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文
去年春天,我應友人小田友和之邀去日本看櫻花。在朋友的家宴上,只見雪白的米飯、碧綠的生菜、紅色的生魚片、橘色的胡蘿卜,魚、蝦、蟹只有二三塊,湯里飄著幾片豆腐,幾葉小菜和一點海藻類。每道菜的分量雖只有一點點,但都保持著原來的本味,吃起來十分爽口。
日本男人平均壽命79.19歲,女人85.99歲,壽命之長備受世界矚目。飯后,我與小田談起養(yǎng)生,從他的只言片語中,我悟出了一點日本人的長壽之道。
1.重視性格調養(yǎng)
近幾十年來,隨著科學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日本國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民族素質大有增強。他們人人加強內心修養(yǎng),講究禮貌,倡導“安于本分、敬業(yè)重業(yè)”,遵守“不聽閑言,不說別人壞話,常存敦厚之心”的處世格言。自覺待人和氣,性格開朗,遇事不躁,耐性和韌性較高。這些精神方面的調養(yǎng),對國民的健康長壽,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2.十分講究膳食
日本人大多體形偏瘦,這也是經常食用海產品的效果。日本周邊是大海,海產品資源十分豐富。魚類是日本人每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日本人年均吃魚100多公斤,超過大米的消耗量。因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類,可使人血液不易形成血栓,對預防中風及心肌梗死、大腦老化大有益處?!吧~片”是日本人獨有的美味,生食比烹煮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yǎng)的流失。日本人還常吃海藻、海帶等海產品。這些飲食習慣,使腦中風者少,長壽者多。
日本人也有食用大豆的傳統,長壽地區(qū)多是大豆或魚類產區(qū)。少吃魚而高壽的日本人,幾乎都吃大豆。在豆制品中,豆?jié){、豆腐最能保留有效成分。豆?jié){的營養(yǎng)價值不比牛奶差,豆腐容易消化,熱量低,同等重量下,豆腐的熱量大約是牛肉的1/3。
在日本人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yǎng)素比例合理,尤其是脂肪的攝入量少。到過日本的人,都會感受到日本的飲食清淡。日本人平日飲食中的魚、大豆、蔬菜、芝麻、綠茶之類的天然食物,都是低脂肪食品。菜肴低鹽、高蛋白,這種飲食結構,人不易患中風。他們也愛吃泡菜,但與中國人的泡菜不同。日本的泡菜鹽分少,發(fā)酵時間短,口味清淡,能促進消化。
日本人的飯量比中國人少得多,通常只有我們的一半,原來他們提倡限食長壽法。日本人在保持身體能量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每餐只吃六七分飽,減少了糖分和脂肪的攝入量。他們認為,適當節(jié)制飲食,是簡便易行的健康長壽、推遲衰老的養(yǎng)生方法。
3.注重環(huán)境衛(wèi)生
日本是島國,人多居住在空氣清新的海邊。在綠化療面,幾乎到處是草木蔥郁,空氣清新。日本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加上環(huán)境少污染,都有助于日本人的健康長壽。
在日本,難找到臟亂差的衛(wèi)生死角。多數日本人似乎有“潔癖”,習慣每天洗澡更衣,婦女婚后主要料理家務,居室家家整潔。
4.酷愛體育運動
日本人視體育鍛煉為富民強國的重要手段。在日本,每天清晨或傍晚,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奔向運動場、曠野,從事慢跑、打網球、棒球、羽毛球、踢足球等運動。老頭、老太還組成球隊進行比賽。
有專家指出,步行是健身抗衰老的法寶。步行鍛煉有利于精神放松,減少焦慮和不良情緒,提高身體免疫力。步行鍛煉還能使人體心血管系統保持最大的功能,有益于預防或減輕肥胖。步行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有利睡眠,有利于防治關節(jié)類疾病。日本人特別喜歡步行上街,推崇“步行健身法”,提倡每天行走一萬步,以增加體能鍛煉的機會。只有趕著上班時才乘地鐵、公交車。這也是日本人平均壽命居世界前茅的主要因素之一。
(編輯 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