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 張智勇
摘要: 作者以《托起草原》一課教學實踐為例,指出散文教學要轉化為美的再現(xiàn)、美的欣賞和美的創(chuàng)造,有效地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呼喚具有審美特質(zhì)的散文教學。
關鍵詞: 散文教學審美素質(zhì)《托起草原》
《托起草原》(作者潘月,初中九年級上冊,鄂教版)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詩意盎然的草原風光長卷。我們可以從作者描寫的美妙草原風情中引導學生感悟欣賞散文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語言美。
一、引導學生鑒賞意境美
“意境是作家主觀情景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鑒賞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著其通達意境的路途,領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場景,從這種場景的或閃爍而過或慢速顯現(xiàn)之間,捕捉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在教學《托起草原》這篇散文時我要求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進行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與作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這樣就能品出其中的韻味,得到藝術的享受?!锻衅鸩菰方柚谌谇槿诰暗膶嵕懊鑼憚?chuàng)設情境,追求了一種“真力彌漫,萬象在旁”的藝術美,且看下面一段描寫:
一場新雨,跟著一陣微風,青草婆娑起來,忽擺忽動,忽俯忽仰,歌態(tài)輕柔,舞姿妙曼,巡巡碧浪卷向天邊,使整個世界變得芬芳。朵朵白云似簇簇玉蓮,凝結在半空一動不動,陽光拂來,將綠野戳點得深一塊,淺一塊,而無論深淺,永遠是本色。一群群棕色的馬、黑色的牛、白色的羊,如同一堆堆撒落在巨大綠毯上的黑白珍珠,使人不忍拾起,反倒走過去,盡可能近些,去傾聽最原始質(zhì)樸的語言。這里水量充足,除了牧場,還有大片的沼澤,上面勃勃生長著叢叢灌木,碧森森,綠茸茸,一直伸向層層遠山。
作者筆下的夏季草原,儼然是一幅風景畫:壯闊的草原、無垠的蒼穹是背景,婆娑起舞的雨后青草、玉蓮般的簇簇白云、黑白珍珠般的牛羊、碧森森綠茸茸的灌木是點綴其間的景物,青、綠、黑、白、棕是五彩斑斕的色調(diào),舞姿曼妙的青草、悠閑自在的牛羊則使畫面充滿靈動與活力……這些情境,既是實境的描繪,又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可謂是以實寫虛,虛實相生。這一段描寫,既有客觀的物象,又有主觀的情意,作者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實相生、動靜結合、色彩斑斕、靈動清新的藝術世界。
二、引導學生鑒賞情感美
情感是文章的內(nèi)在生命?!扒檎呶闹畯健?,“繁采寡情,味之必厭”。(劉勰,《文心雕龍》)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組織人、事、物、景的重要線索,它使作品的結構顯得緊湊嚴密、波瀾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靈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將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間??梢哉f,一篇優(yōu)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兩種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寫景是為了抒情明理。若離開了情,景則失去了生命力。散文中抒情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作者真切而濃郁地謳歌了大草原的美麗與壯闊,是作者用自己的生活體驗釀成的一杯美酒,教學時要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抒發(fā)情感的句子和段落細細品嘗,好好體會它的甜美與芳醇,感悟作者豐富而復雜的情感美,學生要明了作者主要運用了間接抒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如:“一場新雨……去傾聽最原始質(zhì)樸的語言。”“億萬棵粗細均勻的白樺,……等待著暖融融的夕陽。”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對草原景物作客觀的描述,但實際上,作者表達的是對草原壯闊綺麗風光的贊美和喜愛之情?!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果不是對所描寫的對象寄予深情,就不會有如此細膩生動的描寫。作者把草原寫得詩畫般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綺麗風光的贊美與喜愛。青草似有人性,牛羊美如珍珠,白樺好似少女……這該是多么美妙,作者對草原上一草一木深含感情,但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對景物的進行精心描摹,這就顯得委婉、含蓄,韻味悠長。
作者對草原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也是飽含激情的描寫。草原的歌,凄婉悠揚;草原的酒,淳美壯烈;草原的男人,豪情豁達。對這些濃郁的民俗大事渲染,表達了他對祖國邊疆人文文化的熱愛與傳承;表達了他繼承傳統(tǒng),保留特色,永遠托起青青草原的美好情感。
三、引導學生鑒賞語言美
散文美妙的意境、豐富的情感都是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人稱散文為“美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的“語言美”。這種“美”,很特殊,它像詩話,凝練、優(yōu)美、形象,富有含蓄美;它又像口語,淡濃咸有,自然流暢,朗朗上口,富有音韻美。我們分析散文的語言就是要品味散文的“語言美”,通過分析,從中汲取營養(yǎng),受到感染,熏陶,得到美的享受。美學家桑塔耶納說:“語言首先是一種音樂,它所產(chǎn)生的美的效果是由于它本身的結構,當它結晶成一種新式樣時,它就賦予經(jīng)驗一種料想不到的形式?!蔽液蛯W生一起反復品讀揣摩《托起草原》一文,奇文共賞,歸納總結了《托起草原》,在語言上有如下亮點。
(一)充滿詩情畫意的草原自然風光的描寫。
婆娑起舞的雨后青草、玉蓮般的簇簇白云、黑白珍珠般的牛羊、碧森森綠茸茸的灌木,五彩斑斕的色調(diào)和耀眼聰明的花,這一切如詩如畫,令人神往。尤其對茫茫林海的描寫:株株白樺,鋪天蓋地,排山倒海,風姿優(yōu)雅,亭亭玉立。這就使得草原林海既顯示令人驚嘆的陽剛之氣,又具有玲瓏剔透的陰柔之美。這些描寫草原自然景色的語言抓住景物特點,精煉準確,清新明快、優(yōu)美而富有感情,飽含詩韻。
(二)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方式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和語言美感。
1.“一群群棕色的馬、黑色的牛、白色的羊,如同一堆堆撒落在巨大綠毯上的黑白珍珠?!弊髡甙巡菰茸鳌按缶G毯”,馬牛羊比作“黑白珍珠”,比喻新奇,形象生動,顏色對比給人美感。
2.作者寫草原的花,既耀眼,又聰明。說它耀眼,是因為在茫茫的草原“從初春的嫩綠到晚春的黃綠,永遠是單一的色調(diào)”;說它聰明,是因為這些花“懂得在哪里開,問什么而開”。作者把花擬人化,讓它富于靈氣,充滿活力,討人喜愛,最大限度地展示生命的價值。作者化無情為有意,融哲理于詩情。這些語言給人啟發(fā),催人向上,富有哲思美。
3.作者寫草原的歌:“秦腔之所以頓挫高亢,是被直上直下的黃土高坡逼出來的;越曲之所以流轉細膩,是被如花似水的秦淮煙柳拂出來的;而草原的歌,是牧人騎著馬,立在草丘上吼出來的?!边@些排比句不但增強了語言的氣勢,而且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整句和散句的結合,疊字的運用。
1.作者善于運用短句,通篇采用整散結合的語言,讀起來既有緊湊急促之美,又有舒緩暢達之感。比如寫草原的酒:“撕著羊肉,揮著豪情,一口一口喝下去,碗碗見底。”“人最大,昂揚七尺,與天相接?!边@些散句讀來節(jié)奏明快,鏗鏘有力。后面部分作者再用整句解釋草原男兒:“作為草原男兒,他們在醉倒前最想弄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是否真的無愧于天地,無愧于朋友,無愧于這淳美壯烈的酒?!遍L短句的運用使語言富于變化,飄逸舒展,活潑多姿,有行云流水的音律美,朗讀起來亦如山澗峽谷中的一脈清泉,無拘無束。
2.本文還運用了大量的疊字疊詞,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草原的美景,而且有一種音韻美。巡巡碧浪,族族玉蓮,潮潮的樹枝,靜悄悄的黎明,暖融融的夕陽,一群群,一堆堆,碧森森,綠茸茸,亭亭,緩緩,長長,遠遠,聊聊……這些疊字疊詞的運用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散文的語言藝術。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