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決策者們必然陷入一種兩難困境:要么接受一個將擁有核武器的伊朗;要么發(fā)動一場先發(fā)制人的軍事打擊終止伊朗的這種可能。
至少有兩個國際大熱點或者懸念將繼續(xù)在2012年發(fā)酵:一個是局勢持續(xù)緊張的敘利亞問題,另一個則是愈演愈烈的伊朗核問題。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在國際社會致力于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而未果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以色列人已對通過國際制裁來終止伊朗的核活動不再抱有希望。此情之下,以色列的決策者們必然陷入一種兩難困境:要么接受一個將擁有核武器的伊朗;要么發(fā)動一場先發(fā)制人的軍事打擊去終止伊朗的這種可能。
以色列人的“邏輯”
30年前,以色列空襲伊拉克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遭到國際社會的同聲譴責,而當時的以色列總理貝京卻宣布,以色列“決心防止處于敵對狀態(tài)的國家獲取核武器”。時任國防部長沙龍也進一步解釋說,“以色列無法承受將核武器引入中東地區(qū)這一現(xiàn)實。對我們而言,它并非核恐怖平衡的問題,而是事關(猶太人)生存的問題。因此,我們將不得不將這種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以色列人為何有如此邏輯?原因有二:其一是以色列在中東地區(qū)的地緣政治脆弱性。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而且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一個中心區(qū)域里,面臨外部攻擊時極具脆弱性。在以色列看來,一旦具有敵意的阿拉伯國家擁有核武器,那將是猶太人萬劫不復的災難。其二是猶太民族痛苦的歷史記憶。歷史上歐洲猶太人無數(shù)次遭受大規(guī)模迫害、驅趕和屠殺,所以現(xiàn)在的以色列人對國家安全異常關注。而就伊朗方面而言,他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在核問題上堅持追求其終極目標。沒有核武器的薩達姆政權和放棄核計劃的卡扎菲政權,最終都被西方施以軍事打擊,且下場凄慘;而擁有核武器的朝鮮今天仍然在同美國討價還價。伊朗人在上述對比中必然認為,擁有核武器才是生存的關鍵。
目前,在許多以色列人看來,伊朗的核活動已經(jīng)到達了 “不可逆轉點”。以色列官方也認為,外部獎勵或懲罰已經(jīng)無法說服伊朗放棄核活動。但在“伊朗到底需要多久自己才能生產(chǎn)出核武器”問題上,以色列尚不能確定。以色列政府聲稱,伊朗將會在一兩年內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摩薩德前領導人梅爾達甘則認為,在2015年之前,伊朗將無法實現(xiàn)此目標。
為了推進自己的核活動,伊朗政府可謂不遺余力,不僅投入大量資源,甚至為此犧牲伊朗的傳統(tǒng)軍事實力。伊朗政府這樣做,究竟意欲何為?
致命威脅以色列?至少有些以色列人是這樣看的。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和許多其他高官甚至認為,具有敵意的伊朗不遺余力地獲取核武器對以色列構成的威脅,使以色列面臨的任何其他威脅都“相形見絀”。理由如下:其一,伊朗總統(tǒng)內賈德反復威脅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其二,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激進組織進行抗議斗爭;其三,內賈德所屬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激進千禧年思想。什葉派相信,第十二伊瑪目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和繼承人,其隱匿于第九世紀,并將在世界性災難戰(zhàn)爭期之后重返地球,將人類引向和平與穩(wěn)定的新時代。內賈德似乎相信在他的一生中這一天將會到來。2004年內賈德任德黑蘭市市長時,曾在市中心修建一個壯觀的林蔭大道,據(jù)信是為了歡迎馬赫迪重現(xiàn)。據(jù)說內賈德還曾與第十二伊瑪目進行了心靈對話:“正義將占居上風的世界終將到來,地球將處于圣人的統(tǒng)治之下,真主賜給地球最后的禮物就是馬赫迪?!庇需b于此,內塔尼亞胡2010年1月訪問耶路撒冷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時,宣稱“有滅絕猶太國家的新叫囂”,言外之意就是,擁有核武器的伊朗才是以色列人明確而現(xiàn)實的威脅。
不過,也有許多以色列人認為,伊朗人并不是一個特別敵對的民族,事實上兩國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關系非常密切。伊朗政府的強烈反猶態(tài)度只不過是一種策略和工具,是為了在遜尼派占主導地位的中東地區(qū)獲取更大的影響力,而非類似于歐洲歷史上出現(xiàn)的真正的反猶情結和行為。以軍前總參謀長哈盧茨在2006年的黎巴嫩戰(zhàn)爭期間就曾說:“我并沒有低估核武裝的伊朗所具有的意義,但我們不應該像政客那樣,竭力將之同歐洲歷史上發(fā)生的大屠殺聯(lián)系起來,甚至相提并論?!币試啦块L巴拉克在200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說,“伊朗并沒有對以色列構成‘生存性’威脅?!?/p>
對以色列而言,伊朗的核活動的確是一個威脅,但并非現(xiàn)實存在的致命威脅,更多的是語言和心理上的威懾和博弈。如果伊朗真的擁有了核武器,即使不發(fā)射,其存在本身就是對以色列安全的重大打擊。在一次民調中,27%的以色列人表示,如果伊朗發(fā)展核能力,他們將考慮離開這個國家。這可能會使猶太復國主義的目的和使命——為猶太人提供一個避難所——歸于失敗。這正是以色列在伊朗核問題如此上心的關鍵所在。
以軍將劍指何方
以色列大多數(shù)決策者認為,以色列不能承受與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在中東共存。既然如此,軍事手段就是當然選項。大部分以色列人支持對伊朗核設施實施軍事打擊,但是認為其應該作為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后手段。不過,2009年的民調顯示,有51%的以色列人認為,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首選是對伊朗核設施直接進行打擊。
在已知的伊朗核設施中,有五個可能會成為以色列先發(fā)制人的首選目標:布什爾的輕水反應堆;阿拉克附近主要生產(chǎn)核燃料钚的在建重水工廠;在伊斯法罕的鈾轉化設施;庫姆的鈾濃縮設施;納坦茲的鈾濃縮設施。一般認為,以軍有能力在一次行動中打掉伊朗的一些關鍵核設施,使其核計劃遲滯一兩年,但無法完全摧毀。伊朗的情況與當年的伊拉克有很大不同:其一,伊拉克當年的關鍵核設施主要集中在奧西拉克,而伊朗現(xiàn)在的核設施則是分散的,而且核設施也保護得更好,其中一些還毗鄰伊朗的人口中心;其二,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航程更遠;其三,伊朗已經(jīng)比當年的伊拉克更徹底地掌握了核技術,因此可以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獨自修復受損核設施。當然,以軍也可能會攻擊伊朗的離心機制造設施,因為對這一設施的破壞將阻礙伊朗重建其核計劃的努力。此外,以軍還可能轟炸伊朗的雷達站和空軍基地,以打擊伊朗的防空能力,尤其是在多波轟炸時,這一點尤為必要。根據(jù)以軍前總參謀長亞阿隆的估計,以色列將需要打擊幾十個目標。
在有戰(zhàn)機護航以擊落伊朗戰(zhàn)機的情況下,以色列空軍需出動兩至三個整編戰(zhàn)斗轟炸中隊才有能力打擊必須的目標。而且大多數(shù)護航戰(zhàn)機需要空中加油才能夠打擊伊朗境內的必要目標。此外,以色列人還可能會用他們的海豚級潛艇發(fā)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
以空軍曾有過成功的遠襲經(jīng)歷。1981年,以軍F-16S戰(zhàn)斗機在無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成功空襲了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在借助空中加油的情況下,以空軍在1985年空襲了1500英里之外位居突尼斯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總部。2009年以空軍飛越直布羅陀海峽,這次完全公開的活動被認為是空襲伊朗的華麗彩排。同時,以空軍制定了一個新的培訓方案,其中包括給發(fā)動機已經(jīng)啟動并在跑道上準備起飛的戰(zhàn)斗機進行加油并在起飛前那一刻安全分離加油嘴和戰(zhàn)斗機的科目。不僅如此,以空軍已針對有設防目標專門設計了包括GBU-27和GBU-28激光制導的碉堡克星炸彈,并訓練飛行員針對防御工事連續(xù)發(fā)射導彈穿透目標。曾參加空襲奧西拉克的以空軍前指揮官埃坦-本-埃利亞胡少將說,“即使一個炸彈無法穿透,我們可以引導其他炸彈直接由彈孔繼續(xù)穿透,以最終摧毀任何目標。”
雖然俄羅斯近年幫助伊朗升級了防空電子系統(tǒng),但面對以色列先進的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只能屈居下風。30年前,以飛行員需要直接飛越奧西拉克上空進行投彈;今天,他們可以在更高的空域飛行,并從更安全的距離發(fā)射衛(wèi)星或激光制導導彈。當然,伊朗的大約160架戰(zhàn)斗機也并非“菜鳥”一堆,也可能對以色列飛行員構成嚴重威脅。
以軍將“劍走偏鋒”?
如果轟炸伊朗核設施,以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目標距離太遠。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的成本和成效可能取決于對三條可能的飛行路徑的選擇。
其一是北部路線,即沿土耳其-敘利亞邊界進入伊朗,航程約1300英里。選擇這一路徑將面臨一些風險,而且需要考慮到敘利亞防空措施以及土耳其的態(tài)度。盡管2007年以色列戰(zhàn)機曾飛越土耳其去轟炸敘利亞的阿-齊巴爾核設施,甚至在土耳其境內扔掉其副油箱,然而現(xiàn)在以土關系已惡化,土耳其政府非常不可能再次允許此類行為。
其二是中部路線,即飛越約旦和伊拉克,進入伊朗。這條路線航程最短,從內格夫沙漠中的哈茲利姆空軍基地到納坦茲的航程只有約1000英里,但外交風險和成本并不低。以色列要么需要事先同約旦和伊拉克協(xié)調,要么實施無預警飛行。雖然以約之間有和平條約存在,但約旦并不會希望自己在反伊朗軍事行動中被視為不光彩的以色列勾結者,況且有可能遭到伊朗的報復。美國影響下的伊拉克也可能并不想?yún)⑴c,因為無論是美國的撤軍行動還是伊拉克本身暫時都需要伊朗給予某種默許。
其三是南部路線,即飛越沙特,進入伊朗。盡管航程較遠,但仍具優(yōu)勢。因為已不斷有報道表明,在這種行動中,沙特將允許以色列使用其領空。
當然,以軍空襲的困難還取決于能否對空襲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以色列可以通過一波空襲在短期內從經(jīng)濟上惡化伊朗的核計劃,但以色列國防分析家們估計,一個決定性的打擊,可能需要打擊多達60個不同的目標,加之返航,需要持續(xù)長達兩天之久。對進行這種行動可能遭受的損失,以色列人的評估不盡相同。有人估計,借助俄羅斯提供的先進防空系統(tǒng),伊朗能夠擊落一定數(shù)量的以色列戰(zhàn)機。不僅如此,許多以色列軍、情系統(tǒng)高官對以色列能否成功且決定性地扭轉伊朗的核計劃持懷疑態(tài)度。如摩薩德前任領導人梅爾達甘就認為,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想法是“最愚蠢的事情”,這種嘗試成功的機會接近于零。
可能行動的可能后果
顯而易見,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產(chǎn)生的后果將是十分嚴重的。首先,真主黨很可能會在黎以邊境地區(qū)實施大規(guī)模的報復行動。早在2006年黎以沖突期間,真主黨就向以色列發(fā)射了4000多枚火箭彈,給以色列造成巨大損失。其次,哈馬斯也可能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fā)動火箭彈攻擊。其三,敘利亞政府不是沒有可能加入到還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中去。到時候,如果巴沙爾仍然在位,這是其轉移國內矛盾的上好機會。而且,根據(jù)梅爾達甘的估計,伊朗對以色列的導彈還擊能夠持續(xù)一個月之久。由于以色列無法獲知伊朗的流星和泥石導彈的準確程度,所以從2008年起開始在其迪莫納核反應堆加強防御。
進一步看,一旦遭到伊朗還擊,以色列不可能沒有反措施。有鑒于伊朗可能主要借助黎巴嫩來進行還擊,以色列或會迅速而全面地報復黎巴嫩。如果敘利亞以任何形式直接參與戰(zhàn)爭,它也可能會受到以色列的攻擊。以色列人可能將會走得更遠,轟炸伊朗的油田和能源基礎設施。因為石油收入在伊朗政權的財政收入中至少占75%,在出口收入中占80%。以色列人認為,伊朗政府一旦失去這筆收入,可能會重新考慮其在核問題上的立場,因為這不僅會使其面臨公眾的不滿,而且在修復受損核設施時面臨經(jīng)濟困境。當然,伊朗政府也可能更進一步,派遣自己的地面部隊到黎巴嫩或敘利亞加入反以斗爭。
這樣的一場戰(zhàn)爭將持續(xù)多久,誰也無法預測。以色列的防御理念要求速戰(zhàn)速決,所以它可能會在西方支持下發(fā)起外交攻勢,以盡快結束這場戰(zhàn)爭。然而,伊朗則可能采取長期拖延戰(zhàn)略,就像持續(xù)了八年之久的兩伊戰(zhàn)爭那樣消耗以色列。
于是,以色列人最終將不得不在兩難困境中做出抉擇:要么發(fā)動一場可能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地區(qū)沖突且無法預知結果的空襲行動,要么放任伊朗的核活動并接受這種安全困境。聯(lián)合國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已經(jīng)進一步削弱了以色列的國際地位,打擊伊朗可能會讓以色列在國際社會中更加孤立。是否最終走到這一步,更多的是取決于美國決策者是否支持以色列的軍事抉擇。雖然美國人已越來越認為伊朗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但奧巴馬政府不可能進行直接的軍事行動以阻止伊朗的核活動,而且也不愿意默默地支持以色列的此種行動。
如何行動,最終還得以色列人自己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