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摘 要 16-18世紀是英國社會的轉型時期。隨著政治和經(jīng)濟地位的鞏固,英國貴族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顯著提高,逐漸成為文化藝術活動的主要鑒賞者、收藏者和庇護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決定著英國文化的方向。
關鍵詞 英國貴族 收藏 16-18世紀
中圖分類號:K561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the Reasons of The rise of the British
Aristocracy Collection in 16 -18th Century
LIU Dong
(School of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British society underwent its transition during 16-18th century. Along with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tus consolidated,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British nobi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ultural life. They has become the main appreciators, collectors and shelter in cultural and art activities, and in a large part restricted and determined British culture.
Key words British; collection; 16-18th century
16~18世紀是英國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時期,這是一個變遷與穩(wěn)定并存的漫長過程。作為長期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貴族階層也經(jīng)歷了變異和換血,在動蕩中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尤其體現(xiàn)在文化生活方面。
對圖書和藝術作品等具有收藏價值物品的鑒賞和收藏風氣日益盛行,是這一時期英國貴族在文化生活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貴族在這一時期熱衷于收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也服務于政治。
君主立憲制下的爵位恩賜制、長子繼承制和貴族互相通婚,有助于保持貴族集團的穩(wěn)定性,使英國貴族體制得以保存和延續(xù)。政治地位的穩(wěn)固使得貴族們有精力去從事文化活動,“就貴族控制的經(jīng)濟和政治資源而言,他們必然決定著文化的方向”。②
托馬斯·菲利普準男爵,是一位狂熱的藏書家,他瘋狂地收集的各種抄本書達萬卷之多,其規(guī)模遠遠超過當時的大英博物館??骂D家族的羅伯特·B·柯頓 ,是古代手稿、書籍、錢幣的熱心搜集者。伊麗莎白時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柯馬修·帕克收集了大量的早期英文手抄本,成為世界著名的古代手稿收藏家。
英國貴族為了彰顯家世的久遠與輝煌,凸顯顯赫地位與權威,逐漸將收藏推到了一個能夠代表他們特權地位的高度,使其成為了高貴身份的象征。貴族們喜歡收藏書籍和藝術品,并且使之成為傳統(tǒng)。收藏作為提高他們的名望和社會地位的手段被廣泛采用。
參與文化活動,還是貴族的寄托情感的一種途徑,為那些在政治上失意或淡漠于政治的貴族提供了另外的選擇,可供他們消耗多余的時間、精力、財富。③
英國貴族在經(jīng)歷大換血后,鄉(xiāng)紳崛起,一部分貴族陷入窘困。但“作為一個階層,貴族在整個近代早期都是富有的,他們的富有程度尚無人能夠趕得上”,④收入的多樣化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資金去從事收藏活動。
貴族的藏書和藝術品收藏,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炫耀和顯示的目的。從支出情況來看,這一時期英國貴族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都遠遠高于中世紀貴族, 雖然這其中包含著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的因素,但依然能表明貴族有足夠的財富進行文化投資,正是因為如此,貴族們才敢于一擲千金,大膽消費。
英國貴族階層如此熱衷于收藏,甚至不惜冒著傾家蕩產(chǎn)的危險購買收藏品,一反方面是為了炫耀財富,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買賣的方式投機賺錢,從中獲得意料之外的利潤。工商業(yè)的興起、銀行、拍賣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以及新航路開辟以后航海貿易的繁榮為藝術收藏品的交易提供了可能。以羅伯特.亞當為代表的一批英國貴族通過拍賣行將收購而來的大量藏品出售獲得了經(jīng)濟利潤。
此外,一部分鄉(xiāng)紳憑借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獲得了貴族甚至上院貴族的頭銜,謀求政治上的權利,新老貴族之間進而展開了一場爭奪文化制高點的斗爭,這無疑為貴族收藏的興起充當了助推劑。
人文主義思想和新教倫理的傳播以及教育的進步和社會風氣的變化都對16~18世紀英國貴族的收藏行為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6世紀之前,由于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英國貴族尚處于許多文化生活的邊緣。然而,隨著貴族教育的發(fā)展和自身文化修養(yǎng)的提升,他們也開始廣泛參與各種文化藝術活動。
隨著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思潮和作品的廣泛流傳,英國的文學藝術受其影響,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文藝作品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和充實,形式更加多樣,文化氣息更加濃重,其收藏價值也隨之迅速提升。
宗教改革的深入和擴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宗教對文化的控制進一步減弱。在這種情況下,貴族便承擔起了庇護文化活動的職責,并成為這一時期英國文化生活的主導者。
隨著貴族教育的發(fā)展,英國貴族的文化修養(yǎng)逐漸提升,知識分子由教士的一個分支轉變?yōu)橐粋€獨立的群體。貴族當中出現(xiàn)了一批學者文人,從愛好幻想文學創(chuàng)作的薩里伯爵到癡迷戲劇的牛津伯爵,再到致力于保護各種文藝作品的第三代伯林頓伯爵,相當數(shù)量的貴族親身參與到創(chuàng)作或者庇護文藝作品的行動中來。
歐洲大陸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法國貴族奢靡風氣的滲透使英國貴族的欣賞品味得以提升,他們也逐漸意識到了同歐洲大陸在鑒賞和收藏水平上的差距并為縮小差距做出了努力。英國貴族中產(chǎn)生了一批對藝術品收藏的癡迷不亞于意大利美第其家族和法國奧爾良公爵的收藏家:漢斯·舒隆爵士為大英博物館貢獻了主要的藏品,喬治·博蒙特爵士資助興建了倫敦國家畫廊,卡萊伯爵收藏了很多珍貴的書籍和藝術品,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阿倫德爾伯爵為了收藏藝術品,甚至花光了自己的錢財,陷入了債務纏身的困境。
和炫耀性開支一樣,隨著城市中上流社會的發(fā)展,私人收藏風氣日盛,收藏藝術品和資助藝術家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時尚。擁有藏書和繪畫作還是顯示貴族文化品位的證據(jù),他們可以借此向別人公開展示自己的風度、高雅和文化教育水平。
收藏是人類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它也一直被視為個人自我的延伸或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沒有收藏行為,人類的文明難以保存和延續(xù),博物館的很多文物也將不復存在,人們也不可能看到那么多文明的遺跡和文化的記錄。
英國人素來以悠久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而自豪, 并不遺余力地保護一切可以稱得上是“古跡”的東西。在很多英國人看來,嶄新锃亮是庸俗的,年深日久的銹跡則可以平添幾分尊嚴。
與眾不同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地位使英國貴族無法逃避其在16~18世紀文化生活中應當承擔的重要責任。隨著時代的進步,貴族對文化活動的參與程度隨之加深,而收藏作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成為貴族們附庸風雅和標榜身份的重要手段。
注釋
① “貴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的“貴族”是指廣義的貴族。
② 喬納森·德瓦爾德.1400~1800 年的歐洲貴族:65.
③ 見姜德福.16~18世紀英國貴族的社會地位.
④ Lawrence Stone,The crisis of the aristocracy, 1558-1641,P.319.
參考文獻
[1] 姜德福.社會變遷中的貴族,16~18世紀英國貴族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
[2] 閻照祥.英國貴族史.人民出版社,2000.
[3] 朱孝遠.中世紀歐洲貴族.華夏出版社,1996.
[4] 莫爾頓.人民的英國史.三聯(lián)書店,1976.
[5] 陳曦文,王乃耀.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 魯仲連.貴族之后—西班牙、英國博物館之旅.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 喬納森·德瓦爾德.1400~1800年的歐洲貴族.商務印書館,2008.
[8]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9] Brano blasseue著.滿滿的書頁—書的歷史.余中先,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10] H. 凱曼.1500~1700年的歐洲社會.倫敦1984年版.
[11] Lawrence Stone,The crisis of the aristocracy , 1558-1641, Oxford U. P., 1967.
[12] Chris Given-Wilson, The English nobility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the four teenth-century political community,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