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 陳永芳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講,它首先要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chǔ);從促進大腦發(fā)育的角度看,由于識字活動必須通過視覺、聽覺、動手等多條渠道獲取外界信息,從而形成對大腦的綜合刺激。強化大腦各區(qū)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和貫通。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彼裕R字教學質(zhì)量關(guān)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盡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方法遠比教給知識重要。低年級學生在短短兩年時間內(nèi)要認識2000左右的字,顯然要求教師盡快地“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則是識字訓練的重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淺入深地提高學生的識字的能力。學生掌握了方法,識字的興趣,能力就會有顯著提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自能識字的方法有:
(一)找出漢字特殊規(guī)律,歸類學習
由于兒童的認知不是很多,因此,應從偏旁部首開始,通過分析漢字結(jié)構(gòu)以幫助學生識字。如:“掃”字可分為提手旁。可根據(jù)生活用品來幫助學生識字。“打”字由提手旁組成。而有些字,它們的偏旁部首不一樣,則字意也不一樣,如:“作”是單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歸類學習的方法還有義旁歸類法、聲旁歸類法等,教師應鼓勵學生應用自己最喜歡、最得力、最習慣的方法盡快地認識字。
(二)引導學生聯(lián)想字形識字
中國最古老的文明從漢字開始,從簡單的圖形到今天明朗的線條,經(jīng)歷了千年的演變,它的字體形象多變。識字教學中,我充分抓住漢字形象、直觀的特點來誘發(fā)學生想象漢字的形體美,在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比如:“書籍”的“籍”、“書簽”的“簽”、“作業(yè)簿”的“簿”,都與書有關(guān),所以都是“竹”,通過比喻,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難記的字也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樂學、好學。
(三)借助插圖練習識字
低年級語文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有豐富的識字內(nèi)容,在學生對句子有一定的認識后,就要逐步要求說通順連貫的幾句話。如以《擦車》一圖為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指導:A、說說“誰在干什么?”B、說說是什么時候?C、加上地點后,說說“誰在哪里干什么?”D、把時間和地點合起來再作說明。E、不改變句子原意,適當調(diào)換語序進行引話。這樣經(jīng)過反復訓練后,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拓展,也為讀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四)讓學生自學與互學識字
團結(jié)協(xié)作的師生關(guān)系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同桌互學,小組共同學習、共同參與及游戲等形式,逐漸養(yǎng)成互助互學、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從中感受到親如兄弟姐妹的同學關(guān)系,從而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并促進了認知與感情的全面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識字
生活是語文的內(nèi)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聯(lián)系生活進行識字教學包括兩方面的意思:首先在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和濃厚的興趣,比如在大街上的招牌、廣告、家庭中的電視、電腦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教材;其次是讓學生閱讀一些適宜的報刊,讓孩子走進一個無聲而精彩的世界。這是盡快識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當學生從閱讀中嘗到樂趣,他們才會更加主動地識字,并使閱讀成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從觀察事物中學說話,學會識字
這可以要求孩子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做起,如:孩子們的書包里有很多學習用品,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件,說說學習用品的名稱及特征,并邊看邊識字。由于他們有備而來,觀察比較細致,介紹時就毫不費力,因此,識字速度也快了。
(二)從生活中學會識字
讓學生從生活中日用品的名稱、標識和產(chǎn)品說明書內(nèi)容的熟悉中,提高識字水平。讓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或不會讀的字,應該通過多問、多查字典等多種渠道來不斷提高識字水平;也可以從生活所見所聞的事情中去觀察漢字,讓學生養(yǎng)成注重平時積累素材的良好(三)從自我體驗中學會識字
體驗是一個人在參與實踐活動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發(fā)強烈的表達欲望,而且還善于在運用中體會字句的含義,久而久之,便可以達到學會識字的目的。同時,教師應在傳授知識中成為小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以教師的自我體驗生活去感染學生,使他們也能在自我體驗中去學會識字。
三、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喜歡識字
低年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旨在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chǔ)。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了興趣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很多困難,想方設法抓住一切機會識字,并且學以致用,自得其樂。教學實踐證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一)玩一玩,在娛樂中識字
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要認識幾個甚至十幾個字,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1.做動作,猜詞語。低年級的課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詞可以通過人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并且經(jīng)過做動作,學生已經(jīng)將字放在自己的腦海里進行了內(nèi)化,這樣一來會記得更牢。如在教學《操場上》的生字,上課前,我把要學習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這六個詞語寫在紙條上,讓學生讀熟。做游戲時,讓學生看了紙條后,通過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轉(zhuǎn)化為動作讓其他的小朋友來猜,猜對了得分,猜錯了則要扣分。通過動作,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寫在了孩子們的臉上。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盎然地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2.開火車的游戲法。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但是這種游戲可以較大范圍的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有好處。通常,在識字一開始,我會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一下學生對這些聲字的熟悉程度,這樣教學時就可以側(cè)重地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我也會使用開火車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和及時的補強。在游戲方法上我也進行了“改良”,一開始,我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火車火車往這兒開!”,而且形式也多樣了,有單軌火車、雙軌火車,還有環(huán)城火車、翻山火車等等。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法,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diào)劑,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益處。
在識字過程中,引進游戲,如摘蘋果、采蘑菇、吹泡泡等,不僅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漢字,提高識字的效果。
(二)認一認,在生活中識字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jié)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生活是語文的內(nèi)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學習活動中識字。剛?cè)雽W的一年級兒童,對學校里的一切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新。他們認識了新的老師和同學,來到了新的學習環(huán)境,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此時,老師要善于捕捉這一大好時機,引導學生認識這些與自己學習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漢字,如老師、同學的姓名,課程表上的科目,校園內(nèi)的門牌等,還可以引導他們認識學校內(nèi)的設備設施名稱,如“操場、籃球場、沙坑、跑道等。學生在這些識字活動中感受到漢字像朋友一樣無處不在,也激發(fā)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2.在生活環(huán)境中識字。漢字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漢字,教育小學生識字應注重重復記憶,讓所學的字無數(shù)次地重現(xiàn)于學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樣才能處處把字識。日積月累識字量就會與日俱增。如坐公交車時,認識站牌名,認識車內(nèi)的各種告示;逛街時,認識店鋪名;到飯館吃飯時,認識菜單的菜名;旅游時,認識景點和門票上的漢字……漢字無處不在,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總之,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jīng)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堂上,老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的意思。在課堂外,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識字的有心人,見到什么字,就認什么字,并自覺和同學交流識字成果。老師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重引導發(fā)現(xiàn),使兒童漸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