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章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教學往往只局限于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重復實驗等被動式的實驗模式,忽略了在實驗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中的科學方法。
一、實驗觀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做好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的實驗,它能為學生提供感性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師要努力做好演示實驗,對于教材中的每個演示實驗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去影響學生;決不能隨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提高觀察效果。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趣味實驗,讓精彩的實驗把學生帶進絢麗多姿的化學世界。
(二)加強學生實驗
學生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周密地進行觀察和探究的好機會,必須大力加強。首先,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tǒng)教育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消除“讓學生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要求背實驗”“學生實驗可做可不做”的錯誤看法。充分認識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其次,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開足開好所有學生分組實驗課,充分做好儀器的準備工作,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人人都能動手做實驗。如條件許可,可將某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或邊講邊實驗,增加學生觀察和探究的機會。再次,要重視實驗中的操作指導:講清實驗目的要求,幫助學生明確操作正確步驟,規(guī)范操作動作,加強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指導學生掌握各種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為了增加學生觀察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做實驗,實驗室應向學生開放。
二、實驗技能方法的培養(yǎng)
化學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它貫穿于整個化學實驗的全過程,是保證各類化學實驗安全順利進行和獲得正確結論的基本條件。
(一)教師講解示范
在講解示范和演示實驗中,教師要一絲不茍地講清儀器的性質和作用、操作的規(guī)程和原理、裝配和使用的要領等,并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示范。概括要領最好用簡明扼要、生動而又不失科學性的語言,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例如,概括手持試管的操作要領為“三指握,二指拳,握住試管的上沿”。在示范后,要求一個學生上臺實驗,讓其他學生找出其錯誤之處。
(二)學生模仿練習
基本實驗操作是化學實驗成功的基石。而此項實驗技能方法的形成則主要靠練習。一般說來,訓練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但是要達到更好的效果,則需要把單項練習、綜合練習和簡單的實驗合理地結合起來,采用不同的結構與方式,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操作,發(fā)現不正確、不規(guī)范的,應及時予以糾正,以防止形成錯誤操作習慣。
(三)加強學生的獨立操作
學生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實驗技能方法的好機會。在學生實驗中,教師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必要時應予以示范。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guī)程,如發(fā)現違反規(guī)程的行為,應予以及時糾正,并講解理由,要求學生重做。實驗后,教師應指導學生整理實驗記錄,并進行小結,寫好實驗報告。
三、邏輯科學方法的培養(yǎng)
“提出問題—設計方案—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得出結論”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方法的好途徑。
(一)提出問題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提出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探討和解決問題的動機,明確思維的方向。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明確、中肯和具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使學生自己動腦動手之后能夠解決。例如,高一化學金屬鈉一節(jié),由于此時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的經驗,可以向學生直接提問:“單質鈉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呢?說明理由。”
(二)設計方案
這一過程主要是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動腦筋,通過假設來設計實驗。因此,首先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和原理,提出合理的實驗方法,然后再設計具體的操作步驟,選擇儀器與藥品。例如,鈉的性質是否活潑呢?可以在已知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分析,提出假設。根據鈉的電子層結構,最外層為1個電子,半徑較大,因而推測比較活潑。從鈉的化合價為零來看,反應時只能升高,故只作還原劑,可與氧化劑反應,可選用O2,Cl2,S,H2O反應來設計實驗,確定具體步驟。
(三)實驗、觀察
實驗、觀察是學生按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和記錄現象的過程。在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操作,仔細觀察,及時記錄。準確而全面地記錄是分析的基礎,是得出正確結論的前提。
(四)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實驗和觀察只是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具體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在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之后,通過分析、比較進行全面思維,得出結論。例如,通過Na與O2,Cl2的反應,我們可推出鈉可與強氧化劑反應,再根據鈉可以與水劇烈反應,我們就可推出鈉不但可與強氧化劑反應,而且也可以與弱氧化劑反應,因而鈉是一種活潑金屬的結論。
科學方法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單單是一兩個實驗就能解決的。它要求我們教師要在實驗中多思考、多總結,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責任編輯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