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偉 汪生
問題,一般是指需要探究解決的疑難、矛盾、關鍵、要點、重點。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惫P者借用并改動兩個字:問題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問題式教學不是今天才創(chuàng)造的,而是古已有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強調問題情境下的深入學習,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設計恰當的問題,設計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設計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重要手段。筆者擬從設計問題—問題探究—問題考學(問題反饋)—問題過關等四個方面,探究數學課堂中問題導學的教學過程。
一、問題設計
所謂問題設計,就是指教師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整合相關教學資料,依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基于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科學設置符合學情的課堂教學問題清單,通過問題預設,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和與知識“對話”的教學活動。問題設計是一項藝術,更是對教師鉆研教材的深度、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的一個檢驗。
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進行大量機械性、重復性的訓練,關照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相互聯系,引導學生沿著符合邏輯的思路去分析和思考,一步一步地向預設的結果靠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一般要遵循幾個原則。
一是層次性(梯度性)。所謂層次性,是指設計的問題既要做到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還要兼顧各個層次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實際,低檔思考題、中檔思考題、高檔思考題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是開放性。所謂開放性,是指設計的問題條件不完整,結論不確定,解決路徑不限制,鼓勵學生積極走進問題情景,根據條件探索相應的結論,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多向、發(fā)散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是挑戰(zhàn)性。所謂挑戰(zhàn)性,是指設計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即從單向的、平面的問題設計轉向多維、立交橋式的問題設計,促進學生在更高水平上、更復雜的條件下去理解和思考。正如樹上的桃子,能夠跳一跳夠得到的桃子,往往才是更大的,更甜的,也更有價值。
四是有效性。所謂有效性,是指設計的問題指向教學的目標,教師更多地是將學生帶到解決問題的“高速公路入口”,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車型、馬力選擇適當的“車道”,以每個人可能的最高車速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因此,要做到有效,問題預設就得著眼于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幫助學生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加深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和挖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要做到有效,問題設計還要著眼于讓學生承擔一定的任務,使學生的學習和“任務”、“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并運用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做到有效,問題預設更要著眼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用結合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問題線索與重要的知識點,特別是課本知識結構包括學科知識結構、單元或章節(jié)的知識結構、課時知識結構,形成最佳的結合點。
二、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是引導學生依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預習要求,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探疑,自主解疑,這是一個引導學生不斷質疑、解疑的過程,更是一個把學生推到主動學習的地位,積極主動探究新知、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探究獲得解決問題的喜悅,將給他們帶來極大的自我實現感,進而釋放出生命深處的精神力量。
問題探究的基本流程一般有三個方面。
第一,充分預習,深度閱讀教材。對問題清單中一般性的問題可以直接從書本中找公式,找方法,對不會做的,解決不了的,特別是難點和疑點問題,引導學生做好標志,適當的時候需要深度挖掘問題產生的前因后果。
第二,查閱資料,搜集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要明確收集知識和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嘗試解決難點和疑點問題,對問題清單中的重點問題和重要知識點,嘗試進行初步的解決。
第三,互動交流,在合作中探究。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或是在自主探究中產生的新的疑問,鼓勵學生開展同座位結對、四人小組等多種靈活的合作探究形式,互動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三、問題考學
問題考學,簡單講就是未教先考,未教先測。問題考學用時不多,一般只有三、四分鐘,但不可或缺。這是問題導學課堂模式中的一個重要流程,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更是以學定教教學原則的重要體現。
第一,問題考學,更多的是檢查學生對問題清單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效果。主要了解學生課前學會了多少,解決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解決的程度如何,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或夾生飯沒有解決,目的是為了充分暴露學生在學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
第二,問題考學,重在考察學生思考、思維的活躍程度與準確度?;卮饐栴}既是思考的鍛煉,也是對思考程度的檢驗。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還是無效,關鍵取決于有沒有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課堂教學基本原則就是要以激發(fā)、調動學生思考為主,只有學生真正對問題進入獨立思考狀態(tài),學習才能有效。
第三,問題考學,也是為了以學定教。學生課前學得如何,理解程度如何,思考程度如何,準備程度如何,這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學能否有效、高效也都源于此。只有從學生學情這個最大的認知實際出發(fā),教師的教才更有針對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四,問題考學,還在于督促學生自覺先學。學在前,教在后,這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原則。先學、主動學、自覺學、刻苦學,是改變教學主體、還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所在。
第五,問題考學,可以促使學生從一開始就迅速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未教先考,就是要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從心理上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以飽滿的精神進入高速思考的狀態(tài)。
四、問題過關
所謂問題過關,就是為檢測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程度與效果,精心設計達標過關內容,確保課堂目標當堂達成,確保實現人人學會的目標,確保當堂90%以上的學生學會90%以上的內容。
問題過關主要表現為當堂過關,就是當堂清,當堂“盤點”,當堂“結賬”,這種過關一般分為課堂目標過關、知識過關、重難點過關、方法過關、學科思想過關等等。作為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讓學生該聽的聽得懂、該記的記得住、該說的說得出、該做的做得快、該寫的寫得好、該答的答得對、該背的背得出、該學的學得會、該思的思得深、該考的考得好。
問題過關要做到兩方面的兼顧:
第一,口頭練習與筆頭練習兼顧。無論是口頭回答、書面練習或板書練習,都是思維的鍛煉??陬^練習是問題過關的重要形式,教師要善于提問,善于提出有一定思考深度、一定挑戰(zhàn)性、一定梯度的問題,有的提問可進行組合式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尤其是新授課對概念的理解方面,讓學生多考慮幾種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提問與回答,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及重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這種提問可以預設,也可以當堂生成,可以邊講邊提問,也可以集中一段時間進行密集式提問。要切實改變師問生答的被動式學習狀態(tài),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做到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問,有問必有得。筆頭練習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問題過關形式??梢允窃O計紙條式筆頭練習,在數學專門練習冊上進行筆頭練習,也可以是導學案設計好了的練習題,教師當堂提問、學生當堂進行的筆頭練習,還可以是學生到黑板板書的練習。無論哪種練習,都要求限時訓練、限時完成。
口頭與筆頭的練習側重點不同。口頭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如何抓住重點,如何簡潔明了地回答問題,如何抓住老師提問時的關鍵詞、重點詞進行回答,如何快速整理回答問題的思路,如何在回答問題時避免“啊、嗯、哦”等口頭禪等等。筆頭練習特別要強化學生的時間觀念,學會按時、迅速、準確地完成作業(yè),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方法、科學的解題步驟,進而鍛煉學生迅速規(guī)范的思維能力。
第二,必做題與選做題的兼顧。達標過關內容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設計。必做題是達到課堂目標要求的基本題,是每個學生都必須當堂完成和達成的。選做題可以是增加訓練的量,也可以是增加訓練的難度,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把達標過關內容按難易程度分為低檔題、中檔題、高檔題、拔高題幾個層次,要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盡可能地越過相應的高度。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中檔題、高檔題后可以再多做一兩道有一定難度的拔高題,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尖子生吃不飽的現象。
(李達偉,沭陽縣建陵中學;汪生,沭陽縣如東中學,2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