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華社第一批海外分社及其創(chuàng)建者

        2012-04-29 00:00:00萬京華
        百年潮 2012年5期

        新華社第一批海外分社始建于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前,已先后在香港、倫敦、布拉格和平壤建立起四個海外分社,參加創(chuàng)建工作的同志主要包括喬冠華、蕭賢法、黃作梅、吳文燾、丁雪松、劉桂梁等。這是一項在中國對外宣傳歷史上具有開拓性的工作,對于擴大中國共產黨和解放區(qū)的國際影響、加強對外交往、反映國際輿論等方面都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恩來指示喬冠華等

        赴香港創(chuàng)辦新華分社

        1946年夏,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向解放區(qū)展開大規(guī)模進攻,中國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與此同時,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還加緊采取步驟破壞和平談判和破裂國共關系,國共和談的大門逐漸被關閉。在國統(tǒng)區(qū)工作的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已做好了撤回延安的準備,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以香港為據點開展統(tǒng)戰(zhàn)和宣傳工作,出版黨的報刊雜志及創(chuàng)辦新華分社,也是周恩來所作的重要安排之一。

        為加強黨的對外宣傳,同時也為革命勝利儲備干部,夏衍、章漢夫、喬冠華、龔澎、劉思慕、廖沫沙、金仲華等一批文化名人和國際問題專家先后被安排到香港。1946年10月17日,準備撤退到香港去的夏衍、喬冠華、龔澎到上海周公館辭行,周恩來感慨地說:“好容易打敗了日本,老百姓都想過和平生活,而現在又得打仗了。你們南行,我回延安,可能要幾年以后再見面了?!?/p>

        夏衍、喬冠華等人到香港,主要是擔負宣傳文化戰(zhàn)線的工作。10月29日,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轉方方、林平并香港工委,指出:目前香港成為南京、上海的二線,而香港本身也要建立三線工作。爭取出版英文雜志和《群眾》雜志?!度罕姟房蓸嗣魇菧嬖诟鄯?。新華分社由章漢夫、喬冠華負責。

        到香港后,章漢夫負責籌辦《群眾》雜志并任主編,喬冠華則肩負籌建香港新華分社的任務。喬冠華是江蘇省鹽城人,1913年出生,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哲學系,后留學日本、德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8年到香港從事新聞、文化工作,歷任《時事晚報》主筆,《華商報》、《大眾生活》編委等職,曾以“喬木”為筆名,撰寫了很多社論和國際評論。1939年由廖承志、連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后到重慶從事宣傳工作,負責主編《群眾》周刊,并任《新華日報》編委、社論委員會成員。新中國成立后,喬冠華多年從事外交工作,后來曾在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地位的第26屆聯大上代表中國發(fā)表演講,擔任過我國外交部長。

        喬冠華過去在香港工作時與港英當局常打交道,因而比較熟悉情況,分社是以其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當他把準備成立新華分社的文件交給港英當局后,對方很快就答復同意了。據喬冠華回憶:“1946年我第二次去香港,直到1949年9月,前后三年?!薄拔胰ハ愀?,組織上交代,到香港公開設立新華社,并且爭取取得英國的承認。英國當時對中國也采取了兩手政策,一方面他和蔣介石拉得很緊,另外他對我們也不拒絕,所以他也同意了我們的新華社在香港設立分社,同意我們收集新聞材料,向香港報紙及世界其他報紙發(fā)稿。有了這樣一個身份,凡我們黨跟港英當局在政策方面的交涉,都由我來出面和他們辦。這個分社就是我們新華社的第一個海外分社。”

        為香港分社的籌建工作作出重要貢獻的還有黃作梅。他是香港本地人,1916年出生,因家境貧寒,考上香港大學未能就讀,后報考港英政府文員,錄取后在灣仔區(qū)政府工作。1941年6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淪陷,他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后來成為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國際工作小組的負責人,其任務是營救被囚禁在日軍集中營里的英軍官兵和國際友人。這個小組前后共營救出89名盟軍人員和國際友人??箲?zhàn)勝利后,黃作梅擔任東江縱隊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由于戰(zhàn)后的香港,經濟破敗,黨組織活動經費困難,他千方百計為組織籌款,并賣掉了伯父送給自家的一處房產,將錢交給了黨組織,這筆錢后來被用于籌建新華社香港分社。在分社籌建過程中,黃作梅負責與港府有關部門打交道,具體調集干部等,成為喬冠華的得力助手。香港分社成立前夕,他又受命前往倫敦創(chuàng)建新華分社。

        香港分社成立后,社長喬冠華主要負責對外聯系和其他事務,還為香港報刊特別是為中共主辦的《華商報》寫文章,因此分社的具體業(yè)務由副社長蕭賢法主管。蕭賢法是江西省萬安縣人,1914年出生,曾用名蕭賢發(fā)、蕭群。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了中央蘇區(qū)反“圍剿”和紅軍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曾在中央軍委、中共關中地委、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做通訊工作,1939年至1941年被派往香港做地下工作,1942年回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1946年10月從上海再次被派往香港工作。

        香港分社創(chuàng)建時期,工作人員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部分是中共南方分局在香港出版的原《正報》月刊編輯部的編輯,該刊在《群眾》雜志從上海遷到香港后停辦;一部分是南方分局地下電臺的報務員,負責抄收陜北新華社電訊稿;還有一部分是東江縱隊駐香港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負責總務、交通、發(fā)行等事務。

        據時任香港分社黨支部書記兼中文電訊組負責人的楊奇回憶,香港分社最初的社址設在九龍尖沙嘴彌敦道172號3樓,與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書記方方的住處,只相隔四個門牌。香港分社于5月1日正式對外發(fā)稿,到7月1日已有《星島日報》《華僑日報》等多家報社和一些外國通訊社訂閱,電訊稿費每個月只收500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分社都只是抄收新華總社發(fā)出的中英文電訊稿,印發(fā)給報社等用戶,并沒有采訪香港新聞的任務,大約到了1948年5月以后,才有選擇地編發(fā)一些中共和民主黨派在港重大活動的新聞發(fā)回總社去。香港分社的工作人員還有譚干、李沖、林長風、潘德聲、李舜、王瑩、倫永謙、白文皓、黃作材、楊合、余綠波、伍惠珍、曹冰、李健、黃楚研、楊志英、黃明、小孫、姚帶等。

        香港分社成立后,不僅向香港報社和訂戶發(fā)稿,還積極向國際友好人士和愛國華僑開展宣傳工作。同時,一些外國通訊社駐港機構,也曾根據新華社電訊稿編寫新聞稿。香港分社還將每日印發(fā)的中文、英文稿航寄給東南亞一些華僑社團和報社。并曾以香港分社名義發(fā)行英文刊物《遠東通訊》,由金仲華主編。解放戰(zhàn)爭時期,香港分社對于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解放戰(zhàn)爭的實際情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由于革命戰(zhàn)爭形勢的發(fā)展,新中國即將成立,1949年上半年喬冠華等人奉命北上。6月,黃作梅從倫敦調回香港,擔任香港分社第二任社長。

        黃作梅借受邀赴英的機會

        在倫敦建立新華分社

        1947年6月27日,英國的《倫敦憲報》上刊登了英王頒發(fā)MBE(Memb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勛章人員名單,其中寫道:雷蒙·黃、學生、九龍。為表彰其在1945年9月2日前,對英軍東南亞軍事行動作出的貢獻。

        這個雷蒙·黃指的就是來自香港的中共黨員黃作梅。他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帶領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國際工作小組營救了被囚禁在日軍集中營里的89名盟軍人員和國際友人,1946年英王喬治六世邀請黃作梅赴英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大游行,并予接見和授予勛章。黃作梅是唯一獲得這項榮譽的中共黨員,這件事情在香港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1947年2月,黃作梅從香港來到倫敦,除公開行程外,他還身負黨交給他的另一項任務——應邀參加英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并負責籌建新華社倫敦分社。

        建立國外新華分社是中共在歐洲活動計劃的一部分,黃作梅在倫敦見到中共在歐洲的代表劉寧一,分社的籌建工作得到劉寧一的支持和指導。參加倫敦分社創(chuàng)建工作的除黃作梅外,還有當地英籍華人、進步人士陳天聲和陳依范,這兩人都是英共黨員,與中共的關系非常密切。當時以陳天聲作為法人代表,用私人企業(yè)(天聲公司)的名義登記,從路透社租了一間房子辦公,地址在佛里特街132號。

        經過多方努力,倫敦分社在6月10日成立,其標志為在倫敦出版了面向歐美國家發(fā)行的英文《新華社新聞稿》,這是新華社在國外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新聞稿??^注明為“New China NewsAgency”“London And European Office”(即“新華通訊社倫敦和歐洲分社”)。在創(chuàng)刊號的前言中指出:“《新華社電訊稿》每周一期,刊登新聞和評論。本期為第一期,刊登了兩篇文章,為讀者了解中國目前的形勢提供重要的背景材料。”

        新華社倫敦分社的成立立即在當地引起關注。6月16日,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的英國新聞處編印的《英國新聞處新聞稿》(中文)刊登了一則消息,題為《新華社在英設分社》,文內稱:“中國新華通訊社,上周在此(倫敦)成立一分社。據悉該社之目的,在溝通中國解放區(qū)與英國及歐洲各國報界方面的聯系,每周擬出周刊一種,內容包括電訊評論等?!?/p>

        倫敦分社的主要任務是抄收和發(fā)行新華社的新聞稿,介紹中國革命戰(zhàn)爭和解放區(qū)的情況,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局勢和變化,擴大中國共產黨和解放區(qū)的影響。他們使用手搖收報機抄收新華總社發(fā)出的英文電訊,再油印裝訂,寄發(fā)倫敦報刊和歐美國家報刊。

        倫敦分社成立后,黃作梅不僅忙于在英國和歐洲廣泛建立聯系、搜集信息,拓展新華社英文電訊稿訂戶,還不時給國內發(fā)回電報,匯報分社工作開展情況。1948年5月16日,倫敦分社在給總社的一份電報中匯報工作情況:每周出星期刊一次,印350份,日稿6份,另出一種不定期刊,包括總社一切重要稿件。此外,還為英共報刊寄送關于中國問題稿件。電報中還反映了當地媒體刊載中國消息的情況:我之勝利在英已開始引起人們注意,曼徹斯特衛(wèi)報、泰晤士報、新政治家與觀察家報等,均不斷刊登中國消息(非我社消息),其共同點為均不得不承認我之勝利前途與蔣之失敗。

        同年10月12日,黃作梅自巴黎向總社匯報倫敦分社5個月來的工作:分社發(fā)的電訊星期刊每期發(fā)450份,發(fā)行范圍是東歐、英、美、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印度、緬甸等,每期都通過電通社發(fā)到他們各海外分社。遇有重要文章,如毛澤東講話,則出增刊。分社發(fā)的日稿每天發(fā)6份。南斯拉夫4月份已直接抄收我陜北臺廣播,7月份已停止訂我日稿。

        新華總社對于剛剛開始進入起步階段的海外分社工作極為重視和關心,1948年上半年的一份業(yè)務通報中指出:“目前我們香港、倫敦新華分社已先后成立,稿件發(fā)行遠及北歐,我們國際宣傳的條件已初具雛形,而對外宣傳報道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必須提高一步?!蓖?月15日,總社又通電各總分社:“我已在倫敦、香港等地建新華分社,今后急需加強對外報道”,在這個通電還列出了對外報道的幾項具體內容,要求各地加強這方面的來稿。

        新華總社還在一份介紹倫敦分社的材料中,對分社工作給予了肯定:“分社成立發(fā)稿以來,影響大,威信高,新民主主義國家及英、法、印各國報紙多采用分社消息。捷克某電臺每日根據分社稿子作口頭廣播。在重大事件發(fā)生時,各國記者以至政府人員均到該(分)社探問消息,甚至還有個別英國議員與工廠經理亦至該(分)社探詢,企圖與我解放區(qū)進行貿易??偵绲膹V播由于電力不足,歐陸收不到。法國政府電臺對中國消息極為注意,指定專人經常尋找我方廣播,并抄收塔斯社的轉播。我方每次發(fā)表重要文件時,法國政府都向倫敦新華分社要—份?!?/p>

        1948年夏,正在歐洲負責籌建新華社布拉格分社的吳文燾曾到倫敦分社訪問,他在后來的一篇回憶文章中追述了黃作梅當時的工作情形:“那時,他是帶著香港籍民的護照,在倫敦租了一間小房子,和另外兩位同志一起,以私人企業(yè)名義,印發(fā)新華社每天的英文廣播稿。我覺得他踏實樸素,見解深沉,工作能力強,有忠厚長者風。記得他陪我到海格特陵園去憑吊革命導師馬克思墓時,從他獨立在海外工作所得到的兄弟共產黨的熱情幫助,同我談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偉大口號的不朽含義。他還根據自己的經驗,強調在紙醉金迷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作生活,就要格外注意“慎獨”、時刻不忘黨和人民的囑托。”從這短短數語可以看出,身在海外工作的黃作梅身上所體現出的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1949年6月,黃作梅調回香港,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1955年4月在赴印尼參加萬隆會議報道時因所乘飛機被國民黨特務破壞爆炸失事而犧牲。

        黃作梅離開英國后,倫敦分社的出稿工作由陳天聲負責,仍堅持出版新華社新聞稿。倫敦分社是新華社在國外建立的最早的分支機構,由于沒有記者采訪,不能向總社發(fā)稿,所以歷史上一般也稱其為出稿站。

        吳文燾從新華社常駐

        東歐記者到布拉格分社社長

        1947年7月初,新華社原東北總分社社長吳文燾奉命從哈爾濱起程前往莫斯科,并從那里飛往此行的目的地——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吳文燾是作為中國解放區(qū)代表團成員赴布拉格參加第一屆世界青年聯歡節(jié)活動的,同時他還擔負著另一個重要任務——作為新華社記者常駐東歐開展國際宣傳工作。

        向東歐派駐記者的建議,是由當時的中共中央婦委書記兼東北局婦委書記蔡暢提出的。1947年春,蔡暢作為中國解放區(qū)婦女代表參加了在布拉格舉行的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議,會后又到巴黎國際民主婦聯總部停留了一個月,與有關部門和人士進行廣泛接觸和交流,為加強中國婦女與各國進步婦女的團結和友誼做了大量工作?;貒?,她向東北局建議派一個人常駐東歐,在那里設一個據點,進行國際宣傳工作,同時可以做些對外聯絡事宜。東北局對這個建議很贊成,經請示中央同意,決定派吳文燾前往。

        吳文燾是一位有著深厚英文功底的資深新聞干部。他1913年生于河北清苑,193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外語系,同年11月參加革命,1938年3月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宣部國際宣傳科干事、國際宣傳委員會秘書、中宣部行政秘書、《中國通訊》(英文)主編,1941年7月任延安《解放日報》一版編輯,同年11月任新華社副社長,主持日常工作。1944年8月新華社創(chuàng)辦對外英文廣播,他兼任英播部主任。1945年10月,他率領新華社、解放日報社先遣隊赴東北,1946年2月任新華社東北總分社社長。

        據吳文燾回憶,他隨解放區(qū)代表團到莫斯科后,考慮到去東歐有留駐任務,就請?zhí)K聯青年組織聯系到塔斯社去拜訪,塔斯社副社長薩拉多夫尼可夫熱情接待了他,并寫了一封介紹信給該社駐布拉格記者米道夫。米道夫后來為吳文燾在布拉格開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當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是以共產黨為主的聯合政府,首都布拉格是東西方交通的一個樞紐,也是吳文燾認為比較理想的常駐地點。捷共中央國際聯絡部的同志對這個來自中國解放區(qū)的記者表示熱誠歡迎,并介紹他去政府宣傳部門辦理常駐記者的手續(xù)。從此,吳文燾就以新華社記者的身份留在布拉格。他參加了當地的記者俱樂部,與當地記者和東歐各國駐布拉格的記者以及西歐的進步記者建立了聯系,逐步開展了活動。

        此時正是國內解放戰(zhàn)爭激烈進行的時候,國際媒體對中國的革命形勢和情況了解很少,開展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就成為吳文燾的主要任務。他依靠從國內帶去的材料,編寫一些介紹中國解放區(qū)情況和革命形勢的稿件,發(fā)給東歐國家的黨報如捷克斯洛伐克《紅色權利》、波蘭《人民論壇》、南斯拉夫《戰(zhàn)斗報》等。

        吳文燾寫的第一篇英文稿件名為《當前中國的情況》,是由捷廣播電臺播發(fā)的,他還受邀到電臺節(jié)目錄音現場參加廣播,并向聽眾講了幾句中文表達問候。隨后,這篇稿件被《廣播新聞周報》轉載,雜志封面的圖片也是由吳文燾提供的一張標明解放區(qū)所在位置的中國地圖。

        在布拉格,吳文燾還成為捷電通社的特約通訊員,向電通社提供中國解放區(qū)消息和稿件,通過它向世界各國廣播。電通社是捷方的一個進步的半官方性質的媒體,對中國共產黨友好,總部設在布拉格。

        在開展對外宣傳工作之外,吳文燾也把向國內報道國際上發(fā)生的大事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由于國外與中國解放區(qū)聯系困難,他就將消息寫成中文報道寄往香港,在那里的《群眾》周刊上刊登或轉給黨組織參考。

        當時新華社已在香港、倫敦建立起最早的海外分社,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抄收新華社新聞稿,在當地印刷發(fā)行。吳文燾也曾請捷電通社幫助抄收新華社英文廣播,但沒有收到。1948年夏,南斯拉夫《戰(zhàn)斗報》駐布拉格記者邀請吳文燾到貝爾格萊德,順便給他們鑒定一份剛抄收的英文電訊稿,看是不是中國解放區(qū)發(fā)出的。吳文燾對新華社英播稿件的格式是非常熟悉的,到貝爾格萊德后,他驚喜地發(fā)現,那份稿子果然就是新華社播發(fā)的英播稿。他知道,既然貝爾格萊德能收到新華社英播稿,那么布拉格也一定能收到。

        此時,經中共駐歐洲代表劉寧一介紹,組織上派胡國城到布拉格協助吳文燾工作。他們積極設法購置收報機,并開始籌建新華社布拉格分社。1948年10月12日,吳文燾向總社報告布拉格分社工作組的工作計劃:“一、在布拉格成立收報臺,收總社英文廣播稿,向歐美國家轉發(fā)。二、對外供應解放區(qū)照片,照片稿由東北局宣傳部宣傳科協同《東北畫報》提供。三、向總社發(fā)消息和資料?!?1月,新華社布拉格分社正式成立,吳文燾任社長。分社辦公地點最初在吳文燾租住的卡爾林街13號的兩間房,后來搬到納馬爾涅5號的一幢別墅。

        經過新華社布拉格分社的努力,1949年春,捷政府郵電部門與中國解放區(qū)開展了電訊業(yè)務,分社與總社的電報聯系也溝通了。這年4月14日,布拉格分社電臺建立,正式抄收總社英文電訊。這是新華社在國外建立的第一個電臺。布拉格分社創(chuàng)建初期工作人員除吳文燾和胡國城外,還有章蟾華、李士瑋、李玉厚、劉吉祥、呂文啟、劉群英等。

        布拉格分社擔負的任務主要包括對外宣傳和對內報道。對外宣傳方面主要是把新華社播發(fā)的英文稿抄收下來,經過打字油印,每天約印500份,分發(fā)至捷克斯洛伐克、東西歐、美洲以至非洲和印度等地。對內報道方面,主要是對分社所訂的上百份外文報刊進行閱讀、分析,從中摘發(fā)消息,用英文或中文發(fā)給總社,分社發(fā)回大量的國際輿論稿件,大大補充了新華社國際報道的稿源。

        此外,布拉格分社還承擔著對外聯絡的任務。吳文燾曾奉命就近出席了多次國際性會議。如代表解放區(qū)新聞工作者參加了在芬蘭赫爾辛基召開的國際民主記協代表大會;代表廣播工作者參加了總部設在布拉格的國際廣播協會;代表《人民日報》參加英國《工人日報》20周年的慶?;顒拥?。由于形勢的發(fā)展,國內要到歐洲甚至美洲參加會議,以及由歐美國家來中國解放區(qū)的人員日益增多,他們經過布拉格時,就由布拉格分社負責聯系和接待,分社曾接待過的中國同志有朱學范、李德全、肖華等,國際友人有伊文思(荷蘭)、文幼章(加拿大)、斯特朗(美國)、蒙塔古(英國)、馬尼安(法國)、簡貝格爾夫婦(印度)等。周恩來總理曾專門為李四光先生回國;國民黨駐法大使館參贊凌其翰和秘書孟鞠如在巴黎起義;我國駐東歐的第一個大使館——波蘭大使館建館等事情給分社發(fā)電報,指示妥善安排接待和給予協助。

        1953年春,吳文燾離開布拉格回國,調任外文出版社副社長。

        丁雪松、劉桂梁等

        受命籌建新華社平壤分社

        1949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致電東北局:“派丁雪松同志為新華社特派員,劉桂梁同志為記者,前往朝鮮工作?!?天后,新華社平壤分社成立。

        丁雪松是著名作曲家鄭律成(原籍朝鮮)的夫人,四川省巴縣人,1918年出生。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中國女子大學高級研究班學習。1942年起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秘書,中共中央西北局調查研究室研究員。1946年,她隨丈夫鄭律成來到平壤,先后在朝鮮擔任華僑聯合總會委員長、中國東北行政委員會駐朝鮮商業(yè)代表等,并兼任新華社平壤分社社長。新中國成立后,她回國長期從事外交工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女大使,先后出使荷蘭和丹麥。據丁雪松回憶,新中國誕生前夕,她奉命回國聯系工作,來到剛剛解放的古城北平,當時的新華社社長胡喬木和副社長兼總編輯陳克寒先后找她談話,要她在平壤籌建新華分社。因為從沒有接觸過新聞工作,她對這項任務感到相當意外。領導告訴她只需負責籌建和領導工作,具體采編業(yè)務另派專人協助她。

        新華社準備派往朝鮮協助丁雪松工作的,就是前面中宣部致東北局電文中提到的劉桂梁。他是北京人,1921年出生,1945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新聞系,曾在《新民報》和《大公報》等媒體從事新聞編采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調新華社國際部工作。

        接受任務后,丁雪松先行回到平壤,并很快投入分社的創(chuàng)建工作。她從火車站接回了從北京新華總社前來的劉桂梁、李芬、焦德祿三位同志。憑借對平壤情況熟悉的優(yōu)勢,依托當地華僑的幫助,分社的籌建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不久,在西平壤一座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里,正式掛出新華社平壤分社的牌子。

        平壤分社的主要任務是向國內報道朝鮮發(fā)生的新聞,由于采編力量有限,最初多根據朝方媒體的有關報道編發(fā)稿件。1949年9月28日,新華社播發(fā)了帶有平壤電頭的第一條消息《朝鮮人民歡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反映了朝鮮各界熱切關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情況。新中國成立前后,平壤分社先后發(fā)出了《民主朝鮮報評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北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與南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電中共中央祝賀》、《金日成電毛主席祝賀》、《金科奉電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祝賀》、《平壤各報頭條刊登毛主席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北朝鮮華僑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東北駐朝鮮商業(yè)代表團集會慶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北朝鮮各界歡呼新中國誕生》、《朝鮮各界歡呼中朝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等消息,報道了朝鮮各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祝賀,以及對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熱烈支持,及時傳播了朝鮮黨政各階層人民及旅朝華僑的喜悅心情。根據當時一份匯報材料的統(tǒng)計:從1949年9月21日成立,到1949年11月15日,平壤分社共向總社發(fā)稿114條,3.8萬余字。這些數字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壤分社初創(chuàng)時期的發(fā)稿情況。

        丁雪松同時兼著商業(yè)代表團和新華分社兩頭的工作,每天工作非常繁忙。創(chuàng)建時期的平壤分社除丁雪松外,其他幾位同志都沒學過朝鮮語。為了盡快開展工作,分社找了幾個華僑青年協助工作并充當翻譯,人員又增加了孫念國、吳永勤、王明友等。同時,分社其他同志也開始努力學習朝鮮語,劉桂梁很快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口語,給外出采訪和開展工作帶來了便利。1950年初,丁雪松被正式任命為平壤分社社長。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當晚,分社和商業(yè)代表團的部分人員奉命轉移到與中國邊境毗鄰的新義州。丁雪松、劉桂梁等留在分社投入戰(zhàn)爭報道。當晚向總社發(fā)出的第一條消息,是根據朝鮮中央通訊社電訊編寫的《李承晚傀儡集團向北朝鮮發(fā)動全線進攻》。戰(zhàn)爭開始后,平壤遭到大規(guī)模轟炸,分社同志白天已不能正常工作,只好轉移到郊外的山區(qū),晚上再回到城內發(fā)稿。為了安全和保密,在工作之前先要把所有的窗戶用黑布封得嚴嚴實實,.不敢讓一絲光亮透出去。時值盛夏,在密不透風的屋子里,大家捂著一身汗水寫稿、發(fā)稿,一干就是一個通宵,天一亮又得馬上撤離,以躲避轟炸。在這樣艱苦和殘酷的條件下,分社接連發(fā)回了一系列有關朝鮮戰(zhàn)況的報道。

        這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大使館正式成立,同時駐朝鮮的商業(yè)代表團宣布撤銷,大部分人員撤回國內。9月,丁雪松奉調回國,劉桂梁接任平壤分社社長。

        (責任編輯 謝文雄)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精品中字|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高清不卡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婷婷激情六月|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av|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美女毛片|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看福利| 呦泬泬精品导航|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毛片24种姿势无遮无拦|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一区a| 亚洲情久久久精品黄色| 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男生自撸视频在线观看| 熟女无套高潮内谢吼叫免费|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A√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精品人妻av在线|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老熟妇自拍hd发布| 啪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入囗|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av|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中文熟女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