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勝 張曦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是民族的未來和祖國的希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將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關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前景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對于確保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具有重要意義。
1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
當代大學生以90后為主,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帶來了我國經濟、政治、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在這一歷史時期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因而隨之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就政治思想表現而言,當代大學生總體思想道德狀況是健康并且積極向上的。他們大都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祖國的前途命運十分關心,并且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榮譽感。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顯示,97.9%的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91.4%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強我國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在入黨動機方面,“追求理想信念”被排在了入黨動機的首位。大學生對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形勢也較為關注,對住房問題、分配不公問題、社會腐敗現象、社會治安問題、國企改革與發(fā)展問題以及最近的黃巖島爭端等問題都比較關心,顯示出較高的政治敏銳性。但同時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社會主義的理解上存在一些片面、模糊以至錯誤的認識;對現實社會、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感到困惑不解,對一些矛盾現象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這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對他們做出引導的地方。
就道德意識狀況而言,當代大學生呈現出復雜性和多元性。首先,是非感強烈,崇尚高尚情操。大多數學生信守和推崇樂于助人、富有愛心,敬老愛幼等美德。很多大學生希望自己做一個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人,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時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要求強烈,希望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高效的社會。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們愛憎分明而不加掩飾。對社會上存在的不道德行為,如唯利是圖、坑蒙拐騙等,他們甚為反感并且深惡痛絕。第二,當代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價值觀迷失。當代大學生雖然在道德認知方面令人較為滿意,有積極向上的美好愿望,但是在道德行為方面卻存在與認知脫節(jié)的現象,令人擔憂。如口頭上追求理想渴望成就,在現實中卻缺乏實干精神;崇尚真善美,但自身卻沒有注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希望建立和諧公正的社會秩序,而自身卻不甘愿受到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而對于人生價值和人生追求方面,90后大學生更多崇尚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的思想,忽視集體的作用和人際交往。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帶來了多元的文化與思想,卻也使得許多傳統道德美德喪失,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
2 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任何一個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標,總是和社會性的需要、時代的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脫離了歷史前進的方向和為人類造福,為社會作貢獻的思想,人的才智就會受到抑制。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思想,缺乏基本的道德,最終只能被社會所淘汰。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加強主流思想道德的宣傳與教育,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與思想認識水平。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給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度,社會工作系統特別是高校教師必須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齊抓共管,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從而使他們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另外還要繼續(xù)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第二,加強思想道德環(huán)境建設,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道德情操。高校應依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來規(guī)劃和制定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另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的基礎上加強人文教育與關懷,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文明、健康、和諧、富有朝氣的校園文化和氛圍。高校必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管理工作引起重視,盡量擺脫“兩課”以往那種空洞說教、學生缺乏興趣的局面,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實用,與時俱進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建立有教育意義的景觀等,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整合學生的道德行為,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第三,發(fā)揮高校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千百年來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只有首先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德才兼?zhèn)涞淖鋈藰影澹艜箤W生產生巨大的心理磁力,從而自覺地接受影響。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多形式、多渠道對教師進行良好師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要注重發(fā)揮學生黨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帶頭作用,以黨員的先進性帶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注重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作用。
第四,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與現實結合起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立足于現實和實踐的。當前社會發(fā)展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如就業(yè)困難、社會分配差距擴大、貪污腐敗等現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了不利影響。教育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要從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fā),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和實際困難作為切入點,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使學生們在得到關愛的同時,又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總之,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問題。今后要積極探索新時期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不斷搭建工作平臺,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師德師風建設,推動高校各項工作科學發(fā)展,營造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
參考文獻
[1]蔡炎斌,劉鐵芳.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及對策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1.
[2]李光武.淺談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成因及解決的策略[J].改革與開放,2009.11.
[3]賽曉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論叢,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