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宇
現(xiàn)在不少創(chuàng)業(yè)項目展中,參展企業(yè)頻頻展現(xiàn)自己強大的實力,以此吸引中小投資者,但是這里面可為迷霧重重,投資者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被蒙騙,本刊記者結合多年參會經驗,以及多位國內創(chuàng)業(yè)專家提供的方法為中小投資者撥開迷霧。
央視廣告也許是圈錢道具
央視在國內所有媒體中,有一個功能是其他媒體無法取代的,那就是權威性,因此一些項目方借助央視權威性,把央視廣告當成一個招商的道具。因為在很多中小投資者眼中,能在央視做廣告的企業(yè)實力差不了。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因為投放廣告的頻道、時段、時長,價格都不一樣,黃金時段與最差時段,廣告投放費用相差幾千倍,甚至更多。
破解方法
投資者可以要求企業(yè)提供一下央視廣告投放合同,查看的要素是頻道、時段以及時長,標準以是否為目標消費者關注的范圍。如果敢于給投資者看的,基本上可判斷企業(yè)確實有實力,如果企業(yè)不愿意提供,或者只提供復印件,那么投資者要小心了,因為這里面肯定有貓膩,通常是時長會很短,而時段基本上不是消費者關注的范圍。
另外,如果對方在開展前1—3個月投放廣告,那么投資者也要小心了,他們很有可能是在圈錢,因為有不少不良企業(yè)在展會結束后就會停止廣告投入。
展位大、多,實力未必強大
現(xiàn)在不少展會中都有占據大展位、多展位的企業(yè),而且展位裝修還比較豪華,一般人都不會懷疑企業(yè)的實力。但筆者要告訴投資者,如果這家企業(yè)是個新面孔,你還真要留個心眼,因為這類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一個皮包公司。
破解方法
一是,查看公司注冊信息。投資者可利用手機對公司信息進行拍照,然后到權威機構(如工商局、稅務局、政府網站等)的網站查詢企業(yè)的注冊年限,如果年限在2年之內,那么投資者再看一眼注冊資金,如果遠遠低于同類企業(yè),那么投資者最好遠離該公司提供的項目。
二是,親身考察樣板市場。很多項目方雖然企業(yè)架子拉得很大,但是尚無成功的樣本市場,那么投資者需要小心再小心,仔細考慮一下,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yè)為何連一個成功樣本市場都沒有呢?
三是,多問問。這個問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問問同樣參展的同行,他們是否知曉這家企業(yè);另外一方面,問問一些企業(yè)所屬區(qū)域的逛展者,是否知曉這家企業(yè),如果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那么投資者最好還是遠離這樣的企業(yè)。
誘人的政策可能讓你陷入困境
現(xiàn)在每個展會上,投資者都能看到不少誘人的招商廣告,“展會簽約,贈送ipad”、“支付定金,免去進貨費”……每個政策看上去都是相當誘人,而且還會給人一種感覺——企業(yè)大氣,有實力,但是投資者需要牢記一點,買的沒有賣的精,千萬不要被這些誘人的政策迷惑了。
當然有一些知名企業(yè)或實力很強的企業(yè)也會定期做出讓利活動,那么投資者如何識別出哪些企業(yè)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呢?
破解方法
一是,提出苛刻的要求。如果投資者提出一些極為苛刻的要求,對方不假思索地答應,或者很容易就答應了,那么投資者就要小心了,也許項目方根本不在乎你的要求,只是在應付你,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打款,等你的錢到了他們的賬上,之前所有的承諾都是“浮云”。
二是,延長打款時間。投資者可嘗試和項目商談,能否先支付一小部分定金,后面的大額款項要拖后支付,如果對方拒絕,或者總是告訴你超出這個期限,就無法享受優(yōu)惠了,那么投資者需要注意,對方有可能是為了短期圈錢,實現(xiàn)資金快速回籠,風險極大。
三是,仔細研究政策。如果項目方提供的政策幾乎就是賠本賺吆喝,那么投資者一定要小心,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陷阱,您想想,項目方再搞優(yōu)惠活動,他也是要賺錢生存,如果根本不賺錢,違反了客觀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