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江麗 沈英
摘 要:公允價值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會計計量屬性,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公允價值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使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為了完善公允價
值計量,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加快了完善國際會計準則的步伐,于2011年5月12日發(fā)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公允價值計量》(IFRS 13)。本文旨在通過分析
最新公允價值計量相關準則,為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提供參考,并為我國更好的運用公允價值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公允價值;IFRS 13;金融工具;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公允價值一直被受爭議,2008金融危機中,以花旗、美林、瑞銀、百仕通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將矛頭直指公允價值,使公允價值計量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
會計準則,尤其是在金融工具計量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國際社會和不得不對國際會計準則進行重新審視與與研究。面對投資者、監(jiān)管機構和中介機構的建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IASB)加快了完善國際會計準則的步伐,于2011年5月12日發(fā)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公允價值計量》(IFRS 13),旨在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問題。
一、金融工具國際準則的改進歷程和IFRS 13的主要內容
(一)金融工具國際準則的改進歷程
查德?布瑞登于1990年就提出在對金融工具計量時應運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1991年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先后頒布了8個與公允價值有關的準則,并于2006年
發(fā)布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 157號公允價值計量(SFAS157),將美國公允價值在含義和計量方法方面做了規(guī)定。同年,IASB 直接將 SFAS157全文對外頒布,將其作為委員會對公允
價值的討論稿。2009年,IASB頒布《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 9),將金融資產的分類從四類簡化為兩類(按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和按攤余價值計量的金
融資產)。為了給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抵銷在國際范圍內建立一個共同的標準,2011年1月,IASB發(fā)布征求意見稿《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抵銷》。
(二)IFRS 13的主要內容
由于國際上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標準和要求在各準則與規(guī)定中不盡相同,導致在實際應用時容易因產生歧,必然會影響到財務報告間的可比性。為解決此類問題,2011年5月12日
,IASB發(fā)布IFRS 13。此次修訂的內容涉及公允價值的定義、計量原則、披露原則等方面。
1、公允價值的定義
IFRS 13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計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場參與者之間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轉移一項負債將會支付的價格”。該定義表明公允價值是退出價格,而不是進
入價格。
2、公允價值計量的原則
進行公允價值計量首先應識別與確認以下幾個方面:(1)計量對象(即特定資產或負債)及其特征;(2)市場參與者對該資產或負債進行定價時的一般原則和假設;(3)
計量對象交易的主要市場(如果不存在主要市場,則考慮最有利市場)。
公允價值的計量中,主體應基于市場參與者的假設選擇相應的估值方法和輸入變量,從而得到計量單元的估值結果,并依據(jù)其得出該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2IFRS 13將公
允價值計量的輸入變量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指計量日主體能夠進入的活躍市場中相同資產或者負債的公開報價,不需要做任何調整,例如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價格。第二層級
輸入變量是除第一層級中可直接或間接觀察的資產或者負債公開報價以外的輸入變量,例如活躍市場上相似資產或者負債的公開報價。第三層級輸入變量是資產或者負債的不可觀
察輸入變量。準則強調,計量公允價值的估價技術,應盡最大可能使用相關的可觀察輸入變量,盡最小可能使用不可觀察輸入變量。
3、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
準則對財務狀況表中初始確認后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需要披露的信息做了以下規(guī)定:(1)報告期末重復和非重復公允價值計量的公允價值計量以及非重復公允價值
計量的理由。(2)重復和非重復公允價值計量在公允價值層級中的層次。(3)報告期末持有的以重復基礎計量公允價值的資產和負債在第一層級和第二層級之間進行的任何轉換
金額、轉換理由以及主體確定公允價值計量在層級之間轉換的政策。
二、IFRS 13對金融工具國際準則趨同的影響
IASB 一直提倡將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IFRS 13的發(fā)布,有利于完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對金融工具國際準則趨同具有重要影響。
(一)金融工具準則更加簡化
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一直以其復雜性而備受詬病,企業(yè)在實際運用時,大大復雜了會計計量和會計財務報告的公布工作,同時也使外部使用者在理解上增加了難度。IFRS 9在一
定程度上簡化了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但由于牽涉到大量的主觀判斷,加上金融危機中暴露出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效應,使得金融工具的計量在實際運用時依然面臨挑戰(zhàn)。IFRS 13
對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計量方面做了更加明確、完善的規(guī)定(例如規(guī)定“當轉移一項相同或相似的主體自身權益不存在公開報價但相同的項目被其他方作為資產持有時,主體應以
計量日持有相同項目作為資產的市場參與者角度來計量一項負債或一項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減少了金融工具計量的困難,使其公允價值計量更加有據(jù)可循。
(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工具的風險程度
IFRS 13中規(guī)定,在進行公允價值計量時,應考慮由不同市場風險因素導致的所有基本風險并承擔的特定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規(guī)定說明,當市場參與者考慮用來降低違約信
用風險的所有現(xiàn)行安排時,主體還應考慮交易對手承擔的主體進行公允價值計量的信用風險凈值。這就使金融工具計量更加完善,也使其風險得到降低。
(三)對金融工具估價技術的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與完善
準則強調,計量公允價值的估價技術,應盡最大可能使用相關的可觀察輸入變量,盡最小可能使用不可觀察輸入變量。同時對轉移一項金融工具的假定作了明確的列示,使對
金融工具進行估價的依據(jù)和方法更加明確(如當公開報價不存在時依據(jù)不同條件選擇收益法、市場法來估價),進一步促進了國際金融工具估價技術的統(tǒng)一。
三、國際會計準則改進與趨同對我國的啟示
(一)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準則的制定,與國際慣例接軌
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全球資本市場的背景下,基于會計準則產生的信息涉及國家之間利益和資源分配。會計準則的制定無疑是經(jīng)濟利益和政治集團的博弈過程(劉克儉,2011),
而現(xiàn)今國際會計準則項目大多都是與美國制定的,并沒有充分考慮中國等新興市場經(jīng)濟的實際情況,這樣使新興經(jīng)濟體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國要通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新興經(jīng)
濟體工作組更加全面深入地參與國際準則重大項目的修改,特別是尚未發(fā)布的準則,力爭國際準則的重大修改能夠充分考慮新興經(jīng)濟體尤其是我國的實際。
(二)完善我國市場條件,積極建立有助于提高公允價值確定可靠性的外部環(huán)境
現(xiàn)行國際會計準則是基于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公平及競爭的市場秩序,公允價值更是以活躍市場的公開報價為主要依據(jù)。我國市場處于發(fā)展階段,市場體系不健全,部分市場活
躍程度不高,這就使我國面臨公允價值估值困難等問題。因此我國在加快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要完善市場體系和政策法規(guī),構建開放的市場體系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使價格成為真
實的、準確的市場信號,使在對商品進行公允價值計量時,能夠更準確、更便利的確定商品成本和市價
(三)深化公允價值理論研究,提高會計人員專業(yè)素質
要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允價值準則框架,必須在借鑒外國先進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拓展。公允價值的計量涉及大量職業(yè)判斷,這就對會計人
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會計教育方面要更加科學、系統(tǒng),重點國際化、多層次化會計人才;另一方面,作為企業(yè),在對會計人員培訓方面應該注重公允價值等更加專業(yè)
化方面的培訓,而作為會計人員,要密切關注國際準則新動態(tài),不斷更新專業(yè)知識,努力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作者單位:延邊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注解:
① 楊敏等: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新興經(jīng)濟體工作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綜述》,《.會計研究》2012年第.1期,第5頁。
② 喬元芳.: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公允價值(上)》,《.新會計》2011年第.11期,第47頁。
③ 楊敏等: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新興經(jīng)濟體工作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綜述》,第5頁。
參考文獻
[1] 劉克儉.2011.國際會計準則改革新動向.中國金融.18:68~70
[2] 喬元芳.2011.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公允價值(上).新會計.11: 45~56
[3] 阮鵬熙.2012.公允價值國際準則最新動態(tài)及對金融工具國際準則趨同的影響與啟示.中國注冊會計師.1:120~123
[4] 劉玉廷.2009.關于中國企業(yè)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xù)全面趨同問題.財會學習.12: 12~14
[5] 徐義晉.2011.公允價值在國際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的演進及啟示.價值工程.1: 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