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
筆者作為工作室課程研究組成員之一,全程參與了平江版電子書包項目的研究,負責課程設計和電子教材開發(fā),下面就針對電子書包教材的內容結構、組織安排談一下開發(fā)的心得和體會。
● 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電子教材”不是紙質教材的簡單電子化,它所涵蓋的教學內容相對于紙質教材廣,通過超媒體與超文本鏈接跨越時空限制,直觀生動地再現知識內容。例如,在認識LOGO語言的教材中,就安排了LOGO畫圖、LOGO唱歌和LOGO做題的視頻資料,以及LOGO啟動,界面的語音介紹、LOGO保存、退出等視頻教程,這在原來的紙質教材中是無法實現的。
電子教材除了具有紙質教材書寫、筆畫等功能外,還賦予電子書包特有的課前導讀、實時幫助、多媒體呈現、電子筆記和交流互動等功能。例如,在LOGO畫圓中,以往的傳統教材只能讓學生通過插圖和字里行間去領悟畫圓的方法,而電子教材能通過多種媒體的影音功能直觀動態(tài)地呈現海龜畫圓的方法,使學生較易掌握畫圓的基本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受學習的意境,在愉快中掌握所學知識。
● 轉變觀念,針對性強
基于電子書包的教材,不再必須有教師教,學生才能學,它要發(fā)展為即使教師不教,學生也能自己完成學習,教師只在其間起掌舵和指導作用。因而在編寫電子教材時,所涉及的實例必須考慮本教材的使用對象,符合其年齡特征,針對性強,如在設計LOGO語言畫虛線的教材時,就在教材導入部分,設置一段小海龜畫“虛線”的動畫,讓小學生一看就懂,在接下來自學自練的探究中,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虛線畫法,還學會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這也就實現了我們開發(fā)電子書包的初衷。
● 實時幫助,告別困惑
為了讓電子教材更好地為教育服務,在教材的重難點處,設置了“實時幫助”,通過鏈接的教學視頻和動畫,為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提供學習視頻資料,消除學習中的不解和困惑。例如,在調用和編輯定義的教材中,一般學生對“定義調用”和“定義打開”很容易混淆,因此在此處設置了“實時幫助”,讓學生通過語音視頻再現兩者的不同,這樣學生的知識構建就會更加牢固,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是紙質教材無法比擬的。
● 實時交互,靈動教學
目前我們最新開發(fā)的2.0版電子教材,是基于Web環(huán)境下的,由終端、服務端和后臺服務構成,因而能實現一些在傳統教材中無法實現的功能,如在線提問、在線答疑、解釋、客觀題的及時判斷批改和反饋等,最重要的是實時交互性,實現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多重“互動”。例如,在LOGO語言的重復命令教材中,設計了在線填空:“畫邊長為90的等邊三角形重復命令為:REPEAT ___[FD__RT(LT)360/___]”,學生填寫之后,系統能及時批改反饋,并將統計情況傳送到教師端,讓教師充分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注重個性,因材施教
為了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電子教材中設計了“活動資源”,其間包含了本課學生需要用到的,或將會用到的資源、同步課堂練習及課后拓展練習。例如,在設計LOGO語言重復嵌套命令的電子教材中,首先設計用重復嵌套命令完成左右兩個等邊三角形,然后在教材中設置不同難度的鞏固練習(三個環(huán)繞的三角形、三個環(huán)繞的五角星、五個環(huán)繞的五角星等),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由教師調控完成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 注重學思、彰顯自主
我們在電子教材內容的安排上特別注重學生“學”和“思”的過程,適時開辟了一些區(qū)域,如“試一試”——“請試用重復命令畫一個邊長為120的正方形”、“想一想”——“這部分你學會什么”、“聊一聊”——“讓我們一起來討論”等。通過AJAX技術構建的在線記事本和BBS討論區(qū),讓學生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記錄在記事本中,自動上傳服務端,便于學生知識的再現和鞏固;另將自己在學習中的困惑和問題,放在討論區(qū)中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真正體現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解除困惑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間團隊協作的精神。
● 有機聯系、環(huán)環(huán)緊扣
電子教材以超文本形式把課程內容所有知識點按層次和網狀的邏輯結構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知識的構建。而傳統教材的文本中知識點與信息是以一維線性方式呈現,不僅制約了學生掌握和理解的速度,同時對知識點的回顧和檢索也相對比較困難,學生難于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全貌。因此,我們在電子教材開發(fā)中特別注重知識點的前后呼應和貫穿,每個有聯系的知識點,教材中都設置了超文本鏈接,如LOGO教材中的海龜“歸位”,就與教材中組合圖形中后一圖形的龜位起筆相關聯,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拓展,提高了知識的檢索效率,構建的知識體系也就比較完整。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攜手共進,開創(chuàng)電子教材的美好明天、電子書包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