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斌
[摘要]根據日本牧田本部經驗并結合牧田中國工廠的實際情況,構建出一套具有牧田特色的品質管理辦法,確保能在產量大幅增加和新產品不斷投入生產的情況下,以保證牧田產品的高質量。
[關鍵詞]牧田電動工具人才培養(yǎng)新產品管理供應商管理
牧田株式會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專業(yè)生產電動工具的制造商之一,總部位于日本愛知縣安城市,公司創(chuàng)業(yè)于1915年,主營業(yè)務包括電動工具、木工機械、氣動工具、家用以及園藝用工具等的研發(fā)設計、制造和銷售。
憑借著近百年歷史的經驗積累,同時率先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電腦進行立體設計,以高自動化的機械工藝生產流程,嚴格的品質檢驗和性能安全測試,打造專業(yè)的電動工具。公司以全球九家獨資自置大型生產工廠和一家設備先進的綜合研究所為鞏固基地,配合海內外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子公司,推行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計劃。牧田牌電動工具一直以耐久性好、質量穩(wěn)定性高倍受各界專業(yè)人士所青睞。
秉承著牧田的專業(yè)精神,牧田株式會社于1993年12月就在江蘇省昆山市獨資興建了牧田(中國)有限公司(簡稱“MCC”)。借助于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飛速發(fā)展,公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0年11月,牧田株式會社在昆山市綜合保稅區(qū),增資興建了第二家工廠牧田(昆山)有限公司(簡稱“MKC”);2006年5月,牧田株式會社再次增資,在昆山市成立了牧田(中國)有限公司的分支工廠牧田(中國)有限公司分工廠(簡稱“MCCF”)。此外牧田公司還先后在國內成立了總數超過二十家的銷售分公司、分店。公司得到了高速的發(fā)展,產量和銷量連年創(chuàng)新高,這始終與牧田獨特的質量管理體制密不可分。
牧田公司根據長期的管理經驗積累構建出一套具有牧田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使牧田公司全員和供應商都具有了一定的品質意識和處置能力。通過公司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品質要求的統(tǒng)一,將品質管理變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如密不透風的墻,在維持牧田牌電動工具專業(yè)品質的同時,將一切重大不良問題消滅在公司內部,使問題產品不流到客戶的手中。
牧田特色質量管理體制主要包括人才培養(yǎng)、新產品管理、供應商管理三個方面。
一、人才的培養(yǎng)體制
提到牧田的特色管理首先要說明的是人才的培養(yǎng)體制。人才作為企業(yè)發(fā)展的基石,是一個企業(yè)生存的根本,牧田視人才為企業(yè)質量保障發(fā)展的第一要素。為了使新員工能在最快的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要求,早在牧田中國工廠成立之初就著手建立員工培訓的體制,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工作規(guī)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并通過班組負責人的考核確認,來保證上崗。但是隨著公司的迅速擴展,新進員工的急劇變化,原來的教育體制不能適應牧田公司的發(fā)展需要。在2006年牧田成立了專門的教育班,并由指導者以上人員共同參與,全面負責公司人員的教育以及考核。同時為了適應生產和質量要求的需要,進行了教育資料、考核內容以及教育體制的多次完善。使現(xiàn)在的牧田具備了穩(wěn)固的金字塔人才結構,滿足了各個部門的不同崗位要求。
以品管為例進行以下說明,穩(wěn)固的金字塔型人才結構如下圖:
品管人員通過1.E級(新進員工)、2.D級(單一技能檢查員)、3.C級(多種技能檢查員)、4.B級(初級指導者)、5.A級(指導者)、6.QE(工程師)構成金字塔型結構。一名新進員工入公司后,除了整個公司的一些規(guī)章教育外,品管進行兩周的崗位教育,一周的技能提高教育,并通過一定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成為上崗的E級員工,并對不合格的員工進行再教育,從而充分保證了新進員工的能力。之后又以半年1次的頻度對員工的技能進行教育再提高,由中高層管理人員對整個教育過程進行考核評定,進一步充分保證了每次教育的質量和考核的有效。通過這樣的教育和考核對有一定技能的員工進行認定升級,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在今后承擔更高要求的工作內容。使品管員工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時,給公司也做出了更大的貢獻,牧田公司和個人得到了雙贏。
在教育內容方面也進行了相當多的擴充,由原來單一的崗位資格教育認定相關知識,擴展到了從新進員工E級上崗資格到QE指導者的6個不同職責的技能等級的資格教育知識;由原來單一的檢查方法教育知識,擴展到檢查原理、檢具選擇、檢查精度、標準的制訂、基礎知識、管理方法、數據分析、工程診斷等更全面的教育知識;由原來單一的電動工具基礎知識,擴展為氣動工具以及引擎工具等基礎知識。使教育內容從各個方向上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也使教育內容匯集成了牧田品管最豐富的經驗財富之一。
對于教育,牧田公司高層自始至終十分的重視,每一次教育計劃的制定、實施過程和考核結果,都必須通過上層的商討確認。并能非常慎重地處理每一次教育考核,從而保證每一次教育的效果,同時能充分發(fā)掘員工的能力,給維持牧田特色的管理體制提供最好的人才,滿足每一個工作崗位的需要。
二、在新產品管理體制方面
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研發(fā)新的產品以適應市場的要求,能使公司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這是現(xiàn)代公司生存發(fā)展的法則。市場競爭越激烈,新產品的投放頻度可能就會越高。作為世界500強企業(yè),牧田公司通過搶先一步、快人一拍地研發(fā)生產新品,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話語權,這也對牧田品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長期的經驗證明,在整個產品的設計、試樣、試生產、量產等過程中,試樣階段的溝通、評價、量產管控方案制訂等方面進行是否充分,已經能決定了量產階段是否會頻發(fā)質量問題。在試樣階段適當的多投入一分力量,量產中也就會得到多于一分的穩(wěn)定。因此牧田公司在新品試樣階段也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物力,并通過比較復雜完備的管理體制,來有條不紊的管理新產品進程,使新產品源源不斷的被推出,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下,仍在不斷的完善。保證了牧田公司所有新產品都得到了良好的開端。
以一科室擔當主導,多科室分階段參與,從不同的知識面對新產品進行綜合的評價。通過合理的責任分工來進行問題的發(fā)現(xiàn)、商討和解決,確保新品質量問題壓縮在試量產前全部處理完成。同時為了保證部品的量產可行性,通過與供應商的共同商討,制定嚴謹的檢查項目、統(tǒng)一的檢查方法與檢查檢具。以供應商實際的檢查結果是否與牧田的檢查結果相一致等各項工作,來保證供應商的量產管理要求與牧田的要求一致。對復雜產品、問題產品牧田公司會派專人對供應商生產現(xiàn)場進行診斷以確認量產的可行性,對存在的問題同供應商一起在限期內進行改善。當所有的要求在量產前完全統(tǒng)一后才可以開始進行試生產。當然遺留問題仍然可能存在,對于遺留問題通過合理的檢查方法和檢查頻度,確保不良品能100%被隔離,并由前期負責部門對保留問題繼續(xù)進行調查解決。一旦解決,就以書面資料長期保留作為牧田公司長期的財富。對類似品的解決,在新產品的研發(fā)中直接起到了借鑒的作用。
新產品的質量保證不能只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需要很多部門的共同協(xié)作。通過所有涉及部門以“將所有組裝部品安全、穩(wěn)定、可持續(xù)量產的做出來”作為統(tǒng)一的思想路線,進行多部門確認,多層次確認;分工明確,多頭并進;以統(tǒng)一的納期為主導等管理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工作事項,并使產品量產后可安全、持續(xù)、穩(wěn)定的生產。
三、在供應商管理方面
牧田視供應商為自己的一個合作伙伴來進行管理。在管理的過程中始終讓供應商的高層理解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做到雙贏。更讓供應商高層了解到品質管理的水平低下直接就會導致成本的上升,甚至危害到自身的發(fā)展,從而使供應商從思想上配合牧田公司品質改善的推動工作。供應商水平的提高保證了牧田公司部品的的質量,從而更穩(wěn)定了牧田公司產品的質量。
只有讓供應商了解自身的狀況,認清自己管理存在的缺陷,供應商才會有方向進行改善。牧田公司通過供應商客觀真實的評價,每月向供應商發(fā)布品質數據報告,使供應商高層及時了解到自己公司的品質狀況。通過多方面的比較使供應商及時了解自身的品質變化狀況,也了解在牧田同類的供應商中所處的位置,提高了問題供應商對自身改善的緊迫感。同時牧田公司對品質管理能力處在較低水平的供應商采取主動地提出改善指導意見,讓供應商感受到牧田公司是作為一個合作伙伴來進行改善商討與指導,從而更加積極配合牧田的改善要求。對不能積極配合進行改善的供應商牧田公司通過采取減少定單等措施來施加壓力推動改善。而對質量管理比較好、成本合理、嚴守交期的供應商給予通報、加大合作等獎勵,從而不斷的提高整體的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
牧田公司對于重要的和品質不穩(wěn)定的供應商,集中了公司的精銳,并按特長進行分組,每年度對重要供應商有步驟的實施供應商體制上的改善。在每年指導開始前,以高層推進會的形式,向被指導供應商推導牧田公司的年度目標改善計劃,使供應商的高層能參與牧田組織的改善指導方案中。更讓高層了解提高品質的必要性,使牧田提供的改善方案能在供應商內部從上到下迅速的落實。一旦供應商品嘗到改善帶來的好處后也會更配合牧田的改善指導工作,使牧田的改善計劃得到持續(xù)的執(zhí)行。通過牧田公司的品質數據結合供應商的內部品質數據進行分析確認出前期供應商存在的管理缺陷,并依據分析的結果進行現(xiàn)場論證以及實際管理狀況的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總結出年度重點的改善項目,并與供應商一起商討實施的方案和步驟。牧田的指導擔當在平時的工作中隨時對擔當供應商的品質異常事件進行確認,一旦出現(xiàn)其他管理漏洞時,立即指導供應商實施限期內的整改方案,以提高供應商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擔當指導者還必須通過每月的數據分析以及供應商的改善實施進度報告進行改善進度和效果的監(jiān)督確認,以保障供應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重點的改善項目。在對重要供應商改善指導的同時,對重要供應商的檢查人員也必須進行檢查能力以及指導能力的認定。對供應商檢查人員認定分為指導者和檢查員。供應商被認定的人員必須是從事檢查工作的一線人員,指導者則為檢查相關人員的班長以上人員,并以出庫檢查的人員優(yōu)先,巡檢的人員為其次。并且以供應商實際部品檢測和記錄為測試考核項目,這樣即確認了供應商的實際測量能力和測量精度,又保證了牧田檢查與供應商檢查的統(tǒng)一。對于指導者除了必須具備掌握測量的技能外,還必須了解牧田公司的產品運作流程、一般事件的處置方法、牧田的品質問題對應流程等一系列知識,并能獨立對公司內員工進行教育考核。通過指導人員對自身員工的教育充分保證了牧田供應商的所有檢查員具備了與牧田公司一樣的檢查能力。除此以外,牧田公司還通過不定期的現(xiàn)場確認、每批次的進貨檢查等方式對供應商進行教育效果的確認。保證了供應商能把不合格部品檢查出來并留在供應商公司的內部處理掉,把合格部品送到牧田公司來。僅在此活動開展當年,重點指導供應商的不良率下降了25%以上,有效的提高了重點指導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水平。
對牧田公司比較重要的并且品質管理能力比較好的供應商,牧田公司對其實施定期檢查,通過中高層管理人員現(xiàn)場的確認,把牧田公司最新的管理理念以及品質要求傳達出去。同時既把握供應商可能存在的潛在隱患,又能學習到供應商好的管理理念。而后把學到的好的管理理念運用到提高牧田品管的自身管理上,并向管理差的供應商進行推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整體質量水平得到提高。
在供應商管理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就是牧田公司推導的變化點管理。在日常量產中不良品的產生往往受到很多因素變化的影響,一點小問題不重視很可能就會演變成重大的質量問題。如果供應商在實施變更前將信息以及變更后的樣品在供貨前提前交付牧田公司確認,就完全可以避免不良的發(fā)生,從而大大降低了整個供應鏈沒有必要的損失。
在變化點的實施要求中,牧田公司明確定義了什么是變化點(供應商生產工序中因人、機、物、法、環(huán)境等發(fā)生變化,導致生產加工的部品從物質、尺寸、外觀等發(fā)生變化的因素稱為變化點)。通過與供應商簽署正式的合同,并以正式會議對變化點的管理方式進行說明和推導,要求供應商明確在變化點管理中的責任和義務。由供應商依據自己的工廠特性和牧田變化點管理的要求制定供應商自己變化點管理規(guī)則并切實地實施變化點的管理。另外牧田公司在工廠審查文件中也加入了供應商變化點實施狀況的確認,對未實施變化點管理的供應商通告整改,因未實施變化點管理而產生質量問題的供應商實施相應處罰,從而大大降低了因供應商內部發(fā)生變化點而導致質量問題發(fā)生的可能性。在變化點管理實施以來,僅實施當年就完成變化點書面聯(lián)絡400份以上,有效的預防了異常事件的發(fā)生。
所要說明的細節(jié)還有很多,所提到的也只是牧田質量特色管理的一個部分。要保持高產量、高質量的量產運作更遠不止做到這些。牧田公司始終以合理的培養(yǎng)和運用為基礎,在維持好現(xiàn)行品質管理體制的前提下,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的總結和反省,不斷的進行質量體制改善,使牧田特色的質量管理體制能最大程度的適應公司的發(fā)展政策要求。在配合公司發(fā)展的同時,始終以“向世界提供用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為質量方針,長期維持牧田公司產品在市場上高品質、高性能、高穩(wěn)定性、高市場競爭力的優(yōu)勢,使牧田特色的質量管理體制成為牧田公司發(fā)展的最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