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平
摘要語文教師尤其是中職語文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探討教學語言藝術,運用科學藝術的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是由語文學科的特點及授課主體、授課對象等共同決定的。語文教師課堂上語言要力求做到:富有情感、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藝術技巧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的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笨梢?,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與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密切相關。
1 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現狀分析
中職生文化基礎相對較薄弱,但他們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語文還“可以”。事實上,他們的語文知識掌握的也不盡如人意,如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他們學習的興趣不濃,學習的潛力似乎也沒能挖掘出來。
2 中職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文作為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更是一大考驗。中職生學習興趣不濃,甚至有的學生厭倦語文課,這不應成為個別語文老師上課沒有激情的理由,而這應成為我們語文教師工作的動力。中職語文教師要盡全力改變種現狀,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講究語言藝術。
3 語言藝術與技巧
古人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俗話說:“語言就是力量?!敝新氄Z文教師要想把知識和信息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必須注重哪些語言藝術技巧呢?
3.1 傾注情感
教師的情感在課堂上直接影響著學生。一位好教師,在課堂中,始終是充滿感情的,優(yōu)美的語言把意思準確地傳達出來。一堂好課是一首詩、一篇散文,學生定會被其感染。
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有飽滿的熱情,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教師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感為紐帶,激發(fā)學生的激情,激起學生的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向上。教師在教學中還應選用一些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創(chuàng)新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3.2 把握“音響”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本身雖無意義,但它是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物質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獨立的音響美因素,而且可以靠此提高語言的感染力、鼓動力,也有助于傳情達意。語文教師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課堂上應盡量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錯落有致,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 如在講授《琵琶行》時,講到琵琶曲“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形色飛揚,悠悠然似在演奏琵琶曲。語言或緩或急、或高或低、或斷或續(xù),讓學生聽后,心情舒暢愉悅。講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時,聲調頓時要變得低沉,速度也變得緩慢,相信語文教師講得如此動情,學生聽了定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3.3 發(fā)揮想像力
語文教師應利用想像力來激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語言藝術。因為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特征的。教師要深刻領會這些教材內容,把知識很好的傳授給學生,就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像力。教師生動的描述,可使學生頭腦中能顯現出感知過的事物,認識未曾感知過的事物,開拓學生的思維領域,對課文的學習加深理解。如講到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敝仃柟?jié)到來之時,這自然會使詞人聯想到往日家人團聚,共度美好時光的歡樂情景,往日歡樂情景與眼前孤獨寂寞的情景相對照,更使詞人倍增相思之苦;重陽佳節(jié),孤零零地在紗帳中,自然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秋夜涼風襲來,不禁使詞人增加一層冷清之感。這段生動形象的賞析語言利用相關聯想和對比聯想,教師運用富有像力的語言開拓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也有助于學生對詩意的理解。
3.4 巧用修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比喻、排比、引用、夸張等修辭方法來使教學語言達到生動形象的效果。
那么,何為修辭呢?修辭指“ 我們用語言交流思想,傳達信息,不僅要表達準確無誤,清楚明白,還應該力求做到生動形象、妥切鮮明,盡可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語言藝術的美感……積極調動語言因素,配合非語言因素,以最恰切完美的語言加工形式去獲得最佳的表達效果?!苯處熞獙⒊橄蟮膯栴}具體化,深奧的知識形象化,適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比喻。它是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說明道理的比喻有使語言形象化的作用。比如筆者在向學生講解“魚”和“漁”的區(qū)別時,曾這樣說:我們要掌握的知識就像這個“魚”,如果只懂得把魚拿回家去煮著吃,吃完了這條魚,就只能干餓肚子了,我們還需要學會打魚的方法——怎樣尋找魚,怎樣打到魚,這就是“漁”,就是我們要學會探尋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方法。貼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
3.5 善用幽默
風趣幽默是語文教師的魅力所在,是語文教學語言最突出的特征。風趣幽默的語言讓學生沐浴在知識的海洋里,學習起來輕松愉快,課堂中充滿生機與活力。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就極力主張“要把課上得情趣橫溢”。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學生上課容易走神、發(fā)呆,甚至“睡覺”。但是如果我們語文課上能適時地增加妙趣橫生的課外知識,這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害怕錯過有趣的知識。這些課外知識哪里來?語文教師要做到多閱讀、多積累、多運用。收集和教材密切聯系的故事、游戲、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等并將其適時地引入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幽默是智慧的閃現,教師幽默的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僅使學生在發(fā)笑的同時領會了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消除了緊張和疲勞,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老師傳授的知識。
總之,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有目的地研討語言藝術的理論與技巧。教學中藝術化的語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讓學生的美好情操和健康心理在我們日積月累的教學中得以陶冶和形成。 一旦我們語文教師掌握了這門語言藝術這把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那么迎接我們的將是中職語文教學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