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1 雙語教學的困惑
縱觀時局,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雙語教學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在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缺乏足夠積淀的情形下,學術界有關雙語教學的爭論也隨之而來。對雙語教學的質疑自始存在,尖銳的批評直指三大方面:
第一,雙語教學與職業(yè)精神。有人提出,一個社會的良性循環(huán)需要公民具備敬業(yè)的職業(yè)精神。而要求非英語專業(yè)的老師進行雙語教學,從本質上看則是違背敬業(yè)的基本內(nèi)核,即:以恭敬、敬畏、尊敬的心忠實于自己的職業(yè)。
第二,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按照這部分批評者的觀點,實行雙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他們的質疑是:更重要的應該是學科知識的傳授,如果外語使用的比例過大,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那么,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勢必會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指向語言的學習,一部分指向學科知識的學習。一心二用,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雙語教學的具體方式。雙語教學在個別學校的實踐確實差強人意。調查發(fā)現(xiàn),有的課程明明學生的外語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shù)某潭?,但教師卻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那么一兩個外語單詞,或是在無關緊要的地方加那么一句簡單的外語句子,謂之為“雙語教學”。或者有的教師干脆把專業(yè)課完全上成了外語課。批評者認為,上述兩種方式都不能再叫雙語教學,而應該稱為“單語教學”或“外語教學”更為妥帖。
2 國際法與雙語教學
目前國內(nèi)有關中小學階段的雙語教學研究及實踐的舉措較多,并開始形成以上海等國際化大城市為代表的若干試點。而關于高等教育階段的雙語教學研究則顯得零散或失于寬泛,專門有關國際法學教育的雙語教學方式更是難覓系統(tǒng)深入的探討。姑不論雙語教學整體的利弊得失,僅就國際法學科本身而言,引入雙語教學有著其天然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1)雙語教學的基本內(nèi)涵。到底怎樣的教學模式才為雙語教學?把握雙語教學在我國的定位,將直接影響著雙語教學在我國的切入模式與步驟。大致而言,雙語教學即指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實際內(nèi)涵因國家、地區(qū)地緣環(huán)境及國家利益需要而存在差異。我國及不少亞洲國家和地區(qū)正在探索試驗的雙語教學,一般是指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的一種體系。
(2)國際法課程是學校開展雙語教學實踐的較好切入點。國際法學科的知識體系的構建,本就超越了單純一國的法域,而以更為宏觀的視角來看待和思考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主體間的法律關系。無論是國際法學中哪一專業(yè)方向,無論其著眼點更側重于國家或私人,國際法學科的理論與實踐都與國際交往的發(fā)展、國際關系的變幻緊密相聯(lián)。而雙語教學的教學運用恰與國際法學科的國際視角與思維相契合,也因此也能夠在學校的雙語教學實踐中成為較順利的先行者。
(3)提升國際法課程教學品質需要雙語教學。發(fā)端于國際交往,并與國際關系的發(fā)展水乳交融的國際法體系,于其本質就呼喚著更為開放更為國際化的教育模式。而雙語教育方式的引入,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國際法學的教學內(nèi)容較多的是國際交往的積累,比如國際公法,更是集中(下轉第150頁)(上接第99頁)以主權國家的交往實踐為依托,這些特性難免使學生感覺較為遙遠,難以在其熟悉日常生活中找到印證。各種相關理論的講解,實踐的比較,案例的探討,如能直接運用原文的第一手資料,應能讓學生更容易融入學習情境,通過接觸那些原始的語言,熟悉相應的表達方式,從而體會背后導向的思維方式。這種學習切入方式,無論是對當前課堂內(nèi)容的把握,還是在課后進一步的深入學習都大有裨益。盡管立足于本國國情與主權利益也是國際法學的研究宗旨,但國際法的源起與未來的發(fā)展無一不與各國歷史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沿襲息息相關。因而通過文化的載體——語言來直接感覺、認知國際法律知識,進而以熟悉他族法律思維來深化學習,于國際法是提升其學習品質、優(yōu)化其學習效果之內(nèi)在需要。
3 關于國際法雙語教學課程設計的一些思考
3.1 關于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這部分內(nèi)容應該有兩方面的著眼點。其一為教師的“授”課水平,其二為學生的“受”課程度。就學生方面而言,我校作為國內(nèi)重點院校,本科學生素質基礎已經(jīng)達到一定層次。在本科學習整個階段,在保證基礎課和專業(yè)課教學的同時,也都極為重視英語課的教學。應該說,學生的英語水平已經(jīng)奠定了開設雙語課的基礎。但同時要認識到的是,學生英語整體水平還是參差不齊,因此,沒有必要在所有的課程中實行雙語教學,也無法實現(xiàn)某門課程在所有的任課班級均實行雙語教學。國際法學的雙語課程設置也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進行專業(yè)分布和課時安排。就教師方面而言,很多專業(yè)教師都在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目前我校也與國內(nèi)外有著定期或不定期的學術交流,或與國外院校合作辦學,這都為教師提供了進修或考察的機會,既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英語和專業(yè)水平,也為雙語教學引進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條件。
3.2 關于國際法雙語教學的基本形式和課程設計
這也是國際法雙語教學研究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基本形式必然影響課程設計和內(nèi)容安排。要支持和充實項目內(nèi)容,達到研究的基本目的,以下幾方面是必須討論的:
(1)雙語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雙語教學目標是雙重性的,其一是獲取學科知識,其二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此外,教學中應注意正確處理好外語教學與專業(yè)課教學的關系。學生應重點掌握專業(yè)知識,切忌將雙語課變?yōu)槠胀ㄓ⒄Z課的翻版。在雙語教學這種新教學模式中,如何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雙語教學的又一個重點和難點。根據(jù)雙語教學的特點,國際法學教授的手段、作業(yè)的方式、實踐的方式以及考核的方式都應該有所更新。
(2)正確處理好母語教學和外語教學的關系。雙語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科內(nèi)容所使用的第二語言必須符合學生當前的第二語言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第二語言中的修辭語言講解學科內(nèi)容,注意擴大學生第二語言的詞匯量。但在目前的情況下,課內(nèi)時間全部用英語進行教學在高職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過母語的配合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學內(nèi)容,因此,第一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始終不容忽視。
(3)如何提供充實的教學資源。雙語教學非常強調教學資源的保障,尤其是國際性極強的國際法學的教授,更好的提供和選擇外文教材、資料是雙語教學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也讓學生掌握一定利用第一手資料的能力。我校的專業(yè)中文參考資源較豐富,但外文專業(yè)參考資料相對匱乏,教師如何利用現(xiàn)有資源、積極發(fā)掘、收集積累更新更適合的教學資源,是值得思考的又一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