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峰
摘要: 在高職計算機教學實踐過程中實施任務驅動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在實際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任務驅動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課程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梢娫诟呗氂嬎銠C課程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的意義重大。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高職院校學生是較為特殊的學生群體,大部分學生進入高職院校時的分數較低,學習的基礎較差,高職階段有些計算機課程內容需要用到大量的中學階段的知識和抽象的思維能力,因而大部分學生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從課程一開始就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學習中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成功的體驗越來越少,長期下去,他們就沒有了明確的學習動機和目標,更談不上學習興趣了。
2.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即使上課認真聽講,將理論知識理解透徹,然而課后卻反映:“老師你講的我聽明白了,但在具體到實際應用時卻不知道如何下手?!边@表明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學習理論的目的就是應用,如果不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應用理論,就失去了理論學習的意義。
3.教學方法不能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
高職學生有的來自普通高中,有的來自職業(yè)高中,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和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方式及學習興趣也都存在一定差異?;A好的學生嫌教學進度慢或學不到新知識,而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進度太快,難以消化。所以,按教材內容按部就班統一教學的教學方法早已不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含義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點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中,在課堂上引入問題,提出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并完成任務。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中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完成“課堂目標”的同時鞏固已學過的舊知識,掌握好當堂課的新知識,掌握完成“任務”所采用的技能與方法。根據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我總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1)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以“任務”為中心,引導學生自己分析任務并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明確的目的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認真聽課、積極探索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改變消極心態(tài),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在該教學法中,根據不同學生層次的不同需求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目標任務,促使學生由淺入深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開動腦筋,讓所有學生都學有所獲。
三、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1.創(chuàng)設任務
展現出具體適度的學習任務是整個計算機教學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任務設計是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任務的設計、安排非常關鍵。第一,“任務”設計要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第二,“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在“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的聯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三,設定任務時充分考慮實用性。根據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在計算機各門課程教學中,應始終圍繞計算機的應用這條主線,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及時了解計算機在各行各業(yè)的最新應用狀況和發(fā)展水平,使之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如在“用PhotoShop拼接圖像”教學中,要求學生學會設置和查看圖像的大小,理解層的涵義,掌握層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能利用素材合成新的圖像。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要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一定主題的圖片,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設計精巧的“任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與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分析任務
學生能否以任務為中心進行自主探索學習是任務能否正確執(zhí)行的前提。在設計任務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先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在分析任務中看到任務中隱含的相關知識點,并找到完成任務的突破口,思考如何完成任務。這期間,學生會遇到一些問題。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統一示范、集體解決;對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可作單獨輔導。本研究采用等組實驗的方法,對項目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及其教學效果進行了對比,并以“中文VisualBasic6.0程序設計”課程進行實驗。在本模塊教學中,控件的使用和代碼的編寫是VB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傳統教學中不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不佳。在采用項目教學時,設計合理的項目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
3.完成任務
實施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是整個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部分。任務分析完并設計好了執(zhí)行的過程后,學生就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完成任務。學生可以選擇圍繞任務展開,先進行自主學習,查閱有關的教材、資料,在上機實踐中逐步地理解、模仿和改造。然后鼓勵大家共享資料,相互討論、交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還可以請老師指導與幫助,比如,老師可以提供一些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利于任務的完成。這是學生消化和吸收知識的階段,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初識到熟練掌握的階段,也是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理解計算機學科知識、掌握計算機技能的階段。如在《SQL2000》課程教學中,一般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需求完成一個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強調從需求分析、搜集數據、整理數據、系統設計到系統實現全過程的參與。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大的任務,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科學合理地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共同完成任務。
4.學生成果展示和評價總結
注重及時交流、評價是學生知識的提高階段。課堂評價是對學生能力的客觀評價,由于學生的差異,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學生完成任務后,一定要及時交流、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教師適當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點評,并幫助學生作歸納與總結。這是知識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階段,同時能極大地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如在Flash課程教學中,要求制作一只小鳥在天空飛的動畫,每個學生完成任務后,都必須交流展示,大家相互討論、相互評價,及時對學習情況做出反饋。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堂中留出一些時間,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在全班廣播展示其作品,或讓學生在生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展示,通過展示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體驗使用計算機的樂趣。在展示結束后,可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鼓勵性的評價。
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與榮譽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娟.VFP實驗課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J].池州學院學報,2008,(05).
[2]阮壽延.轉變教育行為方式推進“池塘養(yǎng)魚”課程改革[J].現代農業(yè)科學,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