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華
又是“相約周三”的日子。今晚,青研組活動的內容是“第一屆南通市教師專業(yè)成長征文”點評。
活動由副校長沈澄主持,校長曹愛東講了這次活動的要求之后,幾個青年教師代表便相繼將自己的論文展示在屏幕上先自我介紹,重點講清兩個問題:第一,介紹撰寫這篇論文的緣由,主要是了解文章是不是有感而發(fā),是不是真正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第二,重點給大家闡述其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突出論文的個性和原創(chuàng)性,有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有真正研究或撰寫的價值。
然后接受大家的“洗禮”。組員們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從語言、結構、觀念等方面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進行了有效的互動,無論是領導還是在場的青年教師還可以就文章對主講者進行現(xiàn)場提問與質疑,也可以闡述自己的看法。有的主講者開始還有些拘束、緊張,但漸漸地便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娓娓道來,傳播著喜悅,收獲著幸福。而聽者總是興味盎然,還不時地“掀起微波”,用質疑和商榷的口吻來點小插曲,掌聲、笑聲融合在一起,讓人覺得這就像是我們馬小青年人一次盛大的聚會,爆發(fā)出活力,涌動著潛力。
最后,筆者對這次論文情況進行了綜合點評,提出了幾點修改建議:第一,要給文章擬個凝煉新穎、富有個性的標題;第二,文章的小標題要精煉,有層次性、漸進性,不能忽大忽??;第三,文章內容要扣緊主題、言旨一致;第四,選取的教例與理論之間要完美結合成一個整體,且教例要典型,理論引用要適度、適量、適宜,文章不能寫成理論加教例。
我校青研組一直很重視青年教師的專業(yè)寫作。論文會診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活動。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實驗中提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專業(yè)閱讀+專業(yè)寫作+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對青年教師而言,專業(yè)寫作首先是一種研究,需要實踐、需要思考。在寫作中,教師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從而不斷產生頓悟,增強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再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時反思和總結教學行為,激活自己的課堂實踐智慧。郭元祥老師認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要學會表達自己,而寫作則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最佳方式?!液芟矚g讀中小學教師的作品,特別是他們的教育敘事、教育手記,因為這些作品記錄著一個個鮮活的成長足跡。透過他們的文字,我無數(shù)次強烈地感受到,寫作對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是多么重要?!彼J為,通過寫作來反思和提升自己,或許比聽一千場專家報告更有意義。
青年教師都有一定的實踐經歷,每個人都有寫作潛力,需要的是管理者進行發(fā)掘和激活,給他們引領和指點,讓他們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用寫作促進他們去更好地研究實踐,提高實踐智慧。而論文會診,不僅僅修改文章,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更是年輕人思維的交流與碰撞,思想的對話與激活,智慧的流露和閃爍。這樣的互動過程,是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生成過程,同時也是一種鞭策,一種激勵,一種引領,可以點亮青年教師寫作的心燈,讓他們幸福地行走在教科研寫作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