的小商販,但財富有價,愛心無價。并不富裕的阿里木江用一顆赤誠之心,支撐起最樸實也最沉甸甸的慈善事業(yè)??蓯鄣陌⒗锬窘恢闭f自己沒有文化,很多有文化的人卻做不到他所做的那些事,我們是不是應該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并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運用角度:大愛無疆 人生意義 民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