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聲
雞翅木是弦切面上紋理酷似雞翅的一類木材的總稱。雞翅木并不是木材的樹種名稱,而是民間約定俗成的叫法。古代曾有“雞吉諧音”的說法,再加上其木材弦切面紋理酷似雞翅,故名雞翅木。雞翅木的名字使其深受歡迎,歷來得到收藏愛好者的追捧和青睞。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一首《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即是描述這種樹木,其子為紅豆,故此樹又名“相思木”。
市場上一般認為明代及清早期的雞翅木家具是老雞翅木,而新雞翅木乃清代以后的產(chǎn)品。新雞翅木易裂易變形,應(yīng)力差,木芯中帶砂形,制作過程極費工、費時。有人說該木乃伊拉克蜜棗棗木,故料廉價。王世襄認為:老雞翅木“肌理致密,紫褐色深淺相同成紋,尤其是縱切而微斜的剖面,纖細浮動,予人羽毛璀璨閃耀的感覺”;新雞翅木“木質(zhì)粗糙,紫黑相間,紋理往往渾濁不清,僵直無旋轉(zhuǎn)之勢,而且木絲有時容易翹裂起茬。”
圖示雞翅木針雕書案長210厘米,寬68厘米,高84厘米。書案面四邊鑲框,顏色略重,呈棕色,紋理中顏色略黃,雞翅紋理明顯,纖維較粗;包漿自然而厚實,似有臘狀光澤,手撫之木筋隆起,乃舊時制作的一種工藝也。然不失方正,渾穆之態(tài),維彰顯其之美紋與古樸。四條案腿由牙條連接,前后牙條各雕6條蛟龍,左右兩側(cè)各雕兩條,牙條上雕有16條蛟龍,再加上兩側(cè)擋板各雕4條蛟龍(雙面雕),書案腿部共雕有24條蛟龍。整個書案完好無損,牙條上雕刻“二龍戲珠”中國傳統(tǒng)紋飾,布局完美,莊重典雅,氣勢恢弘,再加上難得的雞翅木紋理,不失為古典家具中的上品。
從鏤空雕與淺浮雕龍紋圖案的造型,書案的制作工藝、包漿的成色、厚度等方面判斷,應(yīng)為明朝時物件,極為珍稀。(責(zé)編: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