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
摘要: 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往往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來搪塞以減少生物實驗,替換以紙上談兵,冠之以只要能應試即可的借口。但是一節(jié)公開課的開展改變了作者的觀念,紙上談兵絕不可以代替親自動手。盡量勤講勤做勤看實驗,并且勇于探究,就能更高效地進行教學。
關鍵詞: 生物實驗勤講勤做勤看修改
一
實驗是生物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上說:生物學本身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課程,很多現(xiàn)象和結論都需要通過實驗來發(fā)現(xiàn)。而且實驗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向學生提供直觀感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觀察、分析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正因為如此,實驗題在生物高考試卷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所以,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但現(xiàn)實是生物課時相對較緊張,有時教師們限于實驗條件,使動手實驗大打折扣,替換以紙上談兵,冠之以只要能應試即可的借口。
有一次上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細胞呼吸》。這節(jié)課理論性很強,最重要的內容是讓學生記住抽象微觀的細胞呼吸的過程。平時上課,我總是留足時間讓學生們記憶再記憶。但是這次是一節(jié)對外公開課,必須上出點新意。于是,我動了一番腦筋,和組內的其他老師反復集體備課。首先要精心設計一個導入,不僅要能短平快地切入主題,而且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為此我絞盡腦汁,但是依然糾結,無奈回到書本,細細看書,眼前一亮,決定“照本宣科”:用課本上的問題導入——葡萄糖的燃燒演示實驗。在公開課那天,我讓一位學生來幫助我做實驗,并且由他來描述實驗現(xiàn)象。因為學生喜歡實驗,而且是第一次看到了糖的燃燒,精神很振奮。唯一的缺憾是后排的學生看不清楚。做完這個演示實驗我的最大感受:(1)學生很愛實驗,即使不是親自動手;(2)實驗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耗時間,2分鐘左右的實驗效果遠比我口若懸河地說2分鐘效果好得多。
在這節(jié)課中,我還做了一個簡單實驗。在講完有氧呼吸的過程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實驗:“在一杯溫開水中加入一勺葡糖糖和一小包酵母,進行攪拌。將這個杯子中的液體倒入透明的玻璃瓶或礦泉水瓶內,再往瓶內加一些溫開水。將一個小氣球擠癟后套在瓶口?!弊寣W生猜一猜一段時間之后的現(xiàn)象,想一想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學生們分析得頭頭是道。我反問:“真的是這樣嗎?”隨即我那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實驗器材,讓他們眼見為實。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樣一個“不費吹灰之力”的小實驗,幫助他們理解了這一抽象的知識,令他們印象深刻。我順勢教導一番:“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有一種探究的精神,用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學習,自己動手來尋找真相?!?/p>
一節(jié)本是很沉悶的課,在下了一番工夫,加進去幾個小實驗之后,頓時出彩不少。在課后反思的時候,我寫下這樣幾點。
(1)盡量多做實驗,即使是演示實驗,也能讓學生從中收獲很多。(2)理論告訴我:實驗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以前覺得這些話枯燥,是因為我沒有真正走進實驗,沒有領會到它的魅力。對于學生來說,也許實驗的作用遠不止這些。(3)基于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把更多的實驗: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課后實驗、視頻實驗等帶給學生,讓他們在枯燥的學習中找到樂趣,讓他們去體會生物學的魅力。
二
為了使實驗教學順利開展并且更高效,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能夠做些什么呢?
(一)老師以身作則,勤講勤做勤看實驗。
1.勤講實驗。主要是講教材中的經(jīng)典實驗。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更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生物學的基本原理、規(guī)律,形成規(guī)范、嚴謹、科學的思維方法。比如,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從普里斯特利發(fā)現(xiàn)植物可以更新空氣、薩克斯成功證明綠色葉片中產(chǎn)生淀粉、恩格爾曼證明氧氣由葉綠體釋放出來及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到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全部來自水,以及后來許多科學的其他實驗。這些經(jīng)典實驗是科學家精心思考、巧妙設計、反復實踐,經(jīng)后人多次重復證明是正確的,絕非偶然,也絕非不費吹灰之力。講解這些實驗后,讓學生在理解實驗設計思想的基礎上,對實驗選材、實驗條件的控制、對照實驗的設計、實驗結果的分析驗證等方面作深入剖析。
2.勤做實驗。在學生做實驗之前,老師需要反復做預實驗,精心準備,預見可能發(fā)生的所有情況,尤其是實驗安全性問題。比如《DNA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我們就多次進行預實驗,包括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過程的完善,以確保學生能夠看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當然,一些看似簡單的演示實驗,老師在課前依然需要精心準備,以便呈現(xiàn)給學生最好的效果。比如在上面那節(jié)課中實驗,主要起到一個銜接和提高學生興趣的作用,但是老師在課前的功課卻做了很多。
3.勤看實驗。老師可以看的實驗很多,可以看其他老師上實驗課以獲得啟發(fā),揚長避短;可以上網(wǎng)看一些實驗視頻。有的可以推薦給學生看。
如果能夠做到這三勤,那么老師的實驗素養(yǎng)就會有很大提高,也就自然地能夠帶給學生更豐富的實驗理念和實驗知識。
(二)勇于探究,提高學生的能力。
老師除了要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勇于探究,對實驗進行適當合理的“修改”。
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改變實驗條件、實驗材料,甚至將教材中的驗證性實驗改為設計性實驗,把單一實驗方法變?yōu)槎喾N實驗方法,變演示實驗為探究實驗,等等。比如學生總是混淆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方法,那就可以設計一個探究實驗,探究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放入順序對蛋白質鑒定的影響、探究斐林試劑A液和B液放入順序對還原糖鑒定的影響。
我們的意圖是讓學生自主操作,親身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觀察、比較、思考、設計、試驗和完善。在這其中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假設、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等,在思維和實驗操作過程中都留有較大的自由度,為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供了可能;設計實驗方案過程中單因素控制的設計、實驗過程的定量化,為訓練學生嚴謹?shù)乃季S提供了可能;實施實驗方案過程中的統(tǒng)籌和操作過程本身的獨創(chuàng)性為學生發(fā)展的新思維提供了可能。即使學生在實驗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難和挫折,他們也會有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們想方設法去戰(zhàn)勝困難,盡量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這無疑又鍛煉和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意志和毅力。這些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時時不忘實驗,不厭其煩地、千方百計地展開實驗,并且盡量帶領學生動手實驗,同時要保持探索的精神,鼓勵學生時時用“另類”的設計或分析來解決已有的實驗問題。若能長期堅持如此引導,學生不僅能增強學習生物的熱情,他們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能力也一定會快速提高,最終能輕松地應付“蘊含于課本之中,又凌駕于課本之上”的高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