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麗宏 張?zhí)?/p>
摘要近年來學者和專家非常關注語用學方面二語習得和語用習得的雙重特性。本文對獨立學院72名非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語用測試前測和后測的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于提高二語習得者社交文化意識,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避免和消除語言的負遷移,實現(xiàn)語用功能,明示教學明顯優(yōu)于隱含教學。
關鍵詞語用教學明示教學隱含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語用學與語言習得相關聯(lián)的研究課題比較多,回顧發(fā)現(xiàn),就理論背景而言,運用的理論框架主要為認知理論,強調(diào)“注意假設”的驗證;就教學目的而言,研究得最多的是言語行為,話語策略和語用理解,教學方法上強調(diào)的是明示和隱含教學法;研究設計主要是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較少,定量和定性的綜合研究更少。對英漢學習中的語用遷移、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對比,專家學者也很少關注。
目前大多數(shù)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授的知識主要是語言知識,在講解語言成分時極少涉及相關的語用信息和文化知識的講解,而相關的練習就更少了。House(1996)認為,這不利于學生語言輸出的發(fā)展。Mclaughlin(1990)指出高質(zhì)量的口語練習,不僅可以增進交流,促進語用的和諧性,而且有利于第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語用的流利性。但目前的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和測試極少涉及學生的語言文化及語用能力,這些因素都影響學生在日常表達中語用功能的實現(xiàn)。
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和五十年代,美國的語言教學專家就主張在外語教學中對文化予以足夠的重視,要注意文化差異,進行文化對比。隨著社會語言學和教學法研究的蓬勃發(fā)展,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之間的關系都越來越受到重視。研究表明外語學習者易于將本族文化的習慣遷移到外語交際中去,影響語用功能的實現(xiàn)。例如本研究中的一道語用測試題Youarewritingyourgraduatethesis(畢業(yè)論文)andneedtointerviewthepresident(校長)ofyouruniversity.Thepresidentwasonceyourteacher.Youknowthepresidentisverybusyandhasatightschedule(日程很滿).Youstillwanttoaskthepresidenttospare(擠出)oneortwohoursforyourinterview.
Yousaytothepresident:“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學生收到中國“請”字文化的影響,在答案中使用了含有“please”的祈使句,但是英文中對地位高者提出較麻煩的請求,應該用正式用語和帶語氣緩沖的詞,如ifitspossible,possibly,Couldyou…。這就使得語用功能沒有實現(xiàn),出現(xiàn)了語用的負遷移。
1研究方法
1.1受試
本測試的受試者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大一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發(fā)出試卷78份,其中有效試卷為72份。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國際貿(mào)易、新聞、金融、漢語言、市場營銷、環(huán)境等十個專業(yè)。
1.2調(diào)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語篇補全測試”問卷法與客觀題相結(jié)合的測試卷來測試學生的語用能力。本教學實驗歷時28周,每周一次分別在實驗組進行明示教學和對照組進行隱含教學,在明示教學中,我們會給學生提供在社交語用條件下運用常規(guī)語用功能的相關資料,也會提供學生大量練習的機會,例如角色扮演,分組對話,練習后的討論等等。在對照組,教師只是提供正確的答案,但不進行語用信息的明示教學。本研究對兩組學生的語用能力對比分析,討論在提高學習者語用意識,提供語用信息和交際練習的明示教學中,學生的語用能力是不是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3數(shù)據(jù)收集
為了保證此次測試的信度與效度,我們首先在本校的30名學生中進行了預測,根據(jù)預測的結(jié)果和之后對學生、閱卷教師的訪談,我們對某些測試題目進行了修改。然后將試卷發(fā)給大一學生進行了測試。同時,我們也邀請了一些外教以及美國來我校的交換生為我們完成了該試卷,作為參考答案。試卷評閱過程中,學生的語法錯誤并不計入其中。
1.4調(diào)查結(jié)果
由統(tǒng)計結(jié)果以及分析學生提供的答案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兩組受試者得益于教學和練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其中明示組更擅長利用多種交際策略來實施其言語行為,如啟動話題、減少或避免威脅面子等。第二,在對照組中語用負遷移的現(xiàn)象更為普遍,很可能是沒有進行明示的語用信息教學所致。第三,在對實驗組的學生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在經(jīng)過明示的語用信息教學和大量的練習后,學生的語用負遷移明顯減少,學生的語用意識明顯提高,學生努力使用合乎二語標準的表達方式來避免母語的影響。這結(jié)論與Kasper(1993)與Schmidt(1992)的研究一致,證實提高二語習得者的語用意識和提供交際性練習對學習者的語用能力有促進作用。第四,課余學習外語時間長的學生,接觸真實語境更多的學生在表達方面更為得體、連貫,獲得更好的語用流利性。第五,根據(jù)對授課教師的訪談,當真實語境的語料輸入增加,練習量加大,學生的語用功能實現(xiàn)的情況越好。當學生的語用意識提高時,學生會運用更多的語用策略,減少文化的負遷移。
2教學啟示
根據(jù)對此次前測后測的結(jié)果分析,筆者認為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語用能力需要專門培養(yǎng),即教學應該以明示教學為主,讓學習者明確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提高學習者社交文化意識,避免語用負遷移。具體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1)制定好教學計劃,選擇得當?shù)慕滩倪M行教學,老師也要注意吸收語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將其編入自己的教學安排中,使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同時教學中有必要對語用知識適時地進行階段性小結(jié),或以專門的語用知識講解形式呈現(xiàn),便于學生系統(tǒng)復習,也便于老師的后續(xù)教學。(2)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用理論,和目的語的思維,使學習者意識到文化和語用知識在交際中的重要性。(3)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多進行真實語料的輸入,并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House,J.Developingpragmaticfluencyin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ons,1996(18).
[2]Mclaughlin,B.Restructuring.Appliedlinguistics,1990.11(2)
[3]Kasper,G.&Blum-Kulka,S.InterlanguagePragmatics.Oxford:OUP,1993.
[4]Schmidt,R.Psychologicalmechanismsunderlyingsecondlanguagefluency.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1992(3).
[5]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