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友華
〔關鍵詞〕 地理教學;高考復習;
地理圖像;讀圖能力;
基本要求;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5—0077—01
地理圖像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重點,其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在地理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地理圖像的判讀已成為高考文綜考試的核心,也是地理試題中最富于變化和創(chuàng)新的地方。因此,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地理圖像的類型、特點、考查方向、能力要求,則成為高三地理復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地理圖像復習的基本要求
高考地理以能力考查為立意,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以及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地理圖像則是這四種能力考查的紐帶。近年來的高考地理考試重在考查考生地理圖形語言的閱讀理解能力、圖圖轉化和圖文轉換的能力,要求考生通過對圖表信息的提取、發(fā)掘來概括、歸納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與變化規(guī)律。以2009年、2010年、2011年高考全國文綜卷Ⅱ為例,每一地理題組或每道地理題幾乎都配有圖像,“無圖不成題”已成為地理考試的表現(xiàn)形式,且試題圖像更為鮮活,承載的信息更為豐富,對考生讀圖能力和圖文轉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考復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強化地理圖像復習,積極地引導學生用地理圖像解釋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分析其分布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和想象能力,力求使學生做到圖文互相轉換,能用專業(yè)術語表述圖像中隱含的豐富地理信息,教會學生將教材文字內容自如地轉換成地圖,并將圖像隨時“譯成”相關的文字內容。學生在復習中,要做到“圖文互動,題圖并重”。“圖文互動”,既強調對“圖”的填繪、判讀、挖掘、加工,又重視用“文”來描述、概括、歸納、闡釋、評價等,二者要緊密聯(lián)系起來;“題圖并重”則要求多用地理圖像來“設問解題”,學生應在問題引領的基礎上,進行填圖、繪圖等,并對圖像信息進行提取、分析、加工、歸納,從而提高自身的“圖感”和“題感”。
二、地理圖像復習中的注意事項
1.讀圖要有明確的基本要求。讀圖時能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辨別方向,能讀某任意地點的經(jīng)緯度約數(shù);能在地形圖上識別地形類型、判斷出山脈走向和坡度的陡緩;熟悉常見的符號和注釋;能看懂不同比例尺的地圖及不同內容的地圖;能根據(jù)地圖獨立地分析一些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征,以及各地理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能對照幾種不同內容的地圖,綜合概括出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或者歸納出一個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
2.重視地理位置的判讀。讀出圖中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是最基本的讀圖內容和讀圖要求。學生判讀某地理位置時,應包括緯度位置、經(jīng)度位置,可以通過圖中的經(jīng)緯線來判讀,同時要從圖中讀出海陸位置和地理事物之間的相對位置。判讀相對位置時,要學會利用經(jīng)緯線來確定方向。
3.將不同內容的地圖疊加起來判讀。學地理不光是記憶,還要認識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地理事物相互之間的關系。將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國家的各種地圖“疊加”起來讀,能使學生掌握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國家的地理特征,理解其成因。如,將地形分布圖、氣候分布圖與農業(yè)分布圖配合使用,可以分析地形、氣候對農業(yè)生產(chǎn)和布局(農業(yè)區(qū)位)的影響。
4.提高填圖和繪圖的能力。通過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填圖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做填圖題時要注意的是:不能照著有關圖抄,而是要默填,做到看書不填圖,填圖不看書,這樣才會有好的練習效果。相對填圖來說,動手繪圖的效果會更好。繪圖可以用現(xiàn)成的輪廓圖,也可以自己畫簡單的輪廓圖,然后在圖中填畫其他內容。在繪制地圖時,用面狀符號時要注意方位和大??;用線狀符號時要注意山脈走向、河流的流向、線條的粗細、線條的曲直;用點狀符號時要注意其在圖上的位置;字體大小要適中。
總之,高考地理復習不能脫離圖像,更不能圖文分離。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隨時查看或判讀地理圖像的習慣,要讓他們將常用圖像植入腦海,形成“思維”圖像,這樣學生在面對高考文綜試卷中有關地理圖表的考查內容時才不會慌亂,解題才能夠游刃有余。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