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丹
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教師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筆和黑板是絕對不行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數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產物. 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它能變靜為動,變復雜為簡單,變難懂為易懂,以直觀形象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真正的課程整合,是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fā)活動. 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個性潛能發(fā)展的方向.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例淺談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不僅有數式的變換,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變換. 利用多媒體技術,Flash軟件,展示幾何模型,進行圖像的平移、翻轉、伸縮變換,把復雜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同時把數學中的對稱美、和諧美和曲線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領略到數學學習中的無限風光,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情趣. 通過這樣動態(tài)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概念. 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更樂意學數學.
二、借助信息技術發(fā)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
信息技術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與能力. 它能夠展示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靜為動等. 學生可以達到傳統途徑下無法實現的領悟層次,不僅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訓練,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展思維和直覺思維. 信息技術傳遞動態(tài)使思維“可視”,為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提供直覺材料,為發(fā)展學生數學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準備.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發(fā)現、猜想、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計算器和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猜想論證、探索與推理、問題的提出與分析解決、計算與檢驗等,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培養(yǎng)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互相啟迪中磨煉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
三、借助信息技術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講清一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價值,開展“數學建?!钡膶W習活動,設立一些反映數學應用的專題課程,即把數學應用教學當作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數學的應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學中. 教學中應體現知識的來龍去脈,適當介紹數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數學實習、實驗、研究性學習等活動引導學生親自利用數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 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創(chuàng)造中建立問題模型,通過研究模型為解決相關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人們解決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簡捷、廉價的手段.
數學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得數學能夠在許多方面直接為社會前景創(chuàng)造價值,同時也為數學發(fā)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無疑將是信息時代占主導地位的數學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 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結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