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飛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shù)學無處不在。比如,你一天要吃幾頓飯?一天有幾個小時?你都是幾點做什么?做了多長時間?你今天收獲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什么物品是什么價格?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天天要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所以數(shù)學的學習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以此為出發(fā)點來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肯定就會很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就會顯得更為輕松自如了。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或者是在生活中解決一些問題,我們都是習慣性地先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再遇到類似的事件的時候,就會靠一定的經(jīng)驗去照章辦事。其實這一點并不可取,因為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所有的事件也是,沒有完全一樣的,教育教學當然更是如此。由于每一次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已有知識水平不同,接受新事物的方法和快慢也不同,所以我們一味墨守成規(guī),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我們說經(jīng)驗學習其實是有著相當大的局限性的,根本不能說,今年備的課,把它收好,等下次教這一個章節(jié)的時候拿出來繼續(xù)用現(xiàn)成的,總想投機取巧,結果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梢哉f是費力不討好。單純地依賴經(jīng)驗教學,只是把教學活動當成了一個工作的操作流程,就像是工廠里的生產(chǎn)線一樣,把教學做成了一種單純機械的重復活動。這樣就沒有任何的技術性可言了。教師的價值也就無從體現(xiàn)了。所以,教師一定要正確地對待這一問題,經(jīng)驗是要積累的,但是絕不能照搬照抄,要做到靈活機動,根據(jù)實際情況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數(shù)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好的事例來輔助我們的教學。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事,教師的責任重大,關系到祖國未來的建設,我們一定要多下工夫,做到盡心盡力為教育事業(yè)付出,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寶貴的學習方法。我們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教會學生解題后的反思。有些學生天生的腦子好使,可就是在考試的時候不能得高分。我覺得這是由于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通過觀察和研究,我們終于弄明白了。這一類學生多數(shù)比較聰明,所以越是簡單的題他們越是出錯,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粗心大意,總覺得任何一道題都是小意思,根本不在話下。結果總是因為這一驕傲丟掉了至關重要的幾分。要知道哪怕是一分,在考大學的時候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以我們一定要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養(yǎng)成謙虛謹慎的好習慣。不僅如此,做題后的反思對學生各種品質的培養(yǎng)都有好處。前后反思一下,檢查一下,看看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哪個正確哪個錯誤?對的為什么對?錯的又為什么錯?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學生的成績想不提高都難。教育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數(shù)學的思維品質,它的基礎就是深刻性。而數(shù)學思維的深刻性,必須在不斷地反思中去鍛煉,才能培養(yǎng)出來。數(shù)學的思維品質能夠很好地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方面數(shù)學真的有著很特殊的作用。但是這種邏輯思維能力,老師是不可能通過語言來傳授給學生的。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去實踐,去摸索,才有可能鍛煉自己的能力。這也就正是人們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也切不可忘了對學生減壓。試想一下,學生如果作業(yè)都做不完,哪有時間去反思呢?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做題后的反思,就一定要留給學生適量的作業(yè)。教師是教育者,也是培養(yǎng)者,要為學生想得周全,為他們的發(fā)展作貢獻。比如“如圖(圖略),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圓的直徑,求證:AB·AC=AE·AD”這道題,在做完這一道題以后,我們要教給學生如何反思,并引導學生對題目本質特征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這道題的圓是可以不畫出來的,因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圓,其外接圓的直徑應該是客觀存在的。直徑的位置不一定要畫在圖中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圓的直徑出現(xiàn),就應該有剛剛得出的結論。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必須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教書育人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我們一定要熱愛教育事業(yè),全心全力地付出。我們只有在實踐中反復地歷練,不斷地積累教學經(jīng)驗,摸索教學方法,才能夠不斷地成長,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