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出版的用意,是想告訴讀者:人格要比“成功”更重要。
一套叫做“現(xiàn)代文明人格”的叢書已經(jīng)面世。這是一套人物傳記,第一批有11本,傳主包括愛因斯坦、丘吉爾、榮格、杜尚、李普曼、梁啟超、李叔同、蔡鍔、丁文江、梁漱溟、費孝通等。這是一批擲地有聲的名字。
當下在圖書市場上,關于人物傳記的書已經(jīng)夠多了。觀察各種圖書排行榜,最不缺的就是人物傳記?!艾F(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的編者們?yōu)槭裁催€要來湊這個熱鬧?
“現(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的執(zhí)行編委之一、曾經(jīng)的中國IT業(yè)著名研究者王俊秀說:“現(xiàn)在社會上的人物傳記書,通常都是教給大家如何成功的勵志書。但我們這套書與‘成功學’一點不沾邊。我們覺得,教人從名人身上學如何成功,其實是一種最大的誤導?!?/p>
叢書的另一位執(zhí)行編委余世存,在這套叢書的總序中,這樣表達他們的觀念:“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時說過:‘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zhì)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nèi)Q于品格的程度,也許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粋€人可以不著書立說,他只需活出一至善至美的人生,其人生的完成即在于塑造一完美人格。君子大人之道即人格的養(yǎng)成。人格不僅是道德常識,不僅是心理性情,而且是義理層面、認知層面的?!?/p>
在當下社會,人們更注重成功、地位和金錢,而“現(xiàn)代文明人格”的編委們力圖想告訴大家,人格要比所謂的“成功”更重要,而我們從偉大人物的人生中,更值得吸取的是他們的人格力量?!拔覀兿M叵蛭拿魇飞夏切槲覀兲峁┝烁黝惤ㄔO性服務的人物……溫習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人生,關注他們?nèi)烁裆系某删停瑢⒂幸嬗谖覀儷@得生存的背景知識,有助于我們生命的自我完善。”余世存寫道。
年已107歲的學界耆宿周有光先生慨然應允,擔任這套叢書的主編。85歲的著名律師張思之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當他把“現(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的立意向周有光先生說明后,周有光非常贊同。周老說,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懂人格教育的重要。我們小的時候,人格教育都是放到最重要的地位的?!拔沂窃谝粋€很偶然的機會見到過愛因斯坦,沒想到我們會談得非常愉快。愛因斯坦也是和我大談人格教育。這套書出得太及時了,我們的社會太需要這樣的書了?!?/p>
張思之認為,當下我們的社會缺乏人格教育,從小學到中學,都非常不重視這一點。我不是說知識不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人格的教育,不告訴他怎樣去做人,學了知識也只是空的。
別具一格的寫作
一本人物傳記,可以有很多種寫法,而“現(xiàn)代文明人格”的這套人物傳記很特別,首先它的篇幅不大,一冊相當薄的書中,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傳主的人生,大約只有六七萬字;第二部分是傳主的代表作選摘;第三部分最為特別:開放討論。比如,在《丘吉爾傳》這本書的開放討論部分,共有三個議題:一、丘吉爾的“成功秘訣”是什么?二、作為一個政治家,丘吉爾是如何超脫于時代的?三、丘吉爾有一個怎樣龐大的自我?
編者的這種設計,實際是想讓讀者在閱讀后能夠參與到一種積極的思考與互動之中。
篇幅的設計也是頗費考慮的?!拔覀兿耄@種篇幅,能夠讓讀者花上三個小時,了解一個偉大人物的一生?!庇嗍来嬲f,現(xiàn)在社會上的人物傳記,如果不是商業(yè)味道很重的,充滿娛樂色彩的書,就是另一類,學者的嚴謹學術著作。這后一種的學院派傳記自有它們知識上的重要意義,但很難在普通讀者中流傳開來。我們想提倡的,是一種“現(xiàn)代社會的公民閱讀”,是作為生活在現(xiàn)代化社會中的公民的一種常識性閱讀,一種通識教育。這種閱讀在我們的社會中是非常缺乏的。如果要舉例子,比如房龍的著作,比如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比如日本女作家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都是很好的代表。
篇幅雖然不長,但卻對作者的要求頗高。為了統(tǒng)一叢書的寫作風格,編者組織作者們一次又一次開會討論。基本上,這是一種平實流暢的“新聞式寫作”,娓娓的敘述中,講述傳主的人格成長與人格力量。作者要有自己的評價立場,但又不能將太強的主觀色彩強加進去??傊?,寫得要通曉好讀,這是最基礎的要求,如果在這一點上不能達到共識,也就沒法再合作下去。也確實有的作者已經(jīng)寫出了若干篇章,因為風格上的問題,被退回返工。
“收割一批新一代的讀書種子”
“現(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的作者,包括了近些年已經(jīng)頗有名氣的青年學者和作家,如宋石男、十年砍柴、高超群、劉檸、顧則徐等,也有許多是尚未露出頭角的年輕人。對于叢書傳主的選擇和傳記作者的選擇,實際是一個相當繁復的互動過程,用叢書的執(zhí)行編委之一,來自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的小伙子李黎明的話說,這個過程“非常細瑣麻煩”,或許是他編過的最麻煩的書之一。
選擇哪些人作為傳主?這里的原則可以很抽象,在叢書的總序中說:“文明史上那些為我們提供了各類建設性服務的人物,他們提供的大到現(xiàn)代宇宙觀念、時空觀念、人類目的觀念,生老病死的人性制度發(fā)明發(fā)現(xiàn),小到衣食住行的現(xiàn)代樣式設計,以及慈善、公益、計算機、娛樂產(chǎn)品,等等,都如此神奇地充實了我們的當代?!本幷邆兲峁┏鲆粋€一兩百人的名單,古今中外職業(yè)行當不限,然后作者們可以從中挑選出自己心儀的,有感覺有研究積累的傳主,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傳主人選。
有了人選,便進入討論階段。王俊秀說,“這里我們引入了一個項目管理要素,我把它稱為‘2.0模式’,就是開放式討論。我們召集大家一起吃飯,然后,每次有兩個人來主講,每人20分鐘,講自己對這個傳主是怎么理解的,他準備怎么寫。講完后大家提問題,這個互動過程,把這本書的后面部分也解決了,即這本書的重心在哪,與現(xiàn)當代發(fā)生關系的點在哪。下一次,就換兩個人主講,其他的人就是聽眾兼提問人。”
或許,現(xiàn)在的圖書編輯們在考慮選題時,首要的因素就是這書好不好賣。而“現(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的編輯們考慮得更遠,他們看重的是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作者。上世紀80年代,有三種叢書曾經(jīng)極大地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思想潮流,它們是:“走向未來叢書”“20世紀文庫”和“文化:中國與世界”。這“三大叢書”的出版也集中推出了一批叱咤風云的青年知識分子?!艾F(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的編者們,也是在向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者們致敬。
“我希望通過這套叢書能把新一代的讀書種子進行收割,”余世存說。上世紀80年代已經(jīng)過去了20多年,中國社會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新的知識分子一代代也在成長。通過寫作叢書的方式,讓那些優(yōu)秀的讀書人與思考者——特別是那些還沒有名聲的年輕人——在公眾前亮相,是非常有意義的。
為什么要選擇寫傳記這樣一種方式來發(fā)掘年輕人?
“因為這是入門——即入學問之門的一種最方便的方式”。余世存說。
“其實寫作的過程,也是作者本人的升華過程,”王俊秀說。他通讀了已經(jīng)出版的11種傳記,覺得相當受教。“我們理解所謂傳主的人格,并非是說僅僅是一種道德力量,我覺得最給人啟發(fā)的是,傳主們通過心靈的痛苦磨練,最終找到了與這個世界相處、或者發(fā)生關聯(lián)的一種方式。比如愛因斯坦,是通過宇宙;榮格,是通過心理學。一旦找到了這個方式,所有的什么個人命運,痛苦啊,反而是次要的,甚至是成就他與這個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的一個機緣?!?/p>
為什么人們總是樂此不疲地閱讀各種人物傳記?有些人或許是為了從中找到成功之道,但更多的人,是為了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從他人的人生中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人生,這才是傳記圖書的魅力所在?!艾F(xiàn)代文明人格”叢書的作者和編者們,會在寫作和編輯的過程中感受到對自己的升華,他們希望也能給叢書的讀者們帶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