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以2011年高考地理試題為例,說明如何注重解題細節(jié)。
一、強調(diào)審題嚴謹、有序、細微,明確思維方向和方式
高考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也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能力,如審題的洞察力、解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關(guān)鍵是要認真審題,找準解題方向、思路,這是取得高分的前提。
例1.(2011年高考江蘇地理卷)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縮會導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加劇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積增大,海岸線長度增加 D.熱量消耗增多,全球溫度下降
此題對地理知識點掌握全面的學生來說輕而易舉就可拿分,但對知識點掌握模棱兩可的學生來說是易錯題,無法很快弄清答案。學生對四個選項的前半句話都可以直觀理解并把握,解題的關(guān)鍵是每個選項的后半句。A選項教師應(yīng)提醒學生思考:什么是侵蝕?海水侵蝕大小由什么決定?通過與學生一起探究,結(jié)合當?shù)厣畹乩沓WR可逐步得出A選項是正確的。B選項的審題關(guān)鍵字眼是“全球”,全球的水量是穩(wěn)定的,只是以不同的物理形態(tài)呈現(xiàn),如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C選項,海洋面積增大,但海岸線長度不一定增加。D選項,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縮,全球溫度高了,冰川就會融化,才可能消耗熱量。這需要學生掌握前因后果的順序。
我們教師只有講評到位,在解題的細節(jié)中下工夫,才能讓學生領(lǐng)悟到審題嚴謹、思路有序、思維全面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有機會在高考中取勝。
二、善于用生活細節(jié)分析地理現(xiàn)象,增強地理實踐研究的能力
例2.(2011年高考上海地理卷)在舊金山留學的小夏同學利用暑假駕車去美國東部旅游,沿途經(jīng)甲、乙、丙地到達丁地;隨后南下經(jīng)紐約到達華盛頓,發(fā)現(xiàn)沿途自然景觀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小夏同學沿途觀察到的自然景觀變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異規(guī)律?
此題答案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這類題目很常見,只要我們教師平時多注意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善于研究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要求他們注意聯(lián)系這些內(nèi)容的重要知識點及知識背景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輕松解決此類試題。
三、內(nèi)化地理思維,關(guān)注答題思路
從2008—2011年江蘇高考自主命題中的地理試卷來看,題型、風格大致一樣,題目不刁鉆,檢測的是基本知識點,學生易理解、感覺親切,考試心態(tài)不易受到波動。但如學生稍不注意就會失分,就有可能無法獲得較好的成績,影響高考錄取。地理知識點的儲備不足、概念不清、思維定式、詞不達意等,這些都是學生容易失分的原因。因此,教師平時應(yīng)提高地理信息收集能力,研究考試大綱,分析考試說明,隨時注意調(diào)整內(nèi)容并對學生進行講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融會貫通、靈活遷移,避免生搬硬套、死記硬背。例題略。
四、正確引導反思,規(guī)范思維方式
教師授課要反思,學生學習也離不開反思,但需要教師正確加以指導,如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失分的原因:概念不清、知識點記憶不牢固、審題不慎、表述不規(guī)范等;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反思在思維方式上有哪些成功或不足之處,今后應(yīng)如何改進等。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和反思,能使其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知識要點,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維方法,從而主動獲取新知識和技能,逐步將其內(nèi)化,便于將來在不同條件下靈活運用、主動反饋,形成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
例3.(2011年高考上海地理卷)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年降水量隨高度變化示意圖。
(1)就相同海拔高度來說,該山地南北兩坡年降水量( )
A.大體相等 B.北坡較多
C.南坡較多 D.難以判斷
(2)該山地年降水量隨海拔高度升高而減少的高度出現(xiàn)在( )
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 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
(3)該山地所屬山脈可能是( )
A.南嶺 B.秦嶺 C.陰山山脈 D.天山山脈
此題是讀圖分析題,看似簡單,但容易選錯。第(1)題答案選B,可由分析地形剖面曲線和年降水量線得出。應(yīng)由地形剖面曲線的對應(yīng)高度點向年降水量線作縱軸的平行線,讀出此平行線與年降水量線的交點對應(yīng)的年降水量數(shù)值,即可得出海拔多少,年降水量多少。第(2)題答案選D,此題必須讀懂圖,找出年降水量線變化的最高點,由圖可知過了此點海拔升高、降水減少。由此點作縱軸的平行線,找出與地形剖面曲線的交點,讀出高度;再過年降水量曲線最高點右側(cè)的任意一點作縱軸的平行線,找出與地形剖面曲線的交點,讀出高度;最后將這兩個高度值對比就能得出答案。第(3)題,四座山脈只有天山北坡降水多,其他三座山脈都是南坡降水多,答案選D。
因此,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掌握獲取非文字信息的基本方法,讓其反思自己的思維方法、思維層次,解題過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技巧,逐步形成適合他們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只有這樣,學生的解題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提高,才會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