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
近幾年來,故道地區(qū)群眾重視酥梨的病害防治,但輕視圓黃、華山、黃冠、南水、愛甘水、早美酥、綠寶石、寒石等改接品種的病、蟲害防治,造成早期落葉甚至當年開2次花,影響了翌年的產量及樹勢,其主要原因是炭疽病的流行?,F(xiàn)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 炭疽病在改接梨品種上的癥狀表現(xiàn)
葉片上癥狀:初為淡褐色、褐色、漸變成黑色小圓形斑,針尖狀大小,直徑不足1毫米,邊緣不清晰呈放射狀,略凹陷。病情嚴重時葉面上密生小病斑,不計其數。后期病斑褐色、黑褐色,部分病斑中央變成白色或灰白色,病斑周圍有時有紅褐或褐色暈圈。少部分病斑擴大或連片形成較大的病斑,直徑為1厘米左右,不規(guī)則,常見有明顯輪紋,此時葉片開始脫落。秋末條件合適時產生有灰色緣毛的子囊殼。落葉前葉片變成黃、黑斑駁狀,葉片上布滿各種黑色或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病斑。病葉后期可2次感染褐斑病等雜菌。
葉柄、果柄上癥狀:病斑呈黑、褐色圓斑,稍凸起,后期中央變成灰黃或灰白色。
果實癥狀:初為散生的淡褐色的小圓點,略凹陷,后顏色逐漸加深為黑褐色。病害發(fā)生嚴重時果面上散生的小病斑不計基數,后期少數病斑擴大成腐爛斑,表面有深淺交替的同心輪紋。最后表面溢出粉紅色的孢子液。一般早、中熟梨采收早,果實損失少。
2 炭疽病菌的發(fā)生規(guī)律
病菌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40℃,最適溫度為28℃。病源孢子萌發(fā)的溫度為15~40℃,最適為28~32℃,要求相對濕度在95%以上。產生孢子的最適溫度為25~28℃,要求相對濕度在80%以上。溫度在10℃病害停止擴展。一般進入梅雨季節(jié)即可見到葉片病斑,有明顯的中心病株或枝,發(fā)病時期持續(xù)到9月下旬。黃冠、圓黃最早落葉于7月下旬。粗放園片黃冠梨8月中旬可以大量落葉,從開始落葉至大量落葉約20天,落葉早的園片國慶節(jié)前可開二次花。
3 發(fā)生原因
(1)病原基數越來越多。近幾年碭山酥梨炭疽病上升為主要病害,炭疽病原不可避免地侵染其它品種。
(2)梨樹的抗病性下降。黃冠及日韓品種(圓黃等)要求肥水條件較高,但因各種原因群眾對果樹的肥、水管理相對粗放,修剪留枝較大造成樹體抗逆能力、抗病能力下降。
(3)故道地區(qū)降水較集中,在6—8月陰雨較多,氣溫較高,給炭疽病發(fā)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4)套袋引起新的管理問題。套袋后用藥間隔期較長,給炭疽病等病害的侵染留足了時間。后期炭疽病斑上有復合感染其它病現(xiàn)象。
(5)用藥結束較早。圓黃、黃冠等早中熟品種采收早,采收后即不用藥了,此時離落葉時間還有2~3個月,溫度、濕度極適合炭疽病的發(fā)生,而農藥的持效期一般7至10天,波爾多液對炭疽病持效期也不過15天,因此采收后不久,常見炭疽病即開始流行,落葉或開2次花。
(6)用藥的種類不對癥。目前防治炭疽病仍然以防為主。但不少農戶在落葉時總是寄希望于內吸治療劑,結果效果較差。
4 防治意見
4.1 農業(yè)防治
清掃落葉理,清理病蟲枝,刮除枝干上各種病原;合理施肥,適時抗旱、排澇,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樹體抗病能力。采用合理樹形,合理留枝,使田間通風透光,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害發(fā)生的條件。
4.2 化學防治
(1)秋天落葉后及春季萌芽前,結合清理病原使用銅制劑鏟除病原菌,藥劑可用77%多寧300~400倍,或1∶1∶100波爾多液。
(2)生長季節(jié)重視保護劑的使用。實踐證明有效的藥劑有: 80%全絡合態(tài)代森錳鋅(大生、太盛、必得利等)600倍,75%百菌清(多清)800~1000倍、50%克菌丹(美派安)600倍、77%多寧(硫酸銅鈣)600~800倍、1∶3∶200倍波爾多液等,并交替使用。同時要求結合防治其它病害適時復配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80%福福鋅800倍。注意銅制劑須套袋后使用,有機藥劑用藥間隔期掌握在10天以內,波爾多液15天以內。
(作者聯(lián)系電話:0557-85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