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維《茉莉》:“欹煙裛露暗香濃,曾記瑤臺月下逢。萬里春回人寂寞,玉顏知復為誰容。香嚴童子沈薰鼻,姑射仙人雪作膚。誰向天涯收落蕊,發(fā)君顏色四時朱?!?/p>
花馥茶美稱上品,藥食同源茉莉花。自古以來茉莉花茶被譽為花茶之首,福州窨制的茉莉花茶以無與倫比的優(yōu)良品質(zhì)享譽海內(nèi)外。
福州素有“世界茉莉花之鄉(xiāng)”的美譽,種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多年沉淀形成了福州特有的茶文化,極大地提高了茉莉花茶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含量,賦予了茉莉花全新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帶動提升了城市凝聚力、美譽度和影響力。
茉莉花茶廣受歷朝歷代文人雅士贊許、偏愛。從茉莉花茶典故、傳說以及文人墨客的茶詩、茶詞、茶文、茶歌,到茉莉花茶當年作為宮廷貢茶的高貴身段,福州茉莉花茶濃郁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得到充分展現(xiàn)。
宋·許野雪七言古詩《賣茉莉》:“自是天上冰雪種,占盡人間富貴香。不煩鼻觀偷馥郁,解使心地俱清涼。南船賣客俱到岸,東道主人容寄廊?!?/p>
宋·陳淳五絕《茉莉花》:“浴起月到楹,柔枝方可折。熏風如有情,吹簾散香雪?!?/p>
宋·朱熹五律《茉莉》:“曠然塵慮盡,為對夕花明。密葉低層幄,冰蕤亂玉英。不因秋露濕,詎識此香清。預恐芳菲盡,微吟繞砌行?!?/p>
南宋詩人楊萬里云:“茉莉獨立更幽佳,龍涎避香雪避花?!闭J為茉莉比最名貴的香料龍涎還要香。
唐宋以前茉莉一直是只有皇宮及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宋徽宗時期,茉莉為八大芳草之一。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文學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有著獨特氣質(zhì)的茉莉花成為了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
茉莉成為有“東南佛國”之稱的福州市花 ,茉莉香出,其他花香都遜色,有“國色牡丹無香,天香茉莉無色”的說法。同時福州自古就出產(chǎn)名茶,方山露芽、鼓山柏巖茶等都是唐朝皇家貢茶。
清朝年間,慈禧太后對茉莉花有特殊偏愛,慈禧認為自己膚如凝脂,肌如皓雪,于是規(guī)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出于不得逾制的要求,皇室貴族逐漸時髦由福州產(chǎn)的茉莉花香鼻煙壺,而后,由于花茶工藝的改良,福州茉莉花茶成為貢品。慈禧太后最愛喝的是茉莉雙熏,即將事先熏制的茉莉花茶在飲之前再用鮮茉莉花熏制一次,她冬季飲福州茉莉花茶特用黃釉“萬壽無疆”瓷蓋碗。
清·杜漪蘭《減字木蘭花》:“花開長夏,點點珠凝清淚夜。玉鳳團成,好待黃昏伴美人。豐姿素質(zhì),無限芳心堪。半吐幽香,笑插云鬢助晚妝?!?/p>
種種史記文字表明茉莉花與福州的歷史淵源,以及茉莉花在歷史上的尊貴地位與身價。
福州地處東南沿海,旅居世界各地華僑眾多,福州茉莉花茶濃郁鮮靈的香氣常讓身在異鄉(xiāng)的福州人油然而生一種難以割舍的思鄉(xiāng)之情。出生于福州的冰心多次回憶:一杯橙黃的、明亮的茉莉花茶,茶香和花香融合在一起,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啜飲之后,有一種不言而喻的鮮爽和愉快,健腦而清神,促使文思流暢。
1985年福州市命名茉莉花為市花,江南有個習俗:“吃了我家的茶,就是我家的人?!敝两?,在福州結(jié)婚時要敬茉莉花茶,寓示不離不棄、香香甜甜。
2010年11月,中國領(lǐng)導科學研究會、中國·華僑茶葉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福州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了“茉莉韻兩岸情”——2010北京·海峽兩岸福州茉莉花茶文化座談會。2011年10月,2011國際茉莉花茶發(fā)源地會議在福州舉辦,世界各地的矚目使福州茉莉花茶名揚海內(nèi)外。
如今,福州茉莉花茶有“茉莉大白毫”、“茉莉銀鉤”、“茉莉白毛猴”、“茉莉龍珠”和“牡丹繡球”等數(shù)十個花色品種在國際、國家、省部級評比中獲得金銀獎,其優(yōu)異的品質(zhì)是其他產(chǎn)地的茉莉花茶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