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摘要:文章介紹了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的智能化傳播方式的意義,發(fā)展現狀,實現的可行性方案和工作原理與基本運行流程,對認識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新的信息傳播形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智能化傳播;數字導航系統;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TP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8-4509-03
Digital Libraries, Museums Navigation System
FANG Yuan
(The Changqing Oilfield News Reporter, Xian 71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gital library, Museum of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status, the feasible schemes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and basic operation proces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gital library, Museum of new information trans? mission patter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digital navigation system;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導航系統是一種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引導讀者(觀眾)通過人機交互實時控制的方法瀏覽獲取知識信息的高級多媒體方式。是以3維空間視角進入虛擬場館的智能化傳播信息手段,它實現了普通傳播方式向虛擬仿真技術領域的拓展與技術進步。這一技術的應用標志著圖書館、博物館的信息傳播形態(tài)走向復合型“全媒體”的發(fā)展趨勢。
1項目背景和發(fā)展概況
1.1項目提出的背景
首先,從社會發(fā)展角度看,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重要時期?!皩Ш较到y”是計算機動漫產業(yè)在文化傳媒領域建設的一個新課題。建立“導航系統”順應了文化繁榮發(fā)展的社會形勢要求。
第二、從技術進步角度看,建立“導航系統”是“全媒體”立體化傳播形態(tài)的技術進步要求。業(yè)界當前熱議的“全媒體”乃與之緊密關聯?!叭襟w”是綜合運用各種媒體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傳播內容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是一種新的傳播形態(tài)?!皩Ш较到y”正是對立體化傳播形態(tài)的應用和普及。
第三、從信息服務方式角度看,建立“導航系統”是圖書館、博物館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融為一體的新的服務形態(tài)。有資料顯示,由于分區(qū)布局的地理原因,文化資源豐富的陜西省目前有18所藏品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學術價值珍貴的高校博物館,大多數處于與世隔絕,長久塵封,難見天日。為避免同樣的尷尬局面不斷重蹈覆轍,十分有必要大力發(fā)展數字化及全面智能化服務手段,使之走出深藏的學院高墻,重見天日,最大限度地面向社會,服務于公眾,體現和發(fā)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和利用率。使圖書館、博物館成為實體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融緊密融合的新的服務形態(tài)。
1.2項目發(fā)展概況
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導航系統的主要技術是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最早是由美國研究人員成功研發(fā)應用在飛行模擬器LIMK上的技術。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將此技術又率先成功推進到航空航天領域,簡稱VR。
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導航系統”是虛擬制造技術VR在現代數字傳播媒領域的應用。它突破了普通網站技術的界面模式,實現了人機互動,形象化界面的動態(tài)化瀏覽。它的底層基礎性技術是計算機軟件程序編程與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寬帶網速不斷提高的趨勢下,具備優(yōu)良的遠程信息傳輸瀏覽的效果,標志著網絡技術與動漫技術的完美結合,高起點的反應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結合,屬于前沿性文化成果。
兩年前,中國首都圖書館、首都博物館以及部分高等院校等已經陸續(xù)在各自的官網中開始使用了3D動態(tài)的實時互動場景漫游‘?!拔靼步ㄖ萍即髮W建筑數字博物館”、第四軍醫(yī)大學等高校也已開發(fā)了3D自動播放重點學科內容及課件的功能,走在各高校的前列。該項技術不僅適用于數字圖書館博物館還適用于、科技館、展覽館、會展中心、教學實訓基地以及虛擬安全測試、醫(yī)學臨床模擬、自然災害模擬、手機娛樂和撥號導航、文化娛樂等其它場景與領域。使用了這一技術,讀者(觀眾)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全天候
瀏覽體驗和享受到高仿真的場景漫游和逼真的互動操作,生動、直觀,在現場感和娛樂感中獲取知識與信息。
1.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現已建成的大多數圖書館和博物館都是實體型的。近幾年發(fā)展的數字化圖書館其網站的瀏覽方式尚屬于傳統的靜態(tài)排版方式,屬于典型的常規(guī)型網頁瀏覽檢索形式,在全媒體迅速發(fā)展的趨勢下,與時俱進、拓展充實、完善和在新起點上進化升級實體型圖書館和博物館現有的傳播方式勢在必行。在國家文化產業(yè)大力發(fā)展的新形勢推動下,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導航系統”順應了這一發(fā)展需要,將進一步提升數圖書館和博物館內在的科技含量和藝術價值。將促進實體形態(tài)的數圖書館和博物館與數字化智能化人機互動形態(tài)以及網絡化的進一步結合。
2技術方案和建設規(guī)模
“導航系統”可分以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基本方式。動態(tài)方式中又可分為實景拍攝方式和3D模型創(chuàng)建模擬方式。規(guī)模可大可小。實施中可以分階段,循序漸進,逐步完成。
第一階段,主要以靜態(tài)圖片瀏覽、自動漫游、實景視頻漫游為主要方式。在一般中小型圖書館、博物館的某一個場館內率先進行展開試驗,網站鏈接時從局部小規(guī)模嵌入試行,試運行取得成功經驗后再逐步擴大成果。這樣規(guī)模較小,“短、平、快”發(fā)展,投入成本小,且收效甚快。
第二階段,在“導航系統”靜態(tài)圖片、實景漫游、3D漫游的基礎上中逐步添加VR功能,實現人機互動展示內容即虛擬現實適時導航系統的核心功能。這一功能可以按場景內容主次有重點地安排。
具體實施方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下:
2.1信息采集
由專業(yè)人員人先對需要登錄播出的“導航系統”信息與模型經過展播計劃確認后進行場拍照、測量獲取原始數據,編輯整理。有一部分在現存的展示檔案中的資料可進行直接拷貝,如博物館現有大量的圖片即可直接復制使用。博物館的標本實物等信息資料可逐項拍攝存取。圖書館內外景可采用動態(tài)結合靜態(tài)實景拍攝,重要的部分模型局部用3dsmax創(chuàng)建,保存在數字化信息資源素材庫中整編備用。
2.2模型創(chuàng)建
“導航系統”首先需要創(chuàng)建3維數字化圖書館場景對象模型素材庫。其基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選用3Dsmax、Maya等三維影視特效動畫軟件,創(chuàng)建制作出符合場景實際比例關系的三維“場館”的全景或者重點區(qū)域的三維場景室內外模型素材;創(chuàng)建重要模型、標本、展品等三維高仿真模型素材。創(chuàng)建步驟包括3D編輯網格建模、場景材質賦值、模擬環(huán)境光源、烘焙貼圖、創(chuàng)建生成攝像機自動漫游動畫等主要關鍵環(huán)節(jié)。最后修改和渲染生成AVI、MPG等格式的終極視頻素材信息產品。所涉及到的外圍軟件包括AE、PS、Prm、Flash、CAD等平面制作、動畫合成、后期編輯軟件。另外還可以采用視頻錄像混合模式、靜態(tài)圖片模式集成混合編輯等模式,即多種媒體混合編輯的方式編輯整合素材。這樣能充分發(fā)揮現有各類常用技術設備的功能,降低技術門檻,兼容和豐富素材內容,便于普及推廣。
2.3軟件轉化
將上述自動漫游動畫轉換制作為具有虛擬現實互動(自動或手動)功能的場景導航漫游動畫。主要是指將3D源文件導入虛擬現實軟件VRP,再次進行互動功能的編輯加工制作。如VRP-IE支持3dsmax源文件的導航地圖,可設計制作在導航界面(地圖)上設定熱區(qū),鼠標快速單擊指定瀏覽到讀者(觀眾)感興趣的區(qū)域實現播放。較成熟的案例詳見中國國家圖書館“場館漫步”和首都博物館瀏覽區(qū)按鈕。隨后,將轉化成為適合網絡運行瀏覽播放的具備互動功能的視頻文件。繼而,逐步實現和和滿足全方位實時場景導航和大規(guī)模場景以及數據庫的網絡瀏覽。這些成果還可以轉化成為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內人機互動的多點觸摸、幻影成像等延伸立體化傳播形產品之信息數據需要。這一步一般在國家級場館有條件采用,技術難度較高、技術投入成本較大。在中小型場館考慮到降低成本,第一期建設可知選用自動瀏覽模式。該模式可不使用上述導入VR的軟件程序。只設計“場館”各分館總圖瀏覽、圖書館、博物館外觀以前廳瀏覽等某一部分的自動瀏覽功能。這樣可降低成本投入,實施難度低。后期可逐步在重要的關鍵場景部分植入適時手動功能。分步驟分階段地實施。
2.4網頁鏈接
完成上述步驟之后,將“導航系統”虛擬現實文件鏈接植入在用戶網站服務器內。繼而介入設計相關操作的網站系統內部路徑和嵌入后臺系統鏈接進行設置與測試。同時進行網頁主界面的點擊按鈕的外觀與功能的設計,即在主界面上設計安裝嵌入“場館”鏈接按鈕。
設想與基本思路可參見《虛擬現實圖書館可行性方案研究----基于中小型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等文章中有相關的論述。上述整體方案的基本流程思路圖如圖1所示。
3建設條件與工作環(huán)境選擇
3.1硬件軟件條件
要長期考慮制作方案的設計制作,一個展館“導航系統”需配備計算機2至3臺固定編輯制作使用,其中配備中高端CPU、內存在4G至8G、顯卡為1G、顯示器26吋的工作主機2臺?,F有辦公電腦若干作為外圍輔助設備設計使用。需滿足單個項目在200萬面的場景創(chuàng)建、渲染、自動優(yōu)化等技術要求,保證項目文件快速流暢運行。一般圖書館、博物館服務器的信息儲存量是可以容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