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琴 于善志
摘 要:本文通過對“互動百科網(wǎng)”中二十四個“微XX”表達式中的“微”進行歸類和義素分析,總結了其語義演變,并用隱喻和轉喻分析了其演變的機制。本文還從社會原因和語言經(jīng)濟原則兩方面解釋了其語義演變的動因。
一、引言
自2009年“微博”出現(xiàn)以來,我國進入了“微時代”,國內報刊、電臺、網(wǎng)絡等媒體上開始涌現(xiàn)出大量的“微XX”的表達形式,如“微求職”“微閱讀”“微運動”“微旅游”“微公益”等等?!拔ⅰ币呀?jīng)逐漸變成一個類詞綴,其意義與以前使用的意義也有不同。本文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網(wǎng)站“互動百科”中的語料庫為基礎,對部分“微XX”中“微”的義素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微XX”表達式中“微”在語義上的演變,并進一步分析了其演變的機制和動因。
二、“微”在“微XX”中的語義演變
“微”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有5種基本意義:①細小,輕微,如微笑,微弱;②(某些計量單位的)百萬分之一,如微米;③衰落:衰微;④精神奧妙,如微妙;⑤稍微,略微,如面色微紅。然而,近來社會上廣泛流傳的“微運動”“微創(chuàng)新”“微志愿”等“微”表達中,“微”的意義已超出這五種基本意義。本文通過對互動百科網(wǎng)中檢索到的二十四個“微XX”表達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微”的語義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與微博有關
“微博”出現(xiàn)以后,“微XX”表達式開始大量涌現(xiàn)。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qū),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xiàn)即時分享。微博是一種互動及傳播性極快的工具,具有方便、快捷、原創(chuàng)、開放等特點,在信息量如此龐大、生活節(jié)奏如此快速的今天受到人們的極大歡迎。因而,也隨之衍生出一系列新名詞。(沈家煊,2004)
1.微博的縮寫
如“微版權”指微博140字內容的版權;“微數(shù)據(jù)”指關于微博的數(shù)據(jù),如粉絲、關注量等?!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微博的]。
2.以微博為平臺
如“微求職”是指通過微博發(fā)布求職信息;“微航班”是航空公司通過微博征集旅客、旅客通過微博購票并統(tǒng)一確定起飛時間的航班;“微獵頭”是通過微博網(wǎng)絡人才的專業(yè)獵手;“微營銷”指通過微博來進行營銷。“微”的義素分析為[+通過微博傳播的]。
3.以微博為平臺并有“篇幅短小”的特征
如“微情書”是通過微博來發(fā)送的三行情書,以短為特點;“微簡歷”是通過微博進行投遞的簡歷,內容在140字以內;“微作文”是通過微博傳遞的作文,內容在140字以內?!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通過微博傳播的,+篇幅短小的]。
4.以微博為平臺并有多個特征
如“微電影”是經(jīng)過專業(yè)策劃和系統(tǒng)制作,時間只有30秒~5分鐘,具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短片電影。具有“微時”“微制作周期”和“微投資規(guī)?!钡奶攸c,主要在微博上放映、傳播?!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通過微博傳播的,+時間短的,+制作周期短的,+投資少的]。
(二)與生活方式有關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生活壓力大,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悄然發(fā)生了變化。
1.“微”式運動
如“微運動”指寫字樓流行的,上班族用“罰站”“做操”等形式來鍛煉身體,緩解身心疲勞的一種運動,其運動場地較小,運動量較少;“微健身”指一種在白領中漸漸流行起來的健身方法,是在室內進行的如各種飛盤、跳房子、打無聲球等運動量不大的有趣活動?!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時間短的,+設備簡單的,+運動量小的]。
2.“微”式出游
如“微旅行”是短小的旅行,隨時發(fā)生的旅行。不用提前計劃行程,不用訂機票,不用收拾行李,拿上背包,隨時出發(fā);“微戶外”是周邊徒步、公園野餐或近郊爬山等用片刻時光享受輕松戶外生活。“微”的義素分析為[+時間短的,+設備簡單的,+路程短的] 。
3.“微”式消遣
如“微閱讀”指通過手機等工具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篇幅短小的文字;“微喜劇”就是喜劇小段子、輕喜劇,好比影視劇中最精華的笑點部分。每一集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喜劇段子、一個簡單的戲劇情節(jié)?!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時間短的,+內容短的]。
4.“微”式美容
如“微整形”就是利用高科技的醫(yī)療技術、不開刀、不流血、手術時間短、恢復快、效果立竿見影的整形?!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時間短的,+過程簡單的,+恢復時間短的]。
5.“微”式交際
如“微請客”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購買食品、飲料的優(yōu)惠券,再通過手機送給其他人的請客方式,其金額少、方便、快捷?!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時間短的,+過程簡單的,+金額少的]。
(三)與事業(yè)有關
現(xiàn)代社會中各行各業(yè)的競爭都很激烈,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人們對發(fā)展事業(yè)的態(tài)度和方法也發(fā)生了變化。
1.“微”式商業(yè)
如“微創(chuàng)新”是從小處著手、解決好一個問題的創(chuàng)新;“微戰(zhàn)爭”是一種極限競爭的模式,競爭雙方以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為突破點,進行火力強勁、專業(yè)十足的對攻。如“騰訊”和“360”兩家的口水仗?!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從小處著手的]。
2.“微”式公共事業(yè)
如“微公益”是從小處著手、人人參與的公益活動;“微慈善”是獻出一點點的愛心,人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更多的人;“微志愿”提倡人人都是志愿者,從小事做起,哪怕只有微少的時間,都能為志愿服務做貢獻?!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 [+從小處著手的,+人人參與的]。
3.“微”式創(chuàng)業(yè)
如“微創(chuàng)業(yè)”是精微專注小項目,通過資源共享、集約化管理降低創(chuàng)業(yè)者投入基礎上的新型生態(tài)創(chuàng)業(yè)模式。“微”的義素分析為[+從小處著手的,+金額少的]。
(四)與金錢有關
如“微支付”是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進行的一些小額的資金支付;“微投資”是指用較小的資金投資新興市場的投資?!拔ⅰ钡牧x素分析為[+金額少的]。
三、“微”在“微XX”中的語義演變機制
“關于語義的演變機制,Meillet(1958)認為主要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和類推(analogy)?!匦路治鍪菑囊粋€概念過渡到另一相關的概念,是概念的‘轉喻(metonymy),……‘類推是從一個概念投射到另一相似的概念,是概念的‘隱喻(metaphor),……可見,演變的機制跟轉喻和隱喻這樣的認知能力有密切相關?!保ㄉ蚣异樱?004)
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把隱喻僅僅看成一種修辭方式,屬于語言表達的問題。而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隱喻理論研究的先河。書中認為隱喻不僅僅是語言修辭手段,而且是人們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及認知的重要手段。書中提到的“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tǒng)的映射(沈家煊,2004)?,F(xiàn)代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可以說人們時時處處無不在進行隱喻思維,而描述變化莫測的真實世界的語言也是以隱喻的形式體現(xiàn)的。詞匯意義演變就體現(xiàn)著人類認知的隱喻性。
傳統(tǒng)理論中的轉喻是指修辭學上的借代,而現(xiàn)代認知語言學中認為“轉喻概念”與隱喻概念一樣,也是系統(tǒng)化的人們思維和行為方式(沈家煊,2004)。但隱喻與轉喻也有區(qū)別。前者基于相似聯(lián)想,后者基于鄰接聯(lián)想。隱喻涉及到兩個概念域,是從一個域向另一個域的單向投射;而轉喻只涉及到一個概念域之內兩個實體(entities)之間的“stand for”的概念關系,而且這兩個實體之間的投射一般是雙向的,即為可以互相代表和替代的關系。思維模式主要有“整體與部分”“地名與機構”“原因與結果”“人名與作品”“職位與功能”等等。
從對“微”在“微XX”中的語義義素的分析可知,“微”的語義演變主要是通過隱喻和轉喻兩種方式,且兩種方式在語義演變中有多種體現(xiàn)。如“微版權”“微數(shù)據(jù)”“微求職”“微航班”“微獵頭”中用“微”來代替“微博”或“通過微博傳播的”,“微創(chuàng)新”中的“微”是“從小處著手的”,這都是轉喻的結果;“微投資”“微支付”中的“微”是“小”在金錢領域的投射,是隱喻的結果;“微公益”“微志愿”中的“微”既有“從小處著手的”又有“人人參與的”的語義,“微簡歷”“微作文”“微情書”等詞中“微”既有“微博”的意思,又有“篇幅短小”的意思,前者是轉喻的結果,后者則是隱喻的結果;“微旅游”“微戶外”“微運動”“微閱讀”中“微”可以表示時間、設備、路程、內容等,三種語義都是“微”的本義“小”在不同認知領域的映射,即都是隱喻的結果,卻綜合到了一個“微”上。
四、“微”在“微XX”中的語義演變動因
語義的演變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認為,“微”在“微XX”中的語義演變可用社會原因和語言經(jīng)濟原則來解釋。
(一)社會原因
關于語言和社會的關系,語言學之父索緒爾認為“語言是社會存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創(chuàng)始人韓禮德認為“語言是社會符號”,可見兩者密不可分,語言既是社會交往的工具,又是社會現(xiàn)實的記錄者。社會事件、社會變革往往會引起語言符號意義的變化,使語言符號衍生出新的意義。(賴小剛、楊小丁,2010)
“微”在“微時代”的種種語義變化與當代的快節(jié)奏生活和迅速發(fā)展的高科技密切相關。英國一項研究稱,世界都在進入“快生活”,全球城市人走路速度比10年前平均加快了10%,中國廣州在世界上走路最快的城市中排列第四位。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人們已沒有大塊的時間去旅游、去健身、去運動、去閱讀,只能抓住細碎的時間,用最簡單的方式去放松、消遣,于是就有了“微旅游”“微健身”“微運動”“微閱讀”的產(chǎn)生。而高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為人們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時帶領人們進入了高效的信息時代。人們通過手機、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等高科技產(chǎn)物可以更快地獲得更多的信息。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高科技的手段共同作用,于是有了“微博”的產(chǎn)生和廣泛傳播,而“微博”的快捷、方便、開放等特點又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微”式表達,如“微簡歷”“微整形”。
另外,快節(jié)奏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人們開始重視“微”力量。用零碎的時間休息,用短小的微博來完成對某個事件的完整報道,匯聚每個微小的力量來做公益,注重細微處的創(chuàng)新和變化等等,于是有了“微新聞”“微公益”“微創(chuàng)新”等的出現(xiàn)。
(二)語言經(jīng)濟原則
語言經(jīng)濟原則又稱省力原則,簡單地說可以概括為以最小的認知代價換取最大的交際收益。隨著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必然會有相應的詞來表達、填補詞匯空缺,填補的方式可以是增添新詞、舊詞增添新義或借用外來詞。而舊詞增添新義是最為簡便、快捷、經(jīng)濟的一種方式。(劉念,2004)在表達某一陌生感知的過程中,人們會有意無意地借助頭腦中已有的詞匯,盡力從中提取具有相似或相近認識域的舊詞來描述新感知、新事物,以實現(xiàn)傳情達意的目的,既減輕了人們記憶、儲存詞匯的負擔,又達到了一定的語用效果。
從本文對“微”的語義演變機制的闡釋可知,“微”在“微XX”中的語義變化主要是轉喻和隱喻的結果,而轉喻和隱喻分別是一個概念在同一領域和不同領域的映射,即用“舊詞”來表達“新意”。如“微運動”“微旅行”想表達的是“時間短的”“設備簡單的”,而時間的“短”和設備的“少”或“簡單”與“微”的基本語義“細小,輕微”有相似之處,于是,人們?yōu)榱耸×?,就把腦中已有的詞匯“微”用到這里來表達新的語義;“微公益”是指“很多細小的力量都參與的,即人人都參與的公益”,與“微”的基本語義“細小、輕微”也有相似之處,于是按照語言經(jīng)濟原則,人們用“微”這個舊詞來表達“人人都參與的”新義。除此之外,本文通過對“微”的義素分析可知,“微”在“微XX”中的語義往往同時兼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義,如在“微旅游”“微戶外”中,“微”同時兼具了“時間短的”“設備簡單的”“距離短的”三種語義,這也體現(xiàn)了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
五、結語
在現(xiàn)在“微時代”中,“微”的語義已經(jīng)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已非其原本義可以直接解釋。本文通過對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網(wǎng)站“互動百科”中的二十四個“微XX”表達進行歸類和義素分析得知,“微XX”表達主要存在于微博、生活方式、事業(yè)、金錢等四個領域,且在各領域中的意義也各有不同。本文進一步分析了“微”的語義演變的機制,得知這些語義的變化主要是轉喻和隱喻的結果。最后,本文分析了“微”在“微XX”中產(chǎn)生語義演變的原因,認為“微”的語義演變是由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高科技的發(fā)展等社會原因和語言經(jīng)濟原則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Z].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2]沈家煊.語用原則、語用推理和語義演變[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4).
[3]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4]賴小剛,楊小丁.“裸”的構詞能力和語義演變[J].西南科技大
學學報,2010,(3).
[5]劉念.網(wǎng)絡流行語的語言經(jīng)濟學原則[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