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成
歸納的方法是認識事物內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性的一種重要思考方法,也是數(shù)學中發(fā)現(xiàn)命題與發(fā)現(xiàn)解題思路的一種重要手段.這里的歸納指的是常用的經驗歸納,也就是在求解數(shù)學問題時,首先從簡單的特殊情況的觀察入手,取得一些局部的經驗結果,然后以這些經驗作基礎,分析概括這些經驗的共同特征,從而發(fā)現(xiàn)解題的一般途徑或新的命題的思路.
例1 設a,b,c表示三角形三邊的長,它們都是自然數(shù),其中a≤b≤c,如果b=n(n是自然數(shù)),試問:這樣的三角形有多少個?
分析與解 我們先來研究一些特殊情況:
(1)設b=n=1,這時b=1,因為a≤b≤c,所以a=1,c可取1,2,3,….若c=1,則得到一個三邊都為1的等邊三角形;若c≥2,由于a+b=2,那么a+b不大于第三邊c,這時不可能由a,b,c構成三角形.可見,當b=n=1時,滿足條件的三角形只有一個.
(2)設b=n=2,類似地可以列舉各種情況如表1.
表 1
a[]c[]三角形個數(shù)
2[]2,3[]2
1[]2[]1
這時滿足條件的三角形總數(shù)為:1+2=3.
(3)設b=n=3,類似地可得表2.
表 2
a[]c[]三角形個數(shù)
3[]3,4,5[]3
2[]3,4[]2
1[]3[]1
這時滿足條件的三角形總數(shù)為:1+2+3=6.
通過上面這些特例不難發(fā)現(xiàn),當b=n時,滿足條件的三角形總數(shù)為:
1+2+3+…+n=n(n+1)[]2.
這個猜想是正確的.因為當b=n時,a可取n個值(1,2,3,…,n),對應于a的每個值,不妨設a=k(1≤k≤n).由于b≤c<a+b,即n≤c<n+k,所以c可能取的值恰好有k個(n,n+1,n+2,…,n+k-1).所以,當b=n時,滿足條件的三角形總數(shù)為:
1+2+3+…+n=n(n+1)[]2.
例2 設1×2×3×…×n縮寫為n!(稱作n的階乘),試化簡:1!×1+2!×2+3!×3+…+n!×n.
分析與解 先觀察特殊情況:
(1)當n=1時,原式=1=(1+1)!-1;
(2)當n=2時,原式=5=(2+1)!-1;
(3)當n=3時,原式=23=(3+1)!-1;
(4)當n=4時,原式=119=(4+1)!-1.
由此作出一般歸納猜想:原式=(n+1)!-1.
下面我們證明這個猜想的正確性.
1+原式=1+(1!×1+2!×2+3!×3+…+n!×n)
=1!×2+2!×2+3!×3+…+n!×n
=2!+2!×2+3!×3+…+n!×n
=2!×3+3!×3+…+n!×n
=3!+3!×3+…+n!×nぃ健
=n!+n!×n=(n+1)!,
所以原式=(n+1)!-1.
例3 設x>0,試比較代數(shù)式x3和x2+x+2的值的大小.
分析與解 本題直接觀察不好作出歸納猜想,因此可設x等于某些特殊值,代入兩式中作試驗比較,或許能啟發(fā)我們發(fā)現(xiàn)解題思路.為此,設x=0,顯然有
x3<x2+x+2.①
設x=10,則有x3=1000,x2+x+2=112,所以
x3>x2+x+2.②
設x=100,則有x3>x2+x+2.
觀察、比較①②兩式的條件和結論,可以發(fā)現(xiàn):當x值較小時,x3<x2+x+2;當x值較大時,x3>x2+x+2.
那么自然會想到:當x=?時,x3=x2+x+2呢?如果這個方程得解,則它很可能就是本題得解的“臨界點”.為此,設x3=x2+x+2,則
x3-x2-x-2=0,
(x3-x2-2x)+(x-2)=0,
(x-2)(x2+x+1)=0.
因為x>0,所以x2+x+1>0,
所以x-2=0,所以x=2.
(1)當x=2時,x3=x2+x+2;
(2)當0<x<2時,因為x-2<0,x2+x+2>0,
所以(x-2)(x2+x+2)<0,即x3-(x2+x+2)<0,
所以x3<x2+x+2.
(3)當x>2時,因為x-2>0,x2+x+2>0,ニ以(x-2)(x2+x+2)>0,即x3-(x2+x+2)>0,ニ以x3>x2+x+2.
綜合歸納(1)(2)(3),就得到本題的解答.
練習 平面上有n條直線,其中沒有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即每兩條直線都相交),也沒有三條或三條以上的直線通過同一點.試求:
(1)這n條直線共有多少個交點?
(2)這n條直線把平面分割為多少塊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