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
很多媽媽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孩子動不動就打人,特別是到了2歲的時候,經常對媽媽提出的要求說:“不,不要。”當然,還會配以手上動作。這孩子是怎么了?
0~2歲
“打人”,一種表達的方式
2歲以前的寶寶,正逐漸學會照顧自己。他們已經能行走得非常順暢了,而且他們的手指也比較靈活了。他們會突然發(fā)覺,自己是那么的能干!
我可以自己拿著勺子吃飯了,雖然飯粒灑了一地,我還是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我可以自由的行走,盡管偶爾會有磕磕碰碰,但是可以控制自己身體的感覺實在太棒了;
我可以看到自己行動的直接結果,這種可以探索周圍環(huán)境的感覺太讓我著迷了。
當寶寶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了。他們開始知道原來我并不是爸爸媽媽的一部分。我也可以有我自己的想法。他們期望通過“我”的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媽媽們還沉浸在以前與寶寶粘在一起的日子,沒順應寶寶的變化和成長,一如既往地按照以前的方式對待寶寶。于是,矛盾就產生了。寶寶試圖告訴成人,我已經長大了??墒?,他們的語言還不夠豐富,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自己。當媽媽表現(xiàn)出擔心和焦慮的時候,就會加劇親子間的對抗和矛盾。當寶寶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加上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就會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打人的情況就出現(xiàn)了。
媽媽攻略
順應寶寶的發(fā)展規(guī)律,給他自由探索的空間,確保安全的同時,發(fā)展寶寶的獨立性。更為耐心地觀察并了解他的想法。
2~3歲
“打人”,高調進入第一個叛逆期
2歲的寶寶,正式進入第一個叛逆期,有些行為是爸爸媽媽之前從來沒有遇見過的。遇到下面的情況,你更像誰的媽媽?
小明最近食欲不好,不愛吃飯。可是媽媽擔心孩子營養(yǎng)不夠,一個勁地想方設法逼迫孩子吃飯。小明一直說:“不,不要?!苯K于,小明變得暴躁起來,情急之下?lián)]手打了媽媽一下。小明媽媽非常傷心,自己如此疼愛的孩子居然狠心打了自己,一怒之下,大聲地訓斥著小明。
樂樂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平常十分討人喜愛,有時也會調皮一下。在和媽媽親密的互動中偶然地用手打著了媽媽。媽媽開始大笑起來,喜愛地親親寶貝說:“你這個小調皮。”
小明的媽媽反應有點太激烈了。對于處于叛逆期的寶寶來說,這樣的反應方式只會強化寶寶的打人行為,加劇寶寶的反抗和叛逆。而樂樂媽媽的反應會讓孩子產生誤會。孩子會認為媽媽喜歡這樣的互動方式。于是,以后孩子會特意通過無心傷害的打來討取媽媽的歡心。就這樣,本是一個無意的舉動卻促發(fā)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媽媽攻略
凡事多與孩子商量比如,當寶寶想要外出游玩,可是天氣炎熱,不適合出去。媽媽們可以問問孩子:“現(xiàn)在天氣太熱了,媽媽擔心寶寶會中暑,等一個小時媽媽再陪你一起去玩,好不好?”寶寶的時間概念還未形成,他會一直催促著大人。這時,媽媽們可以用具體的事件來表達時間概念。比如,可以這樣告訴寶寶:“等到寶寶午覺醒來,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p>
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與理解。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安撫負面情緒,也能讓孩子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感受。切忌體罰孩子。
理解孩子的主見不同孩子的反抗程度以及持續(xù)的時間長短都不一樣。越是精力充沛、自我意識強的孩子,這個時期持續(xù)會更長,強度也更大。只要能夠得到家長們耐心地引導和足夠的關愛,這樣的孩子將來往往更有主見。
3~5歲
“打人”,背后有原因
一般,孩子到了3歲,能用語言比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了,打人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倘若有的孩子仍然常常打人,那么需要細細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強強很喜歡與人交往,可是卻有點害羞,特別是有陌生人來的時候,表現(xiàn)得就更加明顯了。每當他喜歡的叔叔阿姨來家中做客,剛開始,強強總是不好意思,默默地躲在一邊。漸漸地就時不時趁弟弟不注意推一把,或者看著叔叔阿姨笑嘻嘻地說:“我打你?!?/p>
強強的這種表現(xiàn)很明顯是為了吸引客人的注意,他的本意并不是去打人或者傷人。只是由于害羞,缺乏社交經驗,而產生了看似不好的一些行為。所以,家長不必放在心上,對此一笑了之。最好時不時地用眼睛注視一下他,給他一個回應,讓他知道自己已經受到關注了。這樣他會減少自己不適當?shù)男袨椤τ谶@樣的孩子,家長平??梢远嗪退奶?,談論如何與小朋友交往,如何跟大人打招呼等等之類的交往技巧。
小聰3歲半了,對新事物、新環(huán)境的適應比一般孩子都要慢許多。最近搬到了新家,小聰?shù)那榫w總是不太好,容易急躁發(fā)怒,動不動就打人。
看起來,小聰像是一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是最能給我們安全感的地方,可是由于小聰來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孩子無法預知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自然情緒就會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一旦有什么事情觸動了那根緊繃的弦,孩子就會處于本能的自我保護狀態(tài),而他弱小的身體能采取的最有力的方式就是打人。
媽媽攻略
思考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是否經常有吵架打罵的現(xiàn)象?或者有時候會忽略孩子的感受?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或許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關愛和理解別看打人的時候孩子很彪悍,實際情況是,打人的孩子在情感上往往可能更脆弱。所以,他們格外需要關愛和理解。
尋找陪伴物當孩子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他會需要熟悉的小東西陪伴左右。比如孩子睡覺時最喜愛的枕頭或者小被子,平時最愛玩耍的玩具等等。這樣,即使孩子對于整個房子有陌生害怕的感覺,但是始終有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房間或者角落。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可以逐漸將這種熟悉感擴大到更多的空間。
戶外散步經常帶著孩子去戶外散步,與孩子一起回憶高興的事,欣賞大自然的美麗,盡量讓孩子去奔跑、活動,盡情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多余的精力得到了釋放,心情也會變得開闊,自然能夠讓自己放松下來。
結語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每當遇到孩子發(fā)展中的一個轉折點,孩子就會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們需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
只要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耐心、時間,剩下的就是和孩子一起等待他破繭成蝶的那天。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某一天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了,而我們也成長了。這也許就是養(yǎng)育的樂趣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