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泯水
一、檢測的評價單位
小組合作學習的單位是小組,平時檢測后的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將會大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促進組員的相互配合。為了調動每個小組的積極性,可讓前三分之二的小組獲得表彰加分資格。各組參與評價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組長、副組長及組員的得分全部參加評比;第二種是組長、副組長的得分占三分之一,組員的得分占三分之二參加評比;第三種是只評比小組中除組長、副組長外的組員,但都以小組的總分為單位對小組進行評價。
二、檢測前的準備
考前讓各組明確本次檢測的內容和重點,參加評比的對象和要求,提供充足的復習時間和相應的資料。若是學月檢測或全章檢測,可采取第一種方式全員參加評價;若是單元檢測或周測,可選取第二種或第三種方式。這樣,可讓組長認識到:一個小組的組長個人優(yōu)秀,并不代表整個小組優(yōu)秀,要在檢測評比中獲勝并取得高分,每一個組員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增強組員的信心,讓組員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xiàn)。一個班可分成6—9個小組,每小組6個組員,設組長和副組長各一人,編號依次為1、6、5、4、3、2、1。1號負責全面管理,重點帶6、5和2號;6號副組長主要帶3和4號(圍座方式如圖)。當然,也要進一步安排好每小組中6個組員一對一的幫扶關系,一般要求組長、副組長分別與一個相對較弱的組員2號、3號結隊,剩下的兩個組員4號與5號另結隊,都由組長全面管理。各組為了在檢測中考出更好的成績、增強小組實力,小組中每個組員在考試前都會積極配合,毫無保留地相互講解和指導,特別是組長的某些好的思想和方法會無形地輻射到組員的大腦中,組員在多次的對話、交流和練習中得到提高、發(fā)展。
三、試卷制作
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和提高復習的質量,在學生明確了檢測內容和重點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制試卷。在學生試卷中評選出優(yōu)秀試卷并給予加分的獎勵。對學生挑選出的特別好的題型,老師可直接作為檢測題之一制成試卷。某小節(jié)或單元的檢測,可制作兩套試卷:基礎題檢測題和能力提高題,分別供組長(副組長)與組員使用。
四、檢測過程
若評比對象是全班學生,可由老師來組織完成;若只是各組的組員參與的小組評價,可由組長(副組長)組織,循環(huán)交叉督促檢測,即一組的固定監(jiān)督二組的,二組的固定監(jiān)督三組的,依此類推。為了嚴肅考風考紀,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考試習慣,特別規(guī)定考試時學生將自己的答卷遮住,若被別人偷看到或舉報屬實,雙方同時扣去操行分。這樣,檢測中不用老師花過多的注意和精力,小組之間自然會相互督促,杜絕檢測中學生作弊行為。
五、參考答案
檢測結束后,所有學生最想知道的便是自己答卷的正確程度。若在檢測后的第一時間將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過程反饋給學生,學生頭腦中已有的錯誤認識將會迅速得到糾正,從而加速正確思想和方法的形成。所以,老師在檢測前應將試卷的參考答案準備多份,檢測后除發(fā)給各組外,還應立刻張貼在教室的信息欄內,盡可能讓大多數(shù)學生及時觀看、思考、分析和校正。
六、閱卷工作
平時檢測的閱卷工作主要由學生完成,各組的負責人是各組的組長,參與閱卷的是全組成員。檢測結束,組長從老師處領取參考答案的同時由副組長收交齊所負責小組的試卷,統(tǒng)一規(guī)定為一組收取二組的,二組收取三組的,依此類推,并完成閱卷和總分工作。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判別能力,領會和感受他人的解題方法、思路,又能為老師節(jié)省大量時間。
七、統(tǒng)計分析
組長將閱好的試卷返回相應的小組復查、核實,雙方確認無異后再由閱卷組把試卷帶到科代表處登記成績。由科代表和學習委員一同統(tǒng)計出全班(共6個序號)每個序號的前6名或2—5號的前6名和第一名,并為前6名的同學分別加上6、5、4、3、2、1分,計算出各組總分,標明前6名的小組并將成績統(tǒng)計單交給任課老師。若每個組員都參與了評價,則全班共有6個第一名,前6名的小組中共有36人可獲得加分資格。無論是后進的還是中等的同學,他們都將在同類同級別的評比中同樣可以獲得組長(優(yōu)生)所能獲得的聲譽,大大增強了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八、評講試卷
由于考試完后學生已觀看、分析、討論了試題解答思路和過程,對檢測時沒弄懂而能問懂的問題,多數(shù)學生已從自己的小幫手或組長處找到了正確答案,所以評卷可按組內評講和全班評講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組內評講由小組長負責向本組組員講解試卷上剩下的疑問、搜集本小組建議。全班評講主要評講組內評講時所沒有講清楚的部分或有爭議的試題,或表明各小組新的觀點、見解,教師對學生的評講作必要的補充簡析,最后達到多數(shù)人弄清弄明白目的。
(責任編輯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