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城市里喧囂退去,換上一身燈紅酒綠。
你走進任何一家酒吧、咖啡館,不妨仔細觀察:凡是兩三個閨蜜竊竊私語,基本都是在議論男人;凡是一男一女談興正歡,只要不是戀人,幾乎都是在心靈花園。
在年輕人出沒比較多的餐館里,飯桌上最常聽到的:“現(xiàn)在好男人都哪去了”、“我上司是個神經(jīng)病”、“她也注冊百合網(wǎng)了”、“又忍不住翻他手機了”、“太不靠譜了”、“他是真有錢假有錢啊”、“她那臉是真的是假的啊”、“你們又分啦”、“他們還沒分吶”、“你說他(她)到底想不想結婚啊”、“我徹底被他(她)打敗了”、“我都快被他(她)弄瘋了”。
在這個城市,幾乎你能看到的每個人的身后都有一摞故事,其中很多故事的精彩和極致程度甚至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其實不用花錢買盜版光盤,因為他們自己的生活就是好萊塢大片。
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城市越是燈紅酒綠,生活越是跌宕起伏,我們越是馬不停蹄,我們的內(nèi)心反而越發(fā)孤獨。
這和我們性格是否開朗無關,也和我們有多少朋友無關。天底下最大的孤獨往往就是身在人群中、心卻莫名抽離的那一刻。我們的GDP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每一個酒店大堂的每張桌子都在談著賺大錢出大名的種種機會的時候,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感正在侵襲著這個城市。
科技以每天24小時不休不眠的飛速更新,各種數(shù)碼設備每天陪伴著我們,填補了原本用來空虛、無聊、發(fā)呆的時間,甚至侵占了原本應該用來交流、睡覺的時間。網(wǎng)游里有最性感的虛擬女友,微博可以引來數(shù)萬人關注,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圖克爾在《一起孤獨》中寫道,我們好像是一個陌生人處于一個陌生的世界。
在眾聲喧囂之中,我們感覺越來越孤獨:每隔幾分鐘就要看一眼手機,不斷刷新微博、豆瓣、人人網(wǎng),看好友在做些什么,郵件沒有被立刻回復就感到沮喪不安……那些飄在風中的代碼左右了我們的情緒。聚會越來越多,而交流卻越來越少。飯桌上,每個人都低頭玩手機或平板電腦,話題也經(jīng)常圍繞著社交網(wǎng)站上正在發(fā)聲的人和正在發(fā)生的事展開。仿佛聚會只是帶來了人的團聚,而心卻在別處游走。游走于鄉(xiāng)村田園,游走于曠野山川,游走于蒼茫的戈壁……
于是,城市人便開始加倍地懷念鄉(xiāng)村那種田園牧歌式的心靈感應。滿臉鉛灰的倦容,開始癡戀和向往鄉(xiāng)村那充滿活力的碧綠。于是,近年來到曠野田間、河湖山川的旅游便火爆,越是人跡罕至、蒼茫荒涼的地方,他們就越興致盎然。他們想以此逃避早已浸入骨髓的孤獨,去尋回一種心靈上的呼喚與感應。他們開篝火晚會,搞野炊露營,對著大山狂吼,對著大海傻笑…… 他們感覺自己就像剛出世那樣,裸露著心靈,裸露著靈魂,裸露著軀體,一切都灑脫地曝曬在陽光下……
經(jīng)濟在全球化,人卻在更加自我,更加孤獨。
高樓占領了城市,家升上半空,變成一個門牌號。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交流的觸點,每個人都留心地鎖好防盜門。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車流通暢,夜間燈火輝煌,人們彼此保持安全距離。
居住在這水泥森林里,就要為了生存去拼搏,去競爭,失業(yè)的影子籠罩著一部分人,人性扭曲得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個旋轉的臉譜。在離你咫尺卻很遙遠的人群當中,有人內(nèi)心深處希望你失敗,希望你發(fā)瘋,希望你痛苦,希望你孤凄,希望你家破人亡,希望你急劇衰老,希望你生活得比他艱難而不幸。倘若你真到了窮途末路,他會滿懷同情,苦澀萬分地開導你,但轉過臉去卻興奮得“仰天大笑出門去”。
卑鄙、狡猾、貪婪、自私、殘忍,這種人在城市里越來越多,但他們表面上卻毛光水滑。他們時時希望別的人活得善良、卑微、老實……他們緊緊關好自己的靈魂之門,卻去要求別人對他們敞開心扉。他們在這扇心扉里搜尋你心靈上出血的傷口,撒上辣椒面拌鹽來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于是,城市人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心靈往深處秘處藏掖,不敢隨隨便便輕易地對人推心置腹。于是,城市人就對著墻壁說話,對著鏡子呢喃:“我好寂寞,我孤獨,我不想與人交往……”繼而把工作之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社交網(wǎng)絡里。
電影《社交網(wǎng)絡》揭示的正是社交網(wǎng)站給人際關系帶來的沖擊。電影描寫了社交網(wǎng)絡對人與人之間交往模式的改變。孤獨、寂寞的男主角馬克,輕輕點擊鼠標就俘獲了超過133萬名“好友”;現(xiàn)實生活中,他最好的朋友卻在起訴他。
西班牙《國家報》曾預言,孤獨將成為21世紀不斷蔓延的“社會瘟疫”。英國心理健康基金會的調(diào)查結果證實了這樣的預言。在接受調(diào)查的2000多名英國人中,約有1/10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常常感到孤獨。尤其是18歲到34歲的人群,感到孤獨的人竟占六成,遠遠超過55歲以上人群的35%。調(diào)查結果還顯示,有1/3的人習慣在網(wǎng)絡上和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聯(lián)系,而非真正去探望他們、進行面對面交流。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yōu)榱松娑奂诔鞘校瑸榱烁篮玫纳疃恿粲诔鞘?。這句話說明了城市的魅力所在。社會學家認為,交往是城市文明的核心要素??涩F(xiàn)在,冷漠和孤獨幾乎成了一種流行病,不要說陌生人之間,就是鄰里之間,陌生程度也讓人瞠目結舌。
假如一個人的壽命為60歲,那么他總共只有21900天。一生時間的用途分別為:睡20年(7300天);吃飯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生病3年(1095天);打電話1年(365天);照鏡子70天;抹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8年又285天。而這些天我們應該干什么呢?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當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以后,我們的社會會逐漸形成新的、既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同時又符合現(xiàn)代文明趨勢的核心價值觀。那個時候,有錢人可能更愿意去照顧家里的園子而不是居住在另一個城市的二奶,都市里的生活也許會稍微正常一些、靠譜一些、平淡一些、真實一些。
不過,即使到了那個時候,都市里還會有孤獨。有喧囂和浮華的地方就注定有孤獨的心靈在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