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一家 蝸居橋洞
老趙夫婦是安徽人,來浙江省瑞安市已經(jīng)有五六年了。在老家,因為田地很少,辛辛苦苦種地,一年下來也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拔矣浀?997年的時候,一家人過年,就只有20元錢。”無奈之下,老趙夫婦來到瑞安打拼,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很難找到好的工作,于是就開始了“拾荒”的生活。老趙開始時是沿著江邊撿廢品,他們每天的收入要靠運氣,平均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等于在老家要干上大半年了。
老趙一家
2009年4月,為了能打撈到更多廢金屬,老趙夫婦用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小筆錢,買了一艘小船,到江里打撈,撈上金屬的機會就大了,月收入也稍微高了一些。2009年6月,老趙發(fā)現(xiàn)一座橋下空間很大,布置一下就可以住人,于是就把家安置在了大橋下。“我們平時生活以潮漲潮落的時間為準(zhǔn),住在橋下可第一時間了解到潮水的情況,同時還可以節(jié)省房租開銷。”老趙說。
老趙說:“我們現(xiàn)在不考慮什么生活條件,就想能多賺點錢,把孩子們養(yǎng)大。”
“還債奶奶”
每天清晨或傍晚,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區(qū)一個菜市場周圍都會出現(xiàn)一個瘦弱的身影。一位老人佝僂著腰,四處搜尋著塑料瓶、廢紙殼。82歲,對于每月能夠領(lǐng)取2500元退休金的李佳鸞老人來說,本是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jì)。然而,她的兒子因病去世后,留下39萬元醫(yī)療費債務(wù)。從2010年開始,李佳鸞老人開始收購、撿拾廢品掙錢,再貼上自己的退休金還債。老人說:“只要我還活著,能還多少是多少?!痹诶先司幼〉姆块g里,滿是各種舊衣服、紙殼、塑料品,儼然就是一個廢品“回收站”。然而,隔壁已故兒子的房間則保持著原有的整潔。
堅強弟
高凱是山東省郯城縣歸昌鄉(xiāng)玉廟完小的五年級學(xué)生,和許多同學(xué)相比,高凱的童年極其辛酸和孤寂,他的爸爸高興平在工地打工時不慎掉進攪拌機里,致使右小腿被碾斷,被鑒定為二級傷殘,平時只能干點零碎的家務(wù)活。在高凱5歲時,他的媽媽對貧瘠的生活感到無望后不辭而別,從此,懵懂無知的小高凱只能眼巴巴地羨慕著小伙伴們依偎在媽媽的懷抱里撒嬌嬉鬧。
面對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懂事的高凱一下子長大了,從6歲起他就自己洗衣、掃地……10歲時,他就學(xué)會了駕駛拖拉機干農(nóng)活,用瘦弱且堅強的臂膀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fù)?dān)。
漸凍人
“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你會為何而生?”“為愛。為親情、友情、愛情,這三個亙古不變的真諦。”張紅用鼠標(biāo)艱難地點出這句話。
張紅患病6年后幾乎喪失全部行動能力,不能翻身,不能言語,只會在喉頭發(fā)出吐嚕吐嚕的聲響。張紅在家移動位置,得靠保姆拖拉硬拽。由于脊椎功能漸漸消失,張紅的脖子仰過去后自己回不來。年輕時的張紅喜歡到處旅游,幾乎中國所有名山都能一口氣登頂??墒乾F(xiàn)在,張紅要“五花大綁”才能在椅子上坐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