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維娟 龔鳳蘭
【摘 要】 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年度財務報告的披露不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公司信息的需求,這時就需要中期財務報告對年度報告進行補充。但是中期財務報告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它的披露頻率的變化會不會影響會計盈余的信息含量?對成本、年度報告以及信息使用者又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文章通過對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闡述,從客觀上對中國資本市場中期財務信息披露提供理論支持,從而發(fā)現(xiàn)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的重要性,并且對政策制定者提出相關(guān)的建議。
【關(guān)鍵詞】 中期財務報告; 會計盈余信息含量; 披露頻率; 年度財務報告
一、引言
1993年,我國對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報告進行了規(guī)范。2001年4月中國證監(jiān)會頒布《季度報告內(nèi)容與格式特別規(guī)定》,又對季度報告提出要求。因此,從2001年起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就進入了較為規(guī)范的時期,但是各年仍存在較大的差異。2001年以前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的情況很不理想,到了2001年中期報告披露的情況各個公司間仍然存在較大差異,但總體來說尚有多家上市公司未披露中報信息。2002年及以后,上市公司基本全部披露了季度報告和半年度報告(李翔、趙劼、袁軍,2007)。為什么監(jiān)管部門慢慢開始重視中期財務報告?這是因為“信息披露對資本市場而言扮演著關(guān)鍵角色”(Healy和Palepu,2001)。通過信息披露,可以減少委托代理理論中信息不對稱的現(xiàn)象,降低產(chǎn)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可能性,從而優(yōu)化資源配置。但是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年度財務報告的披露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公司信息的需求,這就需要中期財務報告對年度報告進行補充,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連續(xù)、及時、全面的會計信息,改善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狀況,進而為投資者決策提供幫助。
二、中期財務報告的會計盈余信息含量
會計盈余的信息含量即股票價格對會計盈余信息反應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的基礎上。根據(jù)有效市場假說,在有效市場下,如果會計信息是具有信息含量的,那么股票價格將會在信息公布時迅速作出調(diào)整。Ball和Brown(1968)采用實證方法從市場反應的角度發(fā)現(xiàn)會計盈余數(shù)字具有信息含量。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觀點。
那么,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的會計盈余信息有用嗎?Foster(1977)通過季度盈余預測模型,研究季度盈余的信息含量。他發(fā)現(xiàn)在季度盈余公布前(包括盈余公告日)的60個交易日內(nèi),未預期季度盈余與累計超額報酬率顯著相關(guān),即中期財務報告的會計盈余具有信息含量。
關(guān)于資本市場有效性和會計披露信息含量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nèi)也已進行過很多卓有成效的探討(吳世農(nóng),1996;沈藝峰,1996;趙宇龍,1998;趙宇龍、王志臺,1999等)。郭菁(2003)以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半年報為樣本,分析研究了中期報告盈余的信息含量,發(fā)現(xiàn)半年度每股盈余披露具有信息含量。趙偉、王中潔和張潤(2004)研究發(fā)現(xiàn),中期財務報告盈余數(shù)據(jù)的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薛祖云和吳東輝(2004)通過研究2002年首季季報的披露,發(fā)現(xiàn)季度盈余信息是影響股票定價的因素之一。栗煜霞、李宏貴(2004)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來考察我國上市公司季度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得出季度盈余披露具有顯著的價格效應的結(jié)論。
三、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的頻率
在有效市場假說的基礎上,提高中期財務報告披露頻率能否增加會計盈余的信息含量?Yee和Tippett(2004)認為中期報告的披露頻率直接影響盈余信息在股價中的反應速度。其披露頻率越高,就越能及時提供連續(xù)的信息。不僅如此,高頻率的中期報告也能夠增加價格的信息含量,降低披露日股票價格的波動和交易量,并提高市場的流動性。Butler、Kraft和Weiss(2007)通過增加不同性質(zhì)的報告頻率,發(fā)現(xiàn)公司自愿增加報告頻率時會計信息在股價中的反應速度會提高。
四、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的影響效應
一般來說,信息披露制度應該隨著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在我國,一方面,政府的懲戒機制迫使上市公司對財務信息進行充分披露;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動力機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增加中期財務報告的信息含量。因此,提高中期財務報告的信息含量迫在眉睫。但是,作為年度報告的補充,中期財務報告披露頻率的增加會給公司成本以及年度報告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及時并有效披露的中期財務報告又對信息使用者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一)對成本的影響
顯而易見,盈利預測信息、社會責任信息以及公司背景信息等相關(guān)信息的披露都要求企業(yè)投入額外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增加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頻率會增加企業(yè)的報告成本。Gigler和Hemmer(1998)的研究表明,如果強制要求報告次數(shù)越多,那么越會增加相應的報告成本。Yee(2004)對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進行了研究,利用多期凱爾框架研究中期財務報告的頻率,結(jié)果該模型表明更多的金融分析師報告可能是社會上的資源浪費。
然而,Smith和Warner(1979)認為,債權(quán)人認為盈余及時性有利于提升債務契約的效率,限制上市公司對股東的股利支付,保持凈資產(chǎn)的最低額以支付發(fā)行在外的債務,進而降低債務的代理成本。Bhushan(1989a,1989b)、Lang和Lundholm(1993)發(fā)現(xiàn),頻繁的中期財務報告披露可以提高分析師的預測能力和股票推薦能力,進而減少分析過程中的成本。Skinner(1994)認為公司會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以降低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避免承擔巨額訴訟成本的可能性。汪煒和蔣高峰(2004)以臨時公告和季度報告的數(shù)量作為替代變量衡量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得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的結(jié)論。
(二)對年度財務報告的影響
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年報并不是及時的信息來源,85%~90%的信息是通過中報或其他渠道傳遞到市場。IASC秘書長Bryan Carsberg先生也指出:“多項研究表明,中期財務報告構(gòu)成了年度報告的補充,它使得對會計盈余和股價的預測更為準確。”
鑒于中期財務報告和年度財務報告內(nèi)容上較大的相關(guān)性,可以看出中報實際上是年報中重要信息更高頻率的披露表現(xiàn)。從理論上說,高頻率的信息披露可以減少強制性信息披露所包含的信息含量,弱化披露效應(Yee、Tippett, 2004)。Manegold和McNichols(1983)通過考察34家公司公布季度盈余之后年度盈余的信息含量是否降低來研究季度盈余的信息含量,得出結(jié)論:引進季度報告后,年度盈余公布的相對信息含量有所降低。Shores(1990)的研究表明,第四季度盈余公告或是年度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與中期報告的信息水平負相關(guān)。而年度盈余信息含量中被中期報告占去的信息含量與中期報告中信息含量正相關(guān)。
Brown和Niederhoffer(1968)發(fā)現(xiàn)中期報告對于預測年度盈余有用,而且,隨著每一個新的中期報告提出,預測能力會得到改善;隨著年度報告公布日期的接近,市場的預測能力也會增強。Kumar(2001)認為,通過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使用者可以有效地對年度財務數(shù)據(jù)進行預期。為確保上述預期能力的增加,各個國家的中期財務報告的會計準則都要求公司在中期財務報告中使用的會計政策應與上年度財務報告使用的會計政策一致。因此,同質(zhì)會計信息的披露頻率并不會影響年度報告的計量標準(Pacter,1998),僅僅是縮短了同質(zhì)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間隔。
(三)對信息使用者的影響
中期財務報告是對年度報告在會計年度內(nèi)的及時更新,對信息使用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Kumar(2001)認為,中期財務報告的目的是為了給信息使用者提供對公司績效預期更及時和更可靠的信息。李翔、趙劼和袁軍(2007)針對信息披露頻度對市場參與者決策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增加自愿披露報告頻率,可以促進市場參與者的決策。Fan和Zhang(2005)還發(fā)現(xiàn)盈余及時性能夠增加信息使用者的事前福利。其中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資者、財務分析師和管理者。
1.投資者
栗煜霞、李宏貴(2004)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來考察我國上市公司季度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得出結(jié)論,季度盈余可以幫助投資者進行決策。然而,May(1971)認為,由于投資者可能因中期報告具有信息含量而十分關(guān)注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但因為不知道季度報告與年度報告披露信息的質(zhì)量有所不同,所以導致中期報告引起的相對價格變動小于年度報告。
2.財務分析師
Taylor(1964)以財務分析師為問卷對象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相當重視中期報告披露的信息。Newell(1969)向150位財務分析師以隨機抽樣方式發(fā)出問卷,經(jīng)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81%的財務分析師認為,企業(yè)公布的季度財務報告對其分析工作相當有用或很有用,沒有一個人認為季度財務報告不具有使用價值。
3.管理者
Kanio和Schadewits(1997)的實證結(jié)果證實了中期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能夠減少管理當局與外部投資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姚靠華、曾楚英(2007)認為及時披露會計信息是對上市公司經(jīng)理人(即管理者)行為的一種約束監(jiān)督,有利于制約上市公司不規(guī)范的財務行為,如不規(guī)范的融資行為、資金運作行為、利潤分配行為等,促進公司治理結(jié)構(gòu)的完善。
五、結(jié)論
筆者試圖通過對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闡述, 從客觀上對中國資本市場會計信息披露提供理論支持,從而發(fā)現(xiàn)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的重要性。因此,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如何提高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的會計信息含量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關(guān)鍵問題。會計準則制定部門和證券監(jiān)管部門在擬定政策方案時,一方面應從企業(yè)立場考慮,分析政策所帶給企業(yè)的效益和給企業(yè)增加的成本;另一方面還應從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考慮,通過政策降低內(nèi)部人與投資者之間的代理沖突,幫助信息使用者獲取及時、準確的公司會計信息。只有當中期財務報告披露產(chǎn)生的效益大于成本時,中期財務報告披露才具備經(jīng)濟上的合理性。不僅如此,新的政策還要拉大年度報告和中期財務報告信息含量的差距,簡化披露中期財務報告,以減輕上市公司的負擔。同時,還應該加強對上市公司重大事件臨時公告的管理,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獲取及時、有效信息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Shores, 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im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Returns Surround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0, Spring:89-96.
[2] Gigler,F(xiàn). and T. Hemmer. On the Frequency,Quality and Informationa1 Role of Mandatory Financial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8(36):117-147.
[3] Healy,P. and K. Palepu. A Review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Literat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255-307.
[4] Kenton Yee. Mark Tippett, Interim Reporting Frequency and Financial Analysts ' Expenditures / Discussion[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4,31(1):167-207.
[5] Marty Butler,Arthur Kraft and Ira S. Weiss. The Effect of Reporting Frequency on the Timeliness of Earnings: The Case of Voluntary and Mandatory Interim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3):181-217.
[6] 趙偉.上市公司中期財務報告會計信息含量與股價反應的實證研究[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4):53-57.
[7] 汪煒,蔣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與資本成本[J].經(jīng)濟研究,2004(7):107-114.
[8] 李翔,趙劼,袁軍. 信息披露頻度與市場有效性:一項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研究[J].經(jīng)濟學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