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匆匆
在喀喇昆侖山區(qū)的最佳徒步季節(jié),一支中國探險隊來到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過冰川,翻埡口,歷時超過15天,徒步近200公里,一路驚險迭起,先后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應、惡劣天氣、背夫罷工、體力透支等困難,最終順利走完了K2大本營徒步線路……
在巴控克什米爾和中國新疆之間的喀喇昆侖山脈中段,在以其主峰喬戈里峰為中心的方圓15公里范圍內,聳立著41座65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有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喬戈里峰(8611米)、迦舒布魯姆I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迦舒布魯姆II峰(8035米)。地球上沒有哪個地方能像這樣360度全景欣賞雪山,這就是喀喇昆侖的魅力。
喬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在國外被稱為“K2”?!皢谈昀铩痹谒苏Z中意為“高大雄偉”;“K”指喀喇昆侖山;“2”指它是喀喇昆侖山脈中第二座被考察的山峰。在登山界,喬戈里峰被公認為“最兇險的山峰”——最難攀登的8000米級山峰,是“山中之王”和登山者心目中最高的精神圣地,它只屬于一流登山者。
巴基斯坦北部的斯卡杜是徒步者的天堂,有很多條適合不同人群的徒步路線,為期3~30天的都有,其中最經典的就是K2大本營徒步線路。2012年7月,在喀喇昆侖山區(qū)的最佳徒步季節(jié),我們一行12人來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開始了這次漫長而艱苦的探險之旅。
這次徒步充滿挑戰(zhàn),因為我們選擇了難度最大的徒步線路——徒步時間超過15天,徒步距離接近200公里,要到達4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大本營(K2、迦舒布魯姆I、布洛阿特、迦舒布魯姆II),要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露營,其中要穿越最危險的巴爾托洛冰川,翻越貢多戈羅拉埡口。我們先后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應、惡劣天氣、背夫罷工、體力透支等困難,最終順利走完了全程。
1.剛走一會,我就感到有點吃力,再看看走在前面的隊員,大家都移動緩慢,原來正值中午,烈日當空,驕陽似火,沿途又無遮蔭處,因此人困馬乏。
我們徒步的起點是阿斯科勒村。這天的徒步應該比較輕松,徒步6小時,海拔上升100多米。剛開始,幾名女隊員走得很快——這是我最擔心的,因為高原徒步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fā)力,關鍵要看誰笑到最后。背夫趕了上來,一個接一個超過我們,我也開始加快節(jié)奏。天氣炎熱,沿途沒有遮蔭處,我只得咬著牙一路狂奔,終于看見了一片小樹林,背夫們在那里休息,我知道吃午餐的地方到了。
拿出地圖,才知道這個地方是兩條冰川的匯合點。廚師沙迪克告訴我,從這里到營地只要2小時,這讓我充滿信心。等齊大部隊后,我們重新出發(fā),剛走一會,我就感到有點吃力,再看看走在前面的隊員,大家都移動緩慢,原來正值中午,烈日當空,驕陽似火,沿途又無遮蔭處,因此人困馬乏。2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還看不到營地的影子,我開始著急,一問才知道還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這把我嚇了一跳,剛開始徒步就讓我們措手不及。除了天氣炎熱、體力透支外,還嚴重缺水。盡管頭一天晚上我就提醒隊員至少要帶兩升水,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些隊員只帶了1升水,而且所剩無幾!我雖然還剩半升水,但也不敢輕易喝了。這水是救命的,看不到營地,我是不會動它的。
徒步7個半小時才到達營地,隊員們精疲力竭,東倒西歪,垂頭喪氣,有幾名女隊員差不多崩潰了。
這一天徒步下來,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吃不飽,特別是早餐和午餐。唯一可以放開吃的是我們不太習慣的薄餅,連雞蛋和土豆都限量供應,牛肉和青菜更成了奢侈品。帶來的幾只活雞已經吃掉一大半,只剩下一只羊了。
上山之前,我就多次跟向導賽伊夫強調,食物必須準備充足,并留有余地,我們希望多一些肉、蔬菜和水果。我們再次要求向導想法確保徒步期間的食品充足:一是設法沿途補充;二是對現(xiàn)有的食品進行合理分配,充分利用;三是每天的飯菜多一些變化,適合中國人口味。
第二天,我們的伙食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早餐把薄餅改成了油炸餅;午餐安排了春卷、土豆和面湯;晚上是蘑菇雞湯、雞肉青菜炒面,最后還上了水果罐頭。
2.瑪夏布洛姆峰海拔7821米,在巴基斯坦非常出名,其名氣不亞于K2,由于它是喀喇昆侖山區(qū)第一座被考察的雪山,因此被命名為“K1”。
接下來,我們走上了延綿100多公里的巴爾托洛冰川,這條大冰川融匯了數(shù)不清的小冰川,我們一邊欣賞它的壯美,一邊又時時感受它的驚險。
我們5人在賽伊夫的帶領下,走上了一條鮮有人走過的挑戰(zhàn)線路。走在巴爾托洛冰川中間的碎石坡上,兩邊都是巨大的冰川。賽伊夫和另一個背夫在前面探路,并用石頭做標記,我們則興奮地拍照。其實冰川上無路可尋,我們只能不停地跳來跳去。
賽伊夫要帶我們去哪里?其實我們也不很清楚??粗麄z找路的樣子,估計他們也很少來。我們朝著瑪夏布洛姆峰的方向行走,一會兒過碎石坡,一會兒過冰裂縫。3個半小時后,我們到達了一塊巨石旁,賽伊夫告訴我們:瑪夏布洛姆峰大本營到了——此時我們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但遺憾的是,瑪夏布洛姆峰深藏在云霧之中,無法一睹其尊容。
瑪夏布洛姆峰海拔7821米,在巴基斯坦非常出名,其名氣不亞于K2,由于它是喀喇昆侖山區(qū)第一座被考察的雪山,因此被命名為“K1”?,斚牟悸迥贩逋耆诎突固咕硟龋叫纹?,山體陡峭,攀登難度極大。賽伊夫告訴我們,前幾年來攀登該峰的人很多,自從2010年有8個人在一次雪崩中遇難,這兩年就很少有人來了,大本營也從此荒涼。
我們原以為可以順著右邊的路到達營地,但賽伊夫告訴我們必須原路返回!我這才終于明白為什么賽伊夫一直在做標記,原來是為了返回時方便,他怕自己找不到回去的路。
回到冰川中間,接下來就要橫穿巴爾托洛冰川?,F(xiàn)在完全沒路,只能沿著大致的方向探路。賽伊夫和背夫分開找路,好幾次都無功而返,我們干脆在原地休息。最后賽伊夫勉強找到一條穿越路線,不過,要跳過一條非常危險的冰裂縫,旁邊是恐怖的冰橋。還好,我們在他們的保護下通過了,逃離了危險區(qū)。
經過6個半小時的長途跋涉和驚險的冰川穿越后,我們又回到了正道。不過,我們又徒步4小時,才到達了營地。
3.七月是喀喇昆侖的登山季,有兩支中國登山隊已經到達這里,我們把這一天稱為“中國日”。讓我們高興的是,沒過多久,這兩支隊伍都分別成功登頂。
徒步進入第六天,沿途的風景越來越令人震撼。剛出發(fā)不久,我們就看見了大片冰塔林,隊員們開始興奮起來,邊走邊玩邊拍,徒步也開始變成一種享受。
下午早早就到達了營地——康科迪亞。這個營地很大,是一個中轉站,每支徒步隊伍都要在這里露營兩天以上,因為從這里可以清楚地看見K2。我們的大帳篷就面對著K2,可惜此時K2被云層遮擋,我們就坐著曬太陽、喝茶、聊天、聽音樂,等待K2露臉。4小時之后,K2終于慢慢打開,頭頂上和半山腰都有云霧纏繞,我跟隊員們開玩笑:K2也趕時髦,在玩圍脖。
7月是喀喇昆侖的登山季,有兩支中國登山隊已經到達這里。去K2大本營的路上,經過布洛阿特大本營時,我們遇見了張梁。張梁是深圳登山協(xié)會副會長,大家都認識他。營地一下子來了12個中國人,突然熱鬧起來,連巴基斯坦探險公司的領隊和廚師也忙著給我們端茶倒水。
張梁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前三次沖頂?shù)那闆r,并讓廚師為我們準備豐盛的午餐。居然能吃到披薩和炒面,真是太有口福了,隊員們的興奮可想而知。歡笑聲在營地回蕩,感染著每個人。臨別前,我們送給他們最真誠的祝福:順利登頂,平安歸來。
K2大本營離布洛阿特大本營很近,徒步也就一個多小時。雖然云層擋住了K2的山頂,但它巨大的山體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雄偉。從K2兩邊傾瀉而下的冰川在我們腳下會合,大家就走在兩條冰川中間的碎石坡上,而路的盡頭,就是K2大本營。
聽說國內著名高山領隊楊春風率領的那支隊伍也在K2大本營,我們就一路順著帳篷找過去。當看到黃色的凱樂石帳篷時,我知道中國隊的大本營到了。見到我們,老楊特別開心。我跟他開玩笑:我?guī)н@么多美女來給你助威,你要是登不上K2就對不起我們。
老楊這次組織的是一個國際隊,有3個中國人,除了老楊,還有饒劍鋒和張京川。而他們雇傭的向導也是“國際隊”,既有巴基斯坦的,也有尼泊爾的。一下子來了這么多拉拉隊員,讓老楊很有面子,也讓隊伍中的外國隊員很羨慕。
我們把這一天稱為“中國日”,不論是在布洛阿特大本營還是K2大本營,傳出的都是中國人的歡聲笑語。更讓我們高興的是,沒過多久,這兩支隊伍都分別成功登頂。
4.繞過一條條冰裂縫,橫穿一片片冰原,我們來到巴爾托洛腹地。四周都是巨大的冰塔林,我們如同行走在白色的童話世界,那感覺美妙得難以言表。
我們選擇的是一條最難的徒步線路——K2大本營和貢多戈羅拉埡口環(huán)線徒步線路,有些路段連向導和背夫都很少走過,異乎尋常:要在海拔5000米的K2大本營露營,還要去海拔更高的迦舒布魯姆I峰和II峰大本營露營。在經過連續(xù)8天的長途高原徒步后,大部分隊員已經身心疲憊,決定放棄迦舒布魯姆I峰和II峰大本營,對他們來說,能在K2大本營露營一個晚上,還能天天看見K2,已經心滿意足。只剩下我們5個人還在做最后的堅持,要按原計劃去迦舒布魯姆I峰和II峰大本營。沒料到背夫們罷工了,他們都不愿意去那里,理由是海拔太高,容易引發(fā)高山反應。在賽伊夫反復做工作后,總算有6個背夫答應陪同我們前往。
去迦舒布魯姆I峰和II峰大本營的路其實很好走,我們一直行走在巴爾托洛冰川中間的碎石路上,兩邊的冰川非常壯觀,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甚至超過了K2本身。徒步7個半小時后,終于到達目的地。我們的運氣不錯,同時看見了迦舒布魯姆I峰和II峰,特別是迦舒布魯姆II峰,因為它深藏在群山之中,比K2還難得一見。
接下來的行程充滿變數(shù),因為要橫穿巴爾托洛冰川到達阿里營地。這條路非常危險,鮮有人走,6個背夫中有4個被嚇跑了,他們選擇原路返回康科迪亞營地,再從康科迪亞營地到阿里營地,他們寧愿一天趕兩天的路程,也不愿意冒險橫穿巴爾托洛冰川,這段路有多危險就可想而知了。好在有兩個背夫前不久剛橫穿過巴爾托洛冰川,愿意為我們帶路。
從那4個背夫的表現(xiàn),我們感覺到了橫穿巴爾托洛冰川的難度和危險,我反復提醒賽伊夫要安全第一,在危險的地方一定要保護好隊員,背夫們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這里是巴爾托洛冰川的源頭,巨大的冰川從高大的山體上傾瀉而下,氣勢磅礴。但冰川美麗的外表下卻暗藏殺機,冰裂縫、冰溝、冰河隨處可見,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兩個背夫在前面開路,賽伊夫和廚師沙迪克則一前一后保護我們。
繞過一條條冰裂縫,橫穿一片片冰原,我們來到巴爾托洛腹地。四周都是巨大的冰塔林,我們如同行走在白色的童話世界,那感覺美妙得難以言表。我跟女隊員小玉開玩笑說:到目前為止,應該只有我們5個中國人到過這里,而你就是唯一的女性。
上帝很公平,我們的堅持終于得到回報:天氣晴好,藍天、白云、雪山、冰川、冰塔林,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我不禁感慨: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一回見。
經過5個多小時驚險、驚艷的冰川穿越之后,我們終于到達了巴爾托洛冰川的另一邊,但接下來的卻是一個接一個的碎石坡,有些石頭是松動的,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會滑倒;有些石頭又很鋒利,一不小心就會劃破登山鞋。這樣的碎石路無休無止,沒完沒了,雖然沒有什么大的危險,但走起來很討厭。不過,所有人都加快了速度,想盡快趕到阿里營地與大部隊會合。
徒步9個半小時后,我們終于抵達阿里營地,先到的隊友已經準備好熱茶迎接我們。我們再次挑戰(zhàn)了自己的極限——累,并快樂著。
阿里營地很小,連扎帳篷的地方都沒有,而8小時后我們又要出發(fā)去翻越埡口,因此現(xiàn)在我們最需要的是休息,可是12個人只有兩頂小帳篷,大部分人只能靠在大帳篷的椅子上休息。外面飄著雪花,隨著夜晚的來臨,氣溫驟降,我們穿上所有的衣服都抵擋不住突如其來的寒氣。我趕緊叫醒所有隊員,讓他們拿出睡袋,把自己套進去。
凌晨1點,我們出發(fā)了。隊員一個挨著一個前行,最弱的幾個女隊員走在前面,速度很慢,我們只能跟著她們慢慢前行。
在摸黑跳過一條很大的冰溝時,大部分隊員都摔倒了,好在有向導和背夫保護,才沒大礙。地上的積雪很厚,一不小心就會陷進去,所以我們得用頭燈照亮腳下的雪地,躲過那些雪洞。夜晚一片寂靜,但我們并不害怕,不論是往前看還是往后看,都有一長串的頭燈在閃爍。
出發(fā)3小時后,我們來到埡口腳下,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借助繩子往上爬。連續(xù)兩天的挑戰(zhàn),晚上又沒休息好,我開始為自己的身體擔心,于是趕緊吃下一塊能量棒。最初我以為繩子只是一段,哪知爬完一段繩子,接著還有一段繩子,沒完沒了,似乎總也爬不完。雪坡很陡,想找塊平地坐下休息都很困難。
大約凌晨4點半,我剛爬完一個長長的雪坡,回頭一看,一排雪山展現(xiàn)在眼前。天開始發(fā)亮,我趕緊拿出相機和攝像機,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太陽從東邊升起,在雪山的頭頂形成金色的光暈,K2也若隱若現(xiàn)。我一邊爬一邊拍,不知不覺就與大部隊拉開了距離。遠遠看去,他們的背影就像一隊螞蟻在緩緩移動。
貢多戈羅拉埡口,無疑是這次徒步的難點。即使是在盛夏7月,埡口也可能因為下雪而無法通過。就算天氣晴好,翻越貢多戈羅拉埡口對每個人也是挑戰(zhàn),難度不亞于攀登一座6000米級雪山。
在經過5個多小時的艱難攀登之后,我們終于到達海拔5620米的貢多戈羅拉埡口。埡口的風光令人震撼:4座8000米級雪山一字排開,腳下就是我們走過的山谷。而埡口這邊的風光同樣令人震撼:一排不知名的雪山展現(xiàn)在眼前,早晨的太陽把它們照得金黃,而腳下則是更為壯觀的山谷,這里正是我們要下去的地方。
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爬上埡口,我們自然欣喜若狂,擺出各種不同的姿勢,轉換不同角度,又搭配成不同組合,在埡口盡情狂歡、拍照……
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坡時的坡度之陡、繩子之長,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剛開始,我試著用右手去抓繩子,結果發(fā)現(xiàn)繩子打滑,這讓我也有點害怕,絲毫不敢粗心大意。
看著那些背夫抓著繩子健步如飛地從我身邊經過,我有點自卑,開始觀察他們的動作,也學會了一點技巧:首先,要保證自己抓住繩子的右手不會滑脫,就用手背在繩子上多繞了一圈,雖然時間一長,手背會感到酸痛,但至少在心理上不再恐懼;其次,讓雙腳盡量走在雪洞中,這樣就不會打滑;最后,讓自己的身體保持下蹲和后仰的姿勢,這樣身體就不會往前沖,最多是屁股坐在雪地上。掌握了這些技巧,我下撤得很輕松,開始和隊員們相守在后面拍照和攝像。
看到前面的隊員們擠在一起,我很為他們擔心。因為這些繩子年久失修,不是很結實,太多的人抓在上面,一旦脫落或斷裂,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我讓后面的幾個隊員放慢速度,跟前隊保持距離。此時,幾名女隊員的狀態(tài)已不容樂觀,一位高反嚴重,另一位體力透支,當場就哭了,最后她們都是由向導和背夫摻扶下去的。
兩個多小時后,我們才到達一個可以休息的平臺,此時整個隊伍狼狽不堪:登山鞋破了,登山杖斷了,沖鋒褲也劃破了,大部分隊員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但無論如何,我們翻過了貢多戈羅拉埡口,這次K2大本營徒步圓滿成功!我們一路經歷的千辛萬苦,都成為了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