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游帶我們參觀完位于巴黎孚日廣場附近的雨果故居后,指著一間外表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餐廳L'Ambroisie說,這可是巴黎五家米其林三星之一,用餐價格大約在每人300-350歐元。餐廳只有40個位子,意思是,每夜只接受40個客人,而且一個月前接受訂位。該餐廳的鎮(zhèn)店招牌萊是佐以黃酒與羊肚菇醬汁的蛙腿。據(jù)說,那蛙腿不是冷凍貨,也不是養(yǎng)殖的,是野蛙。因為時間和金錢的關(guān)系,我是無緣這昂貴的蛙腿了,但是瞬間就勾起了我對蛙腿的懷念。
英國人愛嘲笑法國人吃東西野蠻,除蝸牛外,就屬青蛙,曾經(jīng)有英國布偶劇就把前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做成一只大頭突眼的大青蛙。青蛙既不是魚也不是禽,但是法國人說青蛙吃起來味道和雞差不多。其實對資深蛙肉愛好者來說,蛙肉比雞肉更嫩、更滑,蛙腿肉里帶著汁水,嫩嫩的。吃青蛙的當(dāng)然不僅是法國人。意大利人、德國人也吃,但是能夠把青蛙做成美味的估計只有法國和中國人了。
法國人把蛙腿用葡萄酒煮,放在乳酪火腿餡餅中,藏在芬芳香脆的烙面條、蘆筍和蝸牛下面,用一條蛙腿他們可以做出任何想象得出的味道。不過法國最常見的蛙腿調(diào)味料是將蒜頭煮熟,打成泥,還會加上也是打成泥的綠色洋芹。這是那位家喻戶曉,七十年代在法國紅極一時的大廚伯納德·洛伊斯(Bemard Loiseau)的招牌名菜。順便說一句,這位三星大廚后來在臥室里,用來福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蛙腿另一種常見的做法是酥炸或是椒鹽:上了椒鹽的蛙腿,沾粉,大火,用大量奶油或橄欖油煎炸,上盤后灑上香芹碎末,或是蘸美奶滋醬。
中國的蛙腿做法就多了。臺灣的青蛙蒜頭湯想必不少人嘗過。川萊中更多以青蛙為原料做的羨食。以重慶江湖菜為代表的巴人飲食文化中,有把青蛙干煸、爆炒、紅燒等;形式有中餐、火鍋。而鹽幫菜的青蛙尤為一絕,生姜是重要的參與者,當(dāng)眾多顏色淡黃的生姜遇到鮮辣椒、青花椒,這樣的滋味將使人一輩子無法忘記。
吃蛙腿,吃客盡可不注意自己的吃相,咬、啃、撕、磨,十八般武藝盡管施展。很多漂亮女孩喜歡吃蛙腿,有個故事是這么說的:
從前有個美麗的公主,有一天她在池塘邊碰到一只青蛙,青蛙說,我從前是一個年輕英俊的王子,但有一天,一個巫婆對我施了一個咒語,只要你親我一下,我就會變成原來的王子,和你共享我的王國和宮殿。隨后這個法國或者中國公主在餐桌前盡情享用一碟蛙腿的時候,笑著說,鬼才信呢!
(陳行,公司職員,現(xiàn)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