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河南有個嵩山,嵩山有個少林寺,少林寺的和尚正在打禪七。打禪七就像武俠小說里描寫的“閉關”,連閉七七四十九天,當中不干別的,就是打坐參禪。當然,餓了要吃飯,大小便急了要上廁所,坐得屁股發(fā)麻大腿抽筋了要“經行”,也就是繞著佛像遛彎兒。除了吃飯、經行、上廁所,別的都不能做,不能說話,也不能睡覺。雖然很多僧人在打坐過程中支撐不住沉沉睡去,但在修行到一定程度的大和尚看來,打坐參禪是比睡眠更好的休息。
身為俗家弟子,我也參加了這場禪七。本來打算功行圓滿來著,哪知剛坐了一夜零半天,就感覺到下半身不是自己的了。爬起來向堂頭師傅申請退出,不打坐了,去廚房做義工,給參與閉關的諸位法師提供飯菜。
眾所周知,少林寺的廚房藏龍臥虎,是出絕世高手的……您要說他們都是虛構的藝術形象,那我講兩個真實人物:六祖慧能在寺廟(雖然不是少林寺)的廚房里劈過柴,在美國創(chuàng)辦萬佛城而聞名國際的宣化上人給成都近慈寺的廚房挑過水。如果連這兩位您都不知道,那么好,勸您玩一玩網絡游戲《金庸群俠傳》,在這款游戲里面,凡去少林寺廚房挑水的都能增加靈敏值,去砍柴的則能增加力道,如果做足三個月義工,還能得到玉靈散、六陽丸等靈丹妙藥的配方,哼哼。
可惜我悟性太差,在少林寺的廚房里幫了四天忙,一沒增加靈敏值,二沒增加力道,倒是增加了飯量:每天做體力活兒,胃口大開。掌勺的廚師是俗家人,做的素鹵面堪稱一絕,我每頓都要造掉整整一缽盂。那缽盂是黑陶做的,肚大口小,一缽能裝一斤半。不光我飯量大增,法師們的飯量也有增無減,我們中午十一點給閉關的法師發(fā)“放參包子”,他們吃完一個再要一個,一大笸籮包子一會兒就發(fā)完了。因為他們在修“過午不食”,到了晚上就沒飯吃了,所以要往肚子里多儲備一些。
經上說,吃得少了感覺餓,以及說到美食會流口水,都是修行不到家的表現(xiàn)。假如修行到家,你把滿漢全席抬到他跟前,他不動心;把泔水桶抬到他跟前,他不惡心。鴨架子熬白菜跟東北大骨頭一個味道,冰糖肘子跟醋溜粉絲一個味道,吃什么都一樣,世法平等,完全沒有分別心。經上還說,修行到家的人感覺不到餓,阿羅漢七天才吃一頓,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頓,要是修行到佛菩薩的境界,可以永遠不吃飯。
可惜我們離阿羅漢的境界都很遠很遠。我認識一位法師,每天只吃一頓飯,功夫頗為到家。某天,我到他寮房里參訪,無意中拉開抽屜,結果看見一抽屜的雪米餅。
(馮語飛摘自《滇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