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發(fā)展,讓無紙化閱讀和學習成為一種新的時尚。當前,部分中小學和高校正緊跟國際潮流,進行無紙化教學與學習的探索。
電子書包試點風生水起
新學期,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個城市又有一批中小學加入試點推行電子書包的行列。電子書包,這個聽起來新潮又有點抽象的東西,開始走進更多學生、家長的生活。據(jù)了解,目前全球已經有5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在試點推行電子書包,但是還沒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樣板。各地推行電子書包試點,在內容建設、軟硬件的配備上,并無統(tǒng)一的標準。
爭議不斷,家長憂慮難消
電子書包從誕生那天起,就備受爭議。親身接觸體驗過電子書包的多數(shù)教師和學生對電子書包給予了較為積極的評價。然而,對于教師和學生的好評,家長們并不買賬。幾乎所有的家長對電子書包的應用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擔憂,而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視力。
有的專家也認為,電子課堂上,教師可能在不經意間增加了學生的作業(yè)量,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減負”。
能否大規(guī)模推廣尚存疑問
一些專家認為,電子書包的推廣步履蹣跚,固然受到硬件設備、網絡帶寬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更重要的是理念和認識上的分歧。所以,短期內要想在大范圍內推廣電子書包,完全取代紙質書本,不太現(xiàn)實。
大力推行電子書包可能是今后的一個發(fā)展方向。電子書包該不該推廣,關鍵要看它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而其他方面不應成為影響政策設計的決定性因素。
(摘編自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