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以如此微薄的物資資源來維持攻打秦國的戰(zhàn)備需要,與癡人說夢有什么區(qū)別?
如果要討論一下周代的國君里誰最沒面子,可能最有競爭力的當(dāng)屬姬延。這位仁兄雖然手握王權(quán)59年,是“兩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可他在位時期,王室的影響力僅限于首都洛邑,也就是現(xiàn)在的洛陽附近。
更要命的是,盡管只守著幾片小得可憐的土地,他老兄卻充分發(fā)揮了“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在缺地、缺錢、缺兵、缺糧的情況下,硬是通過大舉“借貸”,扛起了和秦王國叫板的大旗,最終發(fā)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并導(dǎo)致王國破產(chǎn),而他本人也被評為周代的“羞愧之王”。
其時,秦王國勢力快速膨脹,到姬延繼位時,秦國正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三晉(韓、趙、魏),向中原地區(qū)不斷擴張,下一步眼瞅著就要收拾周王朝了。姬延寢食不安卻束手無策。這時,想抑制秦國發(fā)展的楚國給他出了個餿主意,請他以天子名義發(fā)兵,號召各諸侯國協(xié)力攻秦。姬延一聽,覺得這主意很靠譜,于是立即著手予以實施。
可打仗畢竟不是流氓打群架那么簡單,在東拼西湊地整出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后,讓姬延頭疼的問題來了——苦無糧餉!雖然在洛邑地區(qū),姬延同志依然是“我的地盤我作主”,可那地盤畢竟也太有限了,要想以如此微薄的物資資源來維持一支軍隊的戰(zhàn)備需要,談何容易?左思右想之后,姬延決定向地主富商們借貸:約定勝利凱旋之日,用戰(zhàn)利品奉還。值得一提的是,他還鄭重地向債主們宣布: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借誰的錢就給誰立下借券!
準(zhǔn)備好了這一切,姬延任命西周公為大將率軍伐秦,同時向六國發(fā)出了“天子令”,約六國諸侯到伊闕會合,一起出擊。實際上,從西周滅亡開始,周朝就已經(jīng)沒落?!疤熳恿睢边@玩意,從春秋時代起歷代周天子就沒有再拿出來丟過人了。他們知道,自己已經(jīng)沒有號令諸侯的能力了。而姬延的信心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
話說姬延的五千大軍率先趕到伊闕后,除了天天風(fēng)吹、日曬、雨淋,主要任務(wù)是翹首以待各國的援軍。可整整三個月過去了,只有楚國和燕國派了幾萬軍隊來考察慰問,其他四國壓根就不把姬延當(dāng)回事,直接放了他的鴿子。隨后不久,楚國和燕國也打了個招呼都撤了。面對剩下的周王國那五千人的烏合之眾,秦國的幾十萬大軍都懶得動手。秦昭襄王給他傳了話:“你吃飽了撐的吧,沒事找事?!奔а郁[了個自找沒趣,只好讓軍隊班師。他沒想到的是,雖然沒打敗戰(zhàn),可還有比秦國更麻煩的事情在等待著他呢。
原來,自從軍隊無功而返的消息一傳來,姬延的王宮就立馬被人包圍了,地主土豪們紛紛揮舞著手中的借條向他討債。他們從早到晚聚集在宮門外,喧嘩不止,要求姬延兌現(xiàn)諾言??杉а舆@次出征是只出不進,一場仗也沒有打響,自然得不到戰(zhàn)利品,讓他拿什么還債?無可奈何的姬延只好跑到后宮的一座高臺上躲債,而這一行為也成就了他對中國文化的巨大貢獻——給我們留下了 “債臺高筑”這個成語。
此后,秦軍繼續(xù)東征西討,大軍直撲東周王城。姬延只好率領(lǐng)臣下和宗室,去秦軍軍營投降了。秦昭襄王受降,封他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陜西省韓城縣南),并奪去象征國家權(quán)力的九鼎寶器。至此,東周王朝正式宣告倒閉。
雖然在洛邑地區(qū),姬延同志依然是“我的地盤我作主”,可那地盤畢竟也太有限了,產(chǎn)出的糧食、收來的租子也就剛夠王室上下吃喝的,要想以如此微薄的物資資源來維持攻打秦國的戰(zhàn)備需要,與癡人說夢有什么區(qū)別?